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同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2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深圳市委 杨 鹏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身处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的知识技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员。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占领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浅析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我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出若干建议。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能人才总量短缺。
  技工短缺,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目前已成为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通病”。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基础工业薄弱,缺乏技能人才储备。随着改革开放,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技能人才短缺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深圳某区300多万劳务工中,技能人才不到 20%,严重短缺。有关部门到高新技术企业调研,企业普遍反映,不缺资金、不缺项目、不缺研发人员,唯独缺的是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产品的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
  (二)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等级结构失调。技能人才队伍中初级工占很大比例,中级工比例偏低,而高级以上技能人才最为缺乏,呈“倒金字塔”型。二是工种结构失调。模具、车工等技能人才十分缺乏,而美容美发、电脑打字等普通技能人才较为过剩,技能人才过剩与短缺并存。三是个体结构失调。大多是掌握单一技能的人才,熟练掌握整个操作流程的“全能型”人才稀少。
  (三)技能人才待遇不落实。
  待遇是体现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社会激励人才发展的原动力。上海、重庆、天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积极出台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给予技能人才优厚的培训补贴或技能津贴。我省在这方面的政策相对来说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些城市甚至是空白。
  (四)观念偏差阻碍技能人才培养。
  我省外来人口数量庞大,人们往往存在错误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观念。一是误认为我省经济发展好,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企业想要什么人才都能找到,技能人才主要靠引进。可实际情况是,全国都缺乏技能人才,连老工业基地辽宁都缺乏几十万技能人才;二是误认为技能人才应该交给企业自己培养。可企业培养能力弱,无心或无力开展高成本的技能人才培训。若片面强调企业的作用,势必导致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缺位;三是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人才观念,导致部分人轻视技能,不注重技能人才培养,或鄙视生产劳动,不愿成为技能人才。
  (五)地区差异阻碍技能人才成长。
  我省技能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分割为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和经济落后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技能人才较为齐全,中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相对充足,而经济落后地区市场技能人才供给不足,技能等级相对较低。同类技能人才在经济发达、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待遇差别也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薪酬水平往往远高于经济落后地区。技能人才市场的分割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不利于我省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成长。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提出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从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出具体措施。特别要加大投入,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建立政府统筹、产业引导、行业推进、企业和职业院校自主、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二)发挥基金作用,切实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经费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建立专门的基金,主要优先保证以下方面的支出:一是发放技能津贴。每月给予技师和高级技师一定数额的技能津贴。二是对技能人才培养单位予以奖励。对培养技能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开发新职业培训项目。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新职业不断涌现。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新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发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标准、编印培训教材、进行培训考核等。同时,不断开发、更新和增加传统职业培训项目中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工艺部分,使技能培训不断适应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我省技能鉴定机构匮乏,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亟待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三)注重本土培养,加快大中型民办培训基地建设。
  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紧缺是全国性的问题。各地都在积极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我省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原有的薪酬水平优势以及个人发展环境优势已不明显。仅靠从内地引进技能人才来解决我省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不现实。据统计,1997年以来,我省某市每年通过招调工形式引进的技能人才,80%以上都是外地暂住劳动者置换成户籍劳动者的。因此,必须确立“本土为主”的技能人才培养方针,加快大中型民办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工作,调整现有的技能培训格局,大力发展办学条件较好、培训层次较高的培训机构,发挥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龙头骨干作用。
  (四)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不仅要加强引导,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养技能人才的作用;也要利用企业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使培训更适应市场的需要;还可以鼓励社会、个人出资或直接由政府投资,建设高质量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同时,扶持没有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社区职业技能训练网络。
  (五)加大调控力度,促进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
  企业有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义务与责任。政府也应重视和扶持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必要时可实行企业培训经费统筹,即对未开展或无力自主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的企业,将其培训经费统筹起来,由政府协调运用这些经费,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
  (六)创新工作形式,营造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设立“技能人才节”。为政府、企业、技能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举办全省技能大比武活动。推动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增强宣传的生动性,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综合运用刊登动感漫画、播放公益广告、开设专门博客、制作专题节目等手段,解读有关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树立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成长的先进典型,在全省形成尊重技能人才、发现技能人才、留住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国际竞争力。
  除借鉴国内其它省市富有成效的做法外,组织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骨干到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学习考察。积极吸取国外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国际竞争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