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民进广东省委社会服务工作交流暨表彰会召开 > 民进广东省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在广州召开

科技支农 生态富民(民进广东省委在中山市崖口村推广"鸭稻共作"小结)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科技支农 生态富民

--民进广东省委在中山市崖口村推广“鸭稻共作”小结
 
  科技支农是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省委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3年7月以来,省委会、中山市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要求,重视发挥智力优势,在科技支农方面,一直致力于推动“鸭稻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发展,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本会科技人员前往崖口村进行科技支农活动,在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
  “鸭稻共作”栽培模式是利用水稻和鸭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种殖生态系统。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
  中山市崖口村自然环境条件好,水、土壤和空气基本不受污染,符合“鸭稻共作”的环境要求。2003年夏种来临前期,华农大总支提出了在崖口村进行“鸭稻共作”试验的设想,省委会领导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省民进副主委、中山民进主委姚本棠同志亲自与崖口村联系,得到村委会应诺后,马上委派副主委陈玉琼等3人成立试验小组协助华农大总支的有关水稻专家和中山市委会的相关农业专家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队伍,支持试验工作。夏种的试验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仍取得成功,亩产比传统耕作约增收400元(试验增加开支约300元),纯收入增加100元/亩。初战告捷,崖口村委从2004年春种起“鸭稻共作”种养面积扩大到100 亩。
  2004年,经研究,省委会把推广“鸭稻共作”种养技术作为“发挥优势,探索新途径,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容纳入计划,并拟“建立相对稳定基地,长期跟踪,做出成效”。此后,民进省科工委、华农大总支、中山市委领导和专家160人次前往崖口村,现场指导耕作工作;省科工委主任杨关福教授还多次代表省、市民进向崖口村赠送国家级优良鸭苗、作推广试验。
  “鸭稻共作”生态栽培模式的试验成功,引起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为更好地在中山推广该项目,中山民进在2005年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逐步推广安全稻鸭生态种养方式的建议》,该提案引起了中山市农业局的高度关注。中山市农业局随即采取了四项措施来推广应用“鸭稻共作”种养技术:一是加大投入,组织推广,该局已落实项目经费6万元;二是利用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积极向农户推广,并在中山市农学会主办的《中山农业科技》2005年第二期刊登“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要点;三是组织各镇区有关人员和水稻种植大户(21户),在大涌镇召开由我会专家张建国教授作专题讲座,旨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提高米质,提高稻田产值和效益, 推广生态种养技术,推动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鸭稻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现场会;四是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鸭稻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创立中山市的品牌。
  截止2005年秋收,中山市“鸭稻共作”面积由最初的10亩试验田,推广到1000亩,饲养“稻田鸭”25000只,总产值140多万元,增收27.5万元。此外,崖口村在2006年初开始了有机大米示范基地认证的申请。
  2004年9月,民进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科技扶贫 生态富民”座谈会, 杨关福教授代表民进省委将“鸭稻共作”项目在大会介绍,立即引起会中央社会服务部,宁夏、广西民进的高度重视,表示进一步跟进合作的意愿。
  2006年3月24-25 日,广西上思县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有关单位领导,那琴乡、公正乡书记等12人在广西民进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赴广东省三水考察“鸭稻共作”示范项目。参与国家级优良鸭苗研制的动物科学专家杨关福教授、水稻专家张建国教授与上思县的客人进行座谈,考察团向“两广”民进帮助穿针引线表示感谢。县委、县政府拟定首先在那琴乡、公正乡用360亩进行示范,然后全县铺开,辐射整个防城港地区,以利于推动全县的经济发展。
  6月5日,杨关福教授为配合上思县的示范推广,不辞辛苦与畜禽良种繁育场有关领导前往上思,检测前段时间送达的5000羽国家级三水优良白鸭在当地的生长情形,帮助解决养殖过程出现的问题,并现场讲解鸭子放养和水稻生长要注意的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各示范户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真心帮助农民,扩大民进的社会影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三年来,省委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精神,以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为主要依靠力量,以定点和重点地区为主要工作对象,以科技为支撑,以指导培训为手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支农点农民增收致富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改善生活水平,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扎实、深入、细致地开展科技支农工作,努力达到张怀西副主席视察中山时提出继续做好这项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
  二、经验和体会
  1、领导重视,依靠会内专家的力量,大力推广“鸭稻共作种养技术”。省委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把科技扶贫,推广“鸭稻共作”,帮助农民增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注意充分发挥会员智力扶贫优势,并从人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与保障。省委科工委、华农大总支、中山市委齐心协力,三方还共同制定支农工作计划。华农大总支考虑周全,技术成熟,群策群力,认真负责;科工委、中山市委与崖口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工作水到渠成;省委机关职能部门也恪尽职守做好后勤服务。真正做到了举全会之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为全国粮食生产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付出实际行动。
  2. 将科技支农、帮助农民致富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实现互为促进。中山民进成员彭增华利用在农业局工作的优势,主动联合市农业局的专家拟写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为崖口村“稻鸭共育”生态种养试验项目申请市科技局科技立项,得到拨付3万元专项资金。为更好地在中山推广该项目,中山民进在2005年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逐步推广安全稻鸭生态种养方式的建议》,把社会服务提高到参政议政的高度上去。这些措施使中山市“鸭稻共作”面积由最初的10亩试验田,推广到现在的1000亩,这是我们长期支持崖口农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将社会服务寓参政议政之中的成功例子。
  3、崖口村自然环境好、生态环保意识、易于推广应用。中山市崖口村自然环境条件好,水、土壤和空气基本不受污染。村委会是一个环保意识非常好的村委会,他们乐意接受生新事物,得知要配合开展“鸭稻共作”生态栽培模式试验,马上表态给予全力支持,并指示各生产队按要求组织落实,严格按要求准备生产资料,落实人员,筹备资金,以保试验顺利进行。因而,推广试验容易按要求进行,“鸭稻共作”所获的产品--稻米和鸭可达绿色标准,甚至达到“有机”标准。
  4、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发展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关键。今天,民进广东省委在协作崖口村推广“鸭稻共作”生态栽培模式中取得一些成效,在试验--扩大试验(大田生产)--大田推广的几番辛劳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较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有一支专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队伍有较大的关系。民进华农大总支有些熟悉“鸭稻共作”种养技术的教授,有参与国家级优良鸭苗研制的动物科学专家,还有疏果、植保、水产养殖等专家;科工委更是人材济济,集中了省直高校及科技界的精英,积极参与科技扶贫,得心应手。吾会上下不遗余力、同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