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携手同庆百年华诞 同心共创复兴伟业 > 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丁声扬:不忘教育初心,继续智力扶贫

信息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时间:2021-06-30
字体: [大] [中] [小]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在于学习能力,在于思想境界!学习强国,学习进步!近期,通过四史学习,特别是党史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与优秀者的距离。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鲁迅说,中国需要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或许,我们很难成为英雄,成为先进人物,但是,平凡的人,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可喜可贺!作为普通老师,我的礼物:始终把祖国放在心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守住我的教育初心,始终不忘智力扶贫精神!回忆支教经历,是为更好地反思成长之路,是为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添光彩。 

  支教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有些事,有些情,有些人,有些爱,是永远不可能淡忘的。 
  提起教育,不能不提中山,毕竟从教27年。说到支教,不能不提陆河,毕竟在陆河支教一年! 
  不忘初心,心系教育。教育之路,平凡但不后悔,简单却不单调,毕竟还有些值得回忆的小插曲。1994年9月,从赣南老区来到了博爱中山,从此深爱着这片沃土;2011年9月,作为广东省第七批“智力扶贫”支教人才,前往广东省汕尾市陆河职业技术学校挂职副校长。时间虽短暂,记忆却深刻! 
  有朋友问我:在陆河支教感受如何啊?我的回答:很好!这一年,有美好的回忆,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笔。经历,就是财富!支教,让我成长! 

  支教过程,是美丽的蜕变 
  去支教,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历练自己。之前,学校有2位老师分别去了云南和云浮。对于支教,是有心理准备的。 
  当时,陆河是山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与中山是对口扶助地之一。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可以想象的,校内是沙土路,在走廊办公,老师在外面租房住,学生的实训场室简陋……去南万中学更是不易,要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在之前,中山各部门已去了几批智力扶贫人员,比如原市教体局的徐杰也去过。我和古镇的李程锦老师(分在陆河中学),是同一批支教人员,是亲密的战友。 
  什么是智力扶贫呢?我开始了思考:作为支教老师,我要具备什么样的初心,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情怀?在教育教学中,我可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实为学校,为师生做点什么呢?子曰:善假于物。如何借力借物借智呢?人穷志不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中山、汕尾两地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正视现实,收拾情怀,我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工作思路:一是尽快适应生活环境,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二是融入学校职工群,融入班级专业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利用好两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切实达到智力扶贫的目的。 
  困难不会少,困惑也总是会有的。按照工作分工,我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时上计算机、建筑装饰设计两个专业班的语文课。我知道:要加强学习,要协同配合,要管理有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纷繁芜杂。一是班级管理问题,要结合专业特色管理;二是学生的德育管理问题,让人头痛。曾记得,有一次值班,一伙社会青年想冲撞校门,找校内学生的麻烦……如今想来,有点心有余悸。 
  不过,或许同是客家人的原因,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我很快适应了生活。经过调查研究,确立以“科艺节活动推动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分工合作,开展各专业部门研讨会,与教务处、德育处等部门一起制订首届科艺节培训方案、活动方案。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的特色管理,是可以移植的。如文艺节、科技节和体育节“三大节”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德育管理。如何切实帮扶,坦洲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和学校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捐助实训设备外,还提供了办学方面的各种指导。 
  科艺节活动,在传统文艺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专业活动,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融入了更多德育管理的元素。节目丰富多彩,师生积极性很高。在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只要敢于尝试,活动总是会成功的。2011年12月28日,《汕尾教育》第六期发表了我的论文和相关经验介绍:让科艺活动融入鲜活的德育元素。后来,中山日报、坦洲电视台和陆河等媒体相继报道。 
  人有所长,有所短。作为职业教育的普通老师,我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者,一名有情怀的写者,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传承者。 
  教学之余,写作算是我最大的爱好。2011年之前,我已在《上海教育》《广东教育》等3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了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在出租屋里,我已开始整理个人的教育专著《教育从叙事开始》。直到2017年2月,才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当时,分管教学工作的罗名倍副校长非常热心,他希望有更多的名师不但钻研课堂,还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让自己更优秀,让身边的人也优秀。一方面,我开始指导部分青年老师阅读各种教育杂志,交流课题研究,交流写作技巧。以目标导学这个课题为契机,2012年我相继在《福建教育》发表了3篇文章。学校的教研热潮慢慢高涨,多位老师也在《汕尾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后来有几位老师成了作家、诗人。 
  在支教过程中,我习惯了教学观察,习惯了教学反思,也写下了日记。记录着成功,记录着挫折,记录着每一朵浪花。 


  支教之后,不忘教育初心 
  一年之后,我回到了中山坦洲,似乎一切照旧,我依然是普通老师。其实,我一直在反思,在总结,这也才有了个人专著的出版。出版之后,我利用宣传机会,加强了与企业文化的合作,开展以书助学活动。同时,与几名云南昭通学子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我想,心怀仁爱之心,这与支教经历是有很大关联的。 
  教育,需要智慧;生活,需要热情。陆河的时光,不仅仅是教育的记忆,还有很多生活的甜蜜。陆河同事的热情,山区美丽的风光,那醉人的青梅花,那醇香的擂茶……多少个迷人的夜晚,我在自己的教育博客、教育空间写下了属于陆河的诗句。 
  2017年9月,我有机会参加了几次中山、汕尾两地作家联谊采风,还认识了陆河的作家,其中就有不少老师。在激情之下,我还给他们的诗集和小说,写了好几篇评论。我们谈论着诗词歌赋,我们谈论着汕尾的变化,也在感叹教育的变迁,还有人生的收获。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又来到了海陆丰,那是种回家的感觉,那是种约会的情怀。在《汕尾日报》诗歌栏,我尽情吟唱着陆河的记忆: 

  那山路,我还记得 
  油柑,杨桃,百香果 
  在陆丰侨乡的土地上 
  长出了一片片异国浪漫的风情 
  一粒粒果子,一朵朵花儿 
  在嘴里咀嚼,在心里发酵 
  所有的干涩,屹立成遥远的故事 
  从海丰到陆丰 
  从中山到陆河 
  我曾走过一个秋天 
  今日,我没有忘却 
  这是多年前的记忆 
  风化了,那一颗青梅的甜蜜 
  又一次,长满了山头 
  秋风里,我看见一朵朵野花 
  她,是否是你忘却的一朵 
  等我捡拾 
  抚慰,那鲜艳的花骨朵 
  娇嫩的羽翼,不忍伤害 
  我想,再一次飞向 
  那远方山路的 
  九曲十八弯 


  后来,几个陆河的朋友来过中山,有过亲切的交流。陆河的作家、诗人也来到五桂山、大涌等地,感受着博爱中山的胸怀。从教育到文学,从文学到传统文化传承,我还在成长、学习中。 
  如今,我的朋友还在陆河奋斗,我的学生还在陆河发展。我心依然,依然关注着陆河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听说,学校已今非昔比,规模壮大,实在让人兴奋!有一天,我应该回去看看,再去走一回熟悉的山路。 
  教育强则国强!少年强则中国强!守住这份教育初心,守住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是我教育的理想,也是我教育的方向,这也是最好的礼物。奋斗吧!让中国更强大!让每一位中国人更强大!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幸福!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丁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