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论坛

发展全民体育 构建和谐深圳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深圳市委 赵俊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从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对新形势下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国运昌,体育兴;体育兴,民族强”。在“全面小康”过程中,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蕴育着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发展全民体育,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体育工作的一项根本目标、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一、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生动反映。
  体育源自于人类生产劳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演变成蔚为壮观、无与伦比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作为强壮体魄、愉悦精神、锻炼意志、塑造品质、交流情感的重要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体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越发达,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强烈;社会越和谐,体育精神就越被人们所推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生动反映。第一,体育运动能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反映了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鲜明的指出了体育运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而社会和谐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实现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基础,只有全民健康才有社会和谐,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三大小康体系,其中社会健康体系就是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发展体育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第二,体育运动能培养人们的意志和品质,反映了社会和谐的精神追求。体育具有创造性、可塑性。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们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有助于培养人们永不自满、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如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曾获“五连冠” 的中国女排,被誉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等,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而“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公平正义、积极进取”是和谐社会所崇尚的精神追求。第三,体育运动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反映了社会和谐的必然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主流,“多花钱运动买健康,少掏钱看病免罪受”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同时,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法轮功”邪教、封建迷信活动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远离赌博、斗殴等不良习气,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类体育运动不断扩大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解,改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友好相处,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和谐的必然需求。
  二、我市体育现状与构建和谐深圳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深圳是一个发达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但与建设和谐深圳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育观念更新不快,与经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少数地方对体育在构建和谐深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发展体育事业,使体育相当落后于其它社会事业;“重竞技轻群体现象”依然突出,认为体育就是竞技,就是比赛,抓好运动单位和运动员就行了,没有把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作为地方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和第一要务,基层体育工作十分薄弱;相当部分人认为体育健身是个人爱好,与政府无关,与社会发展无碍,对全民健身缺乏科学的计划、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组织,等等。这些体育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影响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从狭义上来理解体育,把体育只看成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的小事,而应跳出体育看体育,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深度,从建设和谐深圳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体育,从而更好地指导体育工作。其次,体育工作基础较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馆其数量可谓不少,但其中72%以上的体育场馆属于学校和机关单位,这些场馆设施社会开放率低,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甚少,尤其是社区、村镇公共体育设施馈乏,广大群众缺少运动场所和设施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全市每年体育事业经费虽有一定增长,但总量不大,有可能只按照深户人口下拨人头费,如果将暂住人口计入在内,则体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科技虽有一定进展,但每年开展体质监测的绝对人数非常少,大多数人得不到健康监测和指导,依据监测提供的科学指导服务也不够及时和经常;体育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执法监督不够经常也不到位,尤其是没有制定与法规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少,与人们健身休闲相关的产业开发水平不高,增长不快,等等,成为全民体育落后的关键制约因素。目前全市体育人口数与发达国家差距还不小,体育人群普及率还不高,与和谐深圳全民健康的目标相距甚远。再次,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与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市体育系统管理体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现行体育体制仍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管办没有彻底分离,体育由政府或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统包统揽,包袱较大,运转艰难,活力不足;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功能不强,目前为数甚少的体育中介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很低。
  三、构建和谐深圳需要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努力建设和谐深圳的历史任务,体育作为一项与全市人民健康大事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立足于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按照体育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全民体育,促进和谐深圳的建设。
  1、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让全民健身成为和谐深圳的“聚焦点”。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实现人人运动,人人健康,使全民健身成为和谐深圳的一大特色,魅力深圳的一大亮点。第一,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打造全民健身运动品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要结合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特点,积极推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村镇等行业体育工作,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做到经常化、全民化,既达到健身效果,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结合我市传统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和地理优势,精心组合、打造一批传统项目、大众项目、时尚项目的精品,努力创造深圳体育运动品牌,形成规模,造出声势,扩大影响,引导和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时时有活动,处处有运动,人人常健身的良好氛围。第二,加快建设体育设施,构建全民健身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快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市城区要建立体育休闲带,健身休闲带,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尽快启动工程建设;要将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让体育事业惠及广大百姓,以此推动体育设施普及率不断提高。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类公共活动场所、社区、基本上建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区级全民健身精品工程,使之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三,大力拓展体育网络,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新的组织体系。加快建立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发展各类体育社团、俱乐部等,不断培训和扩大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形成以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新体系,使之成为和谐深圳最具活力与影响的社会群体。
  2、不断承办高等级世界级、国家级大赛,通过办比赛提升和谐深圳的“闪光点”。近些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勇夺奖牌,屡建奇功,超世界纪录,极大地振奋人心,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鼓舞着全市人民团结拼搏,锐意改革,奋发前进。全市各地各类运动会和体育赛事上,运动员们的争金夺银更是成为了当地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当前,要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契机,以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上争金夺银来充分反映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让和谐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与广度。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宣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让全市人民关注体育竞赛,热心体育竞赛,掀起全市体育运动的热潮。其次,夯实基础。合理布局,优化全市体育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县市业余体校,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体教结合”,在巩固提高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上,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创建一批省、市级体育传统学校,加强梯队建设,尽快启动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确保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再次,坚持科教兴体。既注重运动员和体育苗子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科学选才,科学训练,又注重运动员和体育苗子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以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第四,坚持竞赛制度化。“争金夺银”要有载体,应充分调动单位、学校和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广泛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会和单项竞赛,做到常年化、经常化、普遍化。
  3、全面发展体育产业,让体育经济成为和谐深圳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健康产业。要注重研究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大力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规范管理,全面发展体育产业。一是巩固和扩大体育彩票业。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直接为我市体育事业提供公益金,使全市人民直接受益。应抓住这一有利形势,进一步加强管理,扩大宣传,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使之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二是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重点培育和开发好体育竞赛市场、体育技术培训市场、体育娱乐市场、体育人才交流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和与体育相关的服务业市场,逐步建立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成为我市经济建设浪潮中新的“生力军”。三是充分盘活和利用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努力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等有形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使其保值增值;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积极推向市场,深度开发,创造财富。四是积极探索和发展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特色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努力把体育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来加深认识,加强研究,搞好开发,大胆创新,努力发展体育经济,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后劲,促进和谐深圳的建设。
  4、加强体育法制和体育道德建设,让体育精神成为构建和谐深圳的“链接点”。体育承载着精神,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友爱、公平正义、顽强拼搏、超越自我、自强不息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精髓,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深圳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因此,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深圳,高度重视体育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等体育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逐步建立健全体育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体水平,加大体育执法力度,保障体育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坚决制止体育运动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纯洁体育队伍,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用高尚无比的体育精神来团结与号召全市人民积极投入到建设和谐深圳的伟大事业之中去。 四、充分发挥体育对构建和谐深圳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清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构建和谐深圳有着重要意义。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科学发展。
  现代体育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越来越强调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物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北京奥运提出的“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正是这种和谐的思想体现。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观与政府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相统一,体育的和谐发展观必然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综观举办过国际赛事的世界各城市,可以看到体育赛事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而且优化了城市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
  调节社会财富,促进对物质财富的再分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体育主体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主体产业指由体育部门归口管理的、发挥体育自身价值和功能的、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的体育经营活动。体育相关产业指与体育相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体育场地、器材、服装、食品、饮料、广告和传媒等生产经营活动。体育的主体产业虽然不创造物质财富,但它参与了物质财富在社会的交换活动,对物质财富在社会再分配有着重要作用。如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全部用于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安排就业人数逾10万人。通过体育彩票,社会财富流向了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贫困阶层,这有利于缓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矛盾。
  增进人际关系和谐,增强人们之间诚信友爱。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信任、关怀、互助、融洽有利于身心健康。体育的魅力在于,它能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互动平台,使不同地位、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人,打破狭隘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上下关系、业缘关系相聚在运动场,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认识、情感等诸多心理成分上产生共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容易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发展。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增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促进团体内部个体的整合与团结。同时,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体育为释放社会力量提供了渠道,这种能量如果不予以分散,会严重威胁社会秩序,它起到了社会的“安全阀”作用。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以“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为准绳,创造性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缓和化解了群众体育领域的矛盾冲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科学谋划,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深圳中的作用,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高鹏城人民身体素质。一是拓宽二个渠道,让全民健身热起来。进一步拓宽政府和社会两个渠道,走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的路子。二是抓好三个环节,让全民健身动起来。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加强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抓好群众身边的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抓住四个重点,把全民健身带起来。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抓住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和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深圳经济发展增加新的亮点。首先要盘活体育有形资产。要将现有体育中能够走向市场或产业化运作的部分推向市场,构建体育场馆开发、体育彩票销售、体育用品生产经销、体育健身旅游四大网络,打造深圳体育产业品牌,建立体育人才、技术、资金、劳务、信息、中介等要素市场,使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其次,要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合理开发体育电视、体育标志等资源,实现体育的资本运营。三是积极引导体育产业投资,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