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民进三十周年座谈会 > 征文选登

马叙伦关于教育宗旨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07
字体: [大] [中] [小]

  马叙伦( 1885—1970) ,字彝初、夷初,浙江杭州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国时期三任教育部次长,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他的教育思想丰富,民国时期,马叙伦的教育思想主要由整顿教育的思想、教育宗旨思想和高等教育改进思想三个部分组成。这些思想促进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旧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中关于教育宗旨的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他教育思想具有根基。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各地都在探索教育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系统方针和举措,产生了一大批创新实践经验,目前社会正在深入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而回到教育的宗旨这个教育的原点来思考目前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审视马叙伦的关于教育宗旨的思想,充分吸收其思想精髓, 从而采取更加具有科学的对策来推进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

  一、民国时期马叙伦关于教育宗旨的思想简述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的马叙伦,主要以无线电台广播讲演的形式阐述了教育宗旨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

  马叙伦首先阐释了什么是教育。他说: “教育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教育的解释虽然现代的教育专门学者尚在各下各的定义,就中国的字义来说,不过是使人们觉悟和生养生长的意思。换句话说,教育不过是指导我们人类在社会上求生存的方法之一种工具,就是把人类从前求生存方法的各种经验,和将来怎样才可以得到更美满的生存方法,一五一十地来指教现在的人类。”

  (二)教育的作用

  马叙伦高度评价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事业,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得住脚,非从教育上立基础不可。”进而强调,教育必须随时代而前进,“一个国家的教育因时代的不同、国情的不同,必须有适应时代、适应国情的一个教育宗旨,然后才能养成人民的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人民美满求生存的效果。”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

  马叙伦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理论武器,对民国时期教育宗旨作了深入阐述。他认为,中国当时最急要的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一日不解决,纵然拥有富饶的土地,纵然蕴藏着最丰富的资源,然而农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依然会很幼稚,依然会导致民穷财尽,导致中国人民一日不能生存。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类能得到求生存的方法,如此,教育就应当注重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三民主义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器……三民主义虽然有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而他的本体实在是一个民生。”因此,“教育是要以我国的三民主义作根据,以三民主义实现后的大同世界为最终目的,我们就应当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教育的途径”。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教育的途径,意谓教育要能充实人民的生活,要能扶植社会的生存,要能发展国民的生计,要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政策的问题

  马叙伦认为,中国此前的教育政策差不多可以说是采取放任主义,这直接导致“六滥”、“四恶”和“三害”。“六滥”即学校滥、办学之人滥、师资滥、教材滥、招生滥、升学滥。“四恶”即“学校往往成为个人制造势利之工具,一恶也; 教员与学生虽有天才,亦遭其戕贼,二恶也; 不能养成一般青年之学问品格与技能,只反增青年放浪之精神与物质之欲望,三恶也; 为社会增加分利失业之徒,为国家断丧民族托命之根,四恶也”。“三害”即害个人,害社会,害国家。

  他提出,要“将放任主义,一变而为严格主义; 要取严格主义,教育宗旨里面所定的各项才可以做得到”。

  二、马叙伦关于教育宗旨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一)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和形式,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关于这些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和正当性讨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就要我们对教育这一最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马叙伦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使人们觉悟和生养生长。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促进个体的成长,让人成为社会之人,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幸福。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所说,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在尊重生命的存在与差异前提下,努力发现各自生命的价值与潜能,让其充分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尊严,将其带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去,引领其做个有人性的人、有信仰的人,做个人格健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结合时势明确教育的宗旨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 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教育的浮躁现象和短视行为、功利化和市场化倾向, 已到了需要大声疾呼和加以疗治的时候。尽管素质教育已列入新的义务教育法而成为国家意志, 但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众多中小学校的实际主宰地位并未根本动摇。在考分和升学率成为办学实际价值导向的情况下, 素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和套话。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宗旨不是单纯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谋求职业机会, 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

  从对马叙伦关于民国时期我国教育宗旨的阐述中,可以得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但是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国家社会的特殊情况,可以把教育的根本宗旨更加具体化,如民国时期教育就应当注重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相应的当今的教育宗旨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针对一个地区以及一所学校来说,应该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来阐述独具自身特色的教育宗旨。

  (三)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它是党和国家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制定必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马叙伦根据民国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在教育政策方面实行严格主义,认为只有取严格主义,教育宗旨里面所定的各项才可以做得到。当前必须明确教育事业的服务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明确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体现和把握以下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是要把握时代性,我国教育方针适应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时代、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市场经济服务;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注重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成为保证全面而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新世纪教育方针的制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马叙伦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翔实,为当时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马叙伦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理论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鲍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