《民主》杂志报道民进广州市荔湾区基层委员会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民主》杂志2024年第11期(总第423期)“基层”栏目刊登了民进广州市荔湾区基层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 老组织焕发新活力”报道。原文如下:
广州市荔湾区最早的民进组织是1985年成立的荔湾区小教总支,2001年更名为荔湾区总支,2006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芳村区总支与荔湾区总支合并,2016年4月成立民进广州市荔湾区基层委员会,目前设有10个支部,会员269人。
基层委员会弘扬民进优良传统,在履职实践中关注民生实事,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加快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支持体系的建构》等建议,促进荔湾区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新措施。2023年,全区增加了890个公招岗位,并计划2023至2025年,培养名校(园)长60名,名班主任80名,名教师(含教育专家)160名,初步形成以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以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研训基地校、校长和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校为支点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有效助力推动本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基层委员会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全区56条河涌(总长约173.4公里)两岸照明设施多处照明不足、多路段昏暗的情况。提出的相关提案被列为荔湾区十大重点百姓提案,成功推动了相关部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推动相关部门采用微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手段对河涌沿岸的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新增约1500盏功能照明灯和3291米灯带,建设了120盏照明路灯。改造4.4公里栏杆,新增了122个警示牌和63套救生设施,显著提升了河涌周边的安全性,为老城区河涌治理树立了典范。治理工作先后被20家媒体宣传报道,受到市民群众广泛赞誉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关于在体育场馆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建议》被列为荔湾区十大“民生提案”,有力推动了区域全民健身中心急救设施的完善。通过媒体宣传,既普及了公共急救基本知识,切实提高了当地市民的急救常识和意识,也宣传了民主党派的履职尽责取得的显著社会成效。
《关于创建荔湾全域非遗集聚示范区,助力全区高质量招商的提案》推动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文件,通过设立非遗专项扶持资金,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予资金支持,成为全国县(区)级单位中覆盖范围最广、扶持力度最大、涵盖内容最全面的扶持政策之一,为14位非遗传承人和13家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提供了支持。
目前,基层委员会正团结凝聚全体会员力量,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加强自身建设,老组织焕发新活力,朝着建设高质量参政党基层组织的目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