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热烈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七十周年 > 民进征文 > 民进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与继承征文

协商民主的光华下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12-23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 “接受中共领导,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立会为公”是民进的优良传统的全方位的体现,本文论述的是民进优良传统的一个侧面——民主传统。民进的民主传统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价值。在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登上政治舞台、多党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时期中,民进的民主传统呈现出新的思想内涵。本文拟从协商民主的视野出发,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上论述民进的民主传统的时代价值与继承创新。

  关键词 民主价值理念 协商民主民进民主传统 时代价值 继承创新

  导 语

  “接受中共领导,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立会为公”是民进的优良传统的全方位的体现。本文论述的是民进优良传统的一个侧面——民主传统。伴随着民主价值理念的确立,民进的优良传统就与协商民主的实践密不可分。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20 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内可以有多个以种族、语言或宗教分割的政治力量并存,各个政治势力之间通过对话、讨论、商谈、沟通和审议等方式及机制来取得稳定性;这种民主模式称为协商民主。荷兰裔美国学者李帕特(Lijphart)首次提出协商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的理念。九十年代中期,协商民主理论被我国政治学界接受。

  当国外的协商民主还停留在学术层面之际,我国的协商民主已有了实体——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进在这个协商民主的实体中获得它应有的地位,进行着跨越两个世纪的实践。民进的民主传统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价值。在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登上政治舞台、多党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时期中,民进的民主传统呈现出新的思想内涵。本文拟从协商民主的视野─────────

  作者简介:谢炜如,男,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民进会员。

  出发,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上论述民进的民主传统的时代价值与继承创新。

  一、历史:协商民主实践的辉煌开篇

  民进具有深厚的民主传统,在1945年成立之之际,马叙伦主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民进“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可见,民主价值理念对于民进至关重要,这与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当时的政治诉求基本一致。民进追求民主政治的优良传统的历史意义巨大:1946年由民进参与发起并组织的“反内战、反独裁”的十万群众大会、以马叙伦为请愿团团长的和平请愿之旅、震惊中外的下关事件等,是民进在中国民主政治舞台上的一次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展示,在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史上写下光彩的一页,它表明了“追求真理,推进民主”是民进优良传统的重要侧面。

  伴随着民主价值理念的确立,协商民主的实践就与民进的成长历程密不可分,“协商建国”成为了民进的行动指南。1948年中共发表了著名的“五一”号召,表达了当时拥护中共的各派政治力量协商建国的强烈愿望。民进迅速响应,主要领导人先后由上海、香港转入解放区,投入了“新政协运动”,这标志着民进在协商民主实践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49年新政协召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标志着协商民主实体的诞生。民进代表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等13人出席了新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具有临时宪法效力的《共同纲领》,这意味着民进成为新政协这个协商民主实体中一股活跃的政治力量,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政协在代表和主席副主席的构成上呈现出协商民主实体的显著特征:其662位代表中,共产党员占44%,党外人士占56%,其中,民进会员共13名,约占民主党派成员总人数的12%[1];新政协主席为毛泽东,5位副主席中4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的构成也呈现出协商民主实体的显著特征:6位副主席中有3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约占半数;政务院的4位副总理中有2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其中,民进领导人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马叙伦任教育部长,王绍鳌任财政部副部长,周建人任出版总署副署长,许广平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徐伯昕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林汉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雷洁琼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等[2]。这是民进努力践行协商民主的重大成果。

  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期,是民进践行协商民主的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践行协商民主是民进优良传统的重要侧面,其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民进追求民主的正义斗争使广大知识份子看到政党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民进参与协商建国的积极实践和巨大成就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民进作为一个政党实体在联合政府中与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事务,使全国民众和知识分子看到了协商民主的实绩与优势。

  二、现实:推动协商民主建设的新实践

  经历四、五十年代短暂的辉煌之后,民进协商民主的实践陷入低谷,“反右”和“文革”几乎把协商民主的实体毁灭,民进也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的冲击,其民主传统也因无所依托而几近湮灭。所幸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恢复正常,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首次入宪,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历尽劫波的民进重新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现实中以参政议政为历史使命、以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为目标的民进,要继承创新其民主传统,使其获得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就要以协商民主的新实践,推进和发展协商民主建设。在此,笔者试图从协商民主主体的参政党的角度对一些具体的策略进行描述,不求全面,但求有所侧重:

  (一)以强化协商能力建设、增强政治实力的策略,去主动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平等性。

  我国现实的政党格局中,民进成员区区13万人,还远远不及中共党员人数零头的零头,民进各级组织都不掌握行政资源。毋容置疑,民进是弱势的一方。然而,依照协商民主的平等性理论,强弱双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协商主体,其话语权、知情权、申辩权、审议权等都是均等的。

  有了法理上的保障,协商民主的平等性还应由协商主体双方主动去维护。有论者强调参政议政客观环境的改善,这当然是合理的。然而,参政党一方某些意见被边缘化,不能归之于建制上的不平等。协商民主领域虽然不存在丛林法则,但是政治实力悬殊过大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等的。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期,民进能在联合政府中占有一席地位,原因之一是它有较强的政治实力。因此,民进作为参政党更应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去反思自身,以强化协商能力建设、增强政治实力的策略,去主动地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平等性。

  1、策略要点之一是培育“民进社会活动家”群体。

  民进拥有一批教育、出版、文化界的社会精英,具有界别上的某种人才优势。然而,总体上人才优势的天平还是倾向于执政党。民进要尽力缩小人才的不均衡,就要大力培育民进社会活动家群体。民进历史上曾形成以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雷洁琼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活动家群体;现实中民进也涌现了许嘉璐、楚庄、严隽琪……等社会活动家。民进成员多数是教育、出版、文化界的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民进组织要引导其成员从专业视野出发去关注公众层面的社会事务,在协商民主实践中为公众利益鼓与呼,要大力发展培育本党派敢于、善于秉笔直书、建言立论的公共知识分子,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政治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强、社会嗅觉敏锐、人文情怀深厚、学识渊博的社会活动家,形成以教育、出版、文化界社会精英为主体的、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界别的社会活动家群体,使其释放出强劲的政治能量,从增强协商实力、促进协商主体双方人才均衡的角度,去主动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平等性。

  2、策略要点之二是构建与完善“民进智库体系”。

  近年来民进在智库建设方面作了初步探索,由民进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建、严隽琪主席出任院长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于2010年正式成立,其已具备了民进智库机构的某些性质。但民进只有一支组建不久的“中央军”,省级及省级以下地方组织大多都没有设立独立的研究机构,“地方军”的智库建设还大多处于“游击战”状态。各级组织的专家学者各自受聘于政府的智库机构,但并非以民进名义受聘,在民进组织中他们往往又只能各自为战,难以产生聚合效应。尽管民进自身智库建设无法与执政党和政府组建的强大的智库体系相比较,然而,民进智库的独特视野、关注点、立论立场等都是政府智库所无法替代的;它虽然弱势,但必将发展完善。

  民进智库体系的建设,除了“中央军”之外,还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级组织中建立“地方军”,即隶属于民进地方组织、能独力承担研究任务的研究咨询机构,形成涵盖中央、省、市三个层级的民进智库体系。民进的智库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专职的专家学者主持进行专业性的政策研究;各级地方组织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为民进智库体系提供调查数据和研究结论;要发动民进企业家为民进智库体系提供资金支持。

  构建完善民进智库体系可以促进民进参政议政专业化,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参与政府决策的顶层设计。这是民进从增强协商实力、促进协商主体双方智力均衡的角度去主动维护协商民主主体平等性的要务之一,是民进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效举措。民进在参政议政专业化的路径上正在进行可贵的探索,其智库体系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必定会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构建参政议政新模式和参政党文化表征的策略,去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独立性。

  与协商主体的平等性相应的是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它强调协商主体任何一方都没有依附性,其态度行为不受操控和限制。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民进要理直气壮地彰显维护其作为参政党的独立性,进行独立的、自由的、理性的对话讨论、商谈沟通、申辩审议,才能达到审议结论的公共性和公正性。民进要以构建参政议政新模式和参政党文化表征的策略,去主动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独立性:

  1、策略要点之一是构建“独立介入”的参政议政模式。

  “独立介入”模式的意思是指民进以组织上完全独立的身份、角度、界别、视野、立场等介入参政议政。这并不是要民进在政治上与共产党分道扬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以党为师是民进优良传统的元素。然而,共产党领导是政治大方向的领导而不是事无巨细的组织事务的领导,民进在组织上应该是独立的,宪法早已赋予民进以独立政党的法律地位。统战部门在组织规模、成员构成、成员界别、领导层构成等方面要减少对民进的干预,才能有利于独立介入的参政议政模式的构建。在此,笔者为民进独立介入的参政议政模式选取了2个介入口:

  (1)独立介入对政府机构的公共监控,制衡行政垄断。

  在协商民主实践中,还没有一个参政党实体相对独立地、有效地介入对政府机构的公共监控,民进应该充当这个社会角色。中共中央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协商民主的7个渠道中,就有“政府协商”渠道[4],它开启了民主党派直接与各级政府部门对话沟通的协商机制。民进可以政党实体的社会身份独立介入对政府机构的公共监控,直接地与政府机构进行“博弈性协商”。这种独立介入的政党行为对行政垄断产生的制衡力量及其社会效能可能要比人大代表个人和新闻媒体还要强。

  (2)独立介入民间政策研究领域。

  民间政策研究机构是指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例如:由经济学家茅于轼和张曙光等人发起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由经济学家吴敬琏和法学家江平主持的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等等。由于其政策立论有独特的关注点而不同于政府视野,可以起到弥补政府政策选题或立场偏差的作用。民进在全力发展自身的智库体系的基础上,应该以参政党的身份独立介入民间政策研究领域,建立联系、扩大影响。民进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与民间政策研究机构比较近似,可以在其中起到协调互动的作用。民进独立介入其中的民间政策研究领域,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唯政府马首是瞻的“追随式”参政议政的价值取向,形成独立的政策研究内容与方式,把对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转变为对政府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价值评判,关注政府行为的公共性与公正性。独立介入的参政议政模式的构建应该成为民进彰显维护其作为参政党的独立性的自觉的政党行为,成为民进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独立性、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效策略。

  2、策略要点之二是构建呈现民进形象的参政党文化表征。

  呈现参政党形象的文化表征中有不少元素能够彰显出民进的政党独立性,例如:党纲、党旗、党徽……等等。但目前民进的参政党文化表征被淡化:民进的会纲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党纲大致相近,缺乏鲜明特点;民进长期没有会旗和会徽。这种现状导致了民进的群体特征和政党形象风格被模糊化,不利于民进维护其作为参政党的独立性,影响协商民主建设的推进。

  民进要进行会纲建设,适时修改会纲,形成其特色;民进要向中共中央统战部提出设计会旗、会徽的建议和要求。世界绝大多数政党都拥有自己的党旗、党徽,既然民进是合法政党,执政党终究会支持民进设计个性化的会旗、会徽。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是体现民进政治本质和文化特征的重要的象征符号体系,是民进政党形象直观生动的体现。

  民进启动参政党文化表征建设的作用是:向社会公开彰显自己独立参政党的社会身份和政党形象,增强民进成员的政党意识和责任感,提升其对民进优良传统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民进优良传统的继承创新。这是民进增强政治实力、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独立性、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要务。试想一下:民进各级代表大会上飘扬着会旗,天幕上镶嵌着会徽和会训,那将会是一个怎样震撼人心的情境!民进政党形象的彰显将会产生维护协商民主主体的独立性的正面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21世纪初是民进发展的新时代,践行协商民主是民进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对其民主传统的继承创新。当今的民进开启了协商民主新实践的历程,在协商民主的光华之下,民进的民主传统必将获得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民进的新实践为发展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作出贡献,表明了协商民主的实绩与优势;上述的具有新时代元素的发展策略,则显示了协商民主发展前景,表明民进是一个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与时俱进的参政党,可以坚定民众和知识分子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结语

  在本文论述结束之际,请允许笔者模仿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呈上一段与本文的“论述语体”不一致话话:“这是一个沉浸于梦想和理想的年代,又是一个实用主义泛滥的年代;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年代,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年代;这是一个诗意栖居的年代,又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年代,又是一个怀疑的年代……。这真是一个异常复杂而又充满了希望的年代。”处在这样的一个年代,笔者怀着对民进的深厚情感,苦苦思索写下了这篇论文,但可能是有点不合时宜。笔者是以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去解读民进的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和继承创新,究竟是否过于理想化、过于浪漫?是否陷入乌托邦幻想呢?尽管在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道路越来越明晰,执政党和参政党将合力推进协商民主多层面、制度化的发展,然而,本文的理念、立论、思路、设计、策略等等,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却有可能难以完美地实现,正如一句“新俗语”所说:“理想是性感的,现实是骨感的”。然而,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尽管当今民进协商民主实践的路径可能艰难曲折,但笔者仍然相信本文张扬的理念和目标终究会实现,民进的优良传统将会在协商民主的光华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2][3]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简介[Z]

  [4]新华网.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Z]

作者:谢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