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同为广东自主创新献一策

《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2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深圳市委 彭志雄
 
  内容提要: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和竞争力的法宝。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时代,失去创新就意味着失去竞争力。首先,要广泛宣传,上下一心,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其次,要改革教育。就个人而言,创新是一种素质,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育与文化背景优良的深刻体现,所以,改革教育是当务之急。再次,引进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最后,社会大环境的营造,舆论,法律,制度,以及服务型政府的逐步建立并完善。
  一、加强宣传教育
  为政者必须知道,唯“创新”不可苟得,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习惯,一种素质,它是社会的,全民的,系统的,创新意味着突破,意味着活力,唯敢想方能敢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走在世界前列,人才辈出,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创新乃是民族强盛之根基。近代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经济诸方面,广东更是英杰辈出,有开时代风气之先优良传统。
  一是在广东政府主导的核心的、有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电视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以“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追求创新”为主题,以“创新广东,活力广东”为口号,长时间的,系统的,深入的展开讨论,扩大宣传与影响力。二是在广东省内各政府部门、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团体、各民主党派,以及一切合法组织之间开展“创新广东,活力广东”的大讨论,把“创新”提高到关系广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上来认识。三是在省内各市开展“创新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培训班由各行业的领导、带头人、骨干分子组成。由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士主讲;也可以由主管经济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领导主讲。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同时在扩大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四是树立典型。一市,一区,一企业,一单位,树立标兵,建立榜样,介绍成果,总结经验。以民族振兴高度弘扬其精神,以英雄的礼遇肯定其功绩。
  二、推行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广东要以创新立足,教育必须先行。就个人而言,创新是一种智慧的产物,而并非只是胆大妄为的别称。教育是催生智慧的摇篮,开启民智的钥匙。可以说,没有教育的革新,就没有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是教育要去官僚化。逐步撤消各市属区教育局,以及各街道教育办。保留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同时,在各市辖区设立教育服务中心,逐步与世界先进教育管理体制接轨,废除教育行政化,学者官僚化的落后制度与风气。教育工作有别于其他任何行业,教育不是加工厂,它直接以人的心灵为工作对象,它的成果也决不是分数,更不是按斤论两,为沽名钓誉,恶俗而疲于奔命。它的成果应该是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写的人--他充满智慧、活力、爱心并富有创造力!教育是一片净土,应归于宁静,远离指手画脚,远离官僚主义与虚伪的形式主义。教育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老师,应该受到全社会尊敬,任何人都无权利指责老师--除非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全社会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青少年教育者的创造力。没有具有创造思想的老师,就不可能有普遍的具有创造力的服务于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未来人才;广东没有这样的教育者,广东就不可能具有可持续的普遍的创新。而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乃植根于尊重与自由。
  二是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此素质指的是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开展广泛的阅读,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思维。
  三是厉行学者治校。各大学,中学,小学均成立教师委员会并由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担任负责人,行政服务化。唯创新者方能领导创新,领导是领导创新的领导。为广东,乃至中国未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领导,而不是管束人,为某届政府,某个官僚服务的领导。
  四是改革教材。选取知识渊博,创新能力强,有实际成果,或者思维活跃的专业人士重新编撰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新教材应该承载深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热情。
  五是对学生加强创新思维引导。在学生中蕴藏了无穷的创造力,只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引导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为国争光的动力。可以通过发明协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发明家定期或不定期给深圳学生作创新思维的报告。
  六是在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应逐步加以弱化,同时争取创新。首先是命题的创新,可参考世界各国各地区,比如台湾等地区的考试命题,扬长避短,以创造力为主要评价手段,题目的考核逐渐要以检测学生创造力为目的,提高命题水平。这一步,意义非常重大,广东应该走在前面。命题者应该年轻化,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担任,而不要一味依赖老学究。
  三、重视人才引进
  一是严把高考关,逐步推广实行面试制度。相信高考招生既是培养更是引进人才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组织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组织成面试团,以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目标,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二是弱化文凭的决定的作用。企业,机关招聘人才应该着眼于创新能力,淡化文凭。功能有二,1,选拔真正有创造能力的人担当重任;2,警告学校落后的人才培养观念,形成正确的良性的导向。
  三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居一格降人才。”各单位,企业,政府部门,要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与用人机制,鼓励全社会创新型人才毛遂自荐,竞争自己完全能胜任的岗位,不计学历,不计身份。
  四、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把创新型的人才比喻成高产的奶牛,那社会大环境就是这头奶牛赖以产奶的唯一营养来源。丰富健康的营养成分才会带来高产,因此,改革我们的法律,制度,以及改变我们政府职能才能产生创新的土壤。为此,特建议如下:
  一是依法,有效的,严格的保护我省企业个人的知识产权,而对于国外,只是有条件的保护。这有利于保护企业个人的创新热情,同时,也因为我国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为国家,省利益计,对于国外的东西,没有必要盲目保护。
  二是制度创新。逐步废除落后的制度,比如暂住证,争取用居住证逐步取代户口簿,并逐步取消身份证,废除各种歧视性的身份限制,尽可能让人才安居乐业,或者自由来去。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供各种优惠和奖励制度等。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和完善。现在公民社会,政府应该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而不是高高在上,制造麻烦的工具。纵观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职能都逐步向服务型转化,中国要走在世界前列,广东要走在中国前列,必须适应世界潮流。创新需要人才,需要经费,需要研究,需要时间成本,需要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思考的火花产生在宁静与平安之中,而不是麻烦与混乱之中。为此,一个阳光的,开明的,有效的,服务意识强烈的,并被有效监督的政府必不可少。毕竟,创造,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呵护。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