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新闻 > 地市新闻 > 东莞

民进东莞读书会、长安、文化(常平)、松山湖支部携手共探“百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民进东莞市委会 时间:2024-10-17
字体: [大] [中] [小]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东莞“百千万工程”号召的大背景下,民进东莞读书会联合长安支部、文化(常平)支部、松山湖支部,共同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主题教育暨“百千万工程”调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珠海市斗门区沙田传统文化风貌的传承与发展,借鉴珠海的经验为东莞的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领略斗门历史文化魅力

  9月28日上午,会员们首先来到斗门老街。这条老街承载着斗门区的历史记忆,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的店铺,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大家漫步其中,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仔细观察老街的建筑风格、商业形态,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老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随后,会员们前往南门村,这里是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村庄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会员们深入村庄,参观古建筑、了解民俗风情,对南门村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发展变化有了直观的感受。

  接霞庄宁静古朴,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绿漪堂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建筑特色与广府文化深度交融。蚝壳墙,作为广府生活的典型建筑元素,在绿漪堂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绿漪堂,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静静地坐落于珠海。踏入其中,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扑面而来。它的建筑布局精巧,整体结构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堂内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沙田读书分享会上,蚝壳墙作为广府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提及。这种由蚝壳构建而成的墙体,不仅体现了广府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更具有防风、防潮等实际功效,同时也是广府地区建筑美学的独特表达,此次实地考察将读书分享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建筑考察相结合。会员们近距离观察了蚝壳墙的构造,对蚝壳的排列方式、墙体的坚固性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了蚝壳墙如何与绿漪堂的整体建筑布局相协调,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屹立不倒,成为见证广府文化传承的无声证人。随后,会员们前往圆明新园的中医药一条街。这是珠海近年打造的中医药园区,作为特色开放园区,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参与会员了解中医药产业在珠海的发展情况,以及该项目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参观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会员们对珠海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追寻革命历史,探索城市规划

  9月29日,会员们来到万山海战遗址。万山海战遗址位于香洲区的桂山岛,这里曾是革命时期重要的战略要地。到达万山海战遗址后,会员们有幸遇到了讲解员黄利军,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多年来致力于桂山舰海战史研究,同时也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黄利军先生声情并茂地为会员们讲解万山海战的历史。他那激动的声音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1950年5月25日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从珠海唐家湾出发,抵达吊藤湾,正式打响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在黄利军先生生动的讲述中,会员们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少会员们被深深触动,眼眶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在桂山岛烈士纪念碑前,会员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整齐地排列,向烈士们深深地三鞠躬。每一次弯腰,都是对烈士们的敬意,对那段壮烈历史的缅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铭记。

  活动还组织参观了珠海市规划馆与博物馆。馆中丰富的展品不仅展示了珠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呈现了珠海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蓝图。参观结束后,会员们进行了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大家结合两天的调研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百千万工程”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考和感悟。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拓宽了思路,对东莞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启示。民进东莞市委会秘书长王晓蔚,民进东莞市长安支部兼文化(常平)支部主委谢燕萍,松山湖支部主委薛景哲及3个支部会员等参加活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