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弘扬抗疫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 会员·风采

胡汉超:博爱火炬映乌蒙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0-12-01
字体: [大] [中] [小]

 

  去年11月下旬,我跟随学校送教团来到滇东北乌蒙山区的昭通市大关县,走进位于“山腰上的县城”大关县政府驻地翠华镇。县城最宽的双向街道都只有两车道,三条主干道像错层的平行线,撑起县城的骨架。接近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市民广场,是县城最大的一块平地。在全县面积1721平方千米的大关县,找不到1平方千米的平地。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县城,能够拥有接近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市民广场,算是很奢侈的城建大手笔了。

  三天的送教行程,我接触到中山派驻大关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唐国伟和挂职县扶贫办副主任陈锦上两位同志,感受到中山派驻大关扶贫工作组成员的那份博爱情怀,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精神,为乌蒙山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充足动能;感受到大关县教育同仁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坚守如何发光如何尽责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山区学生懂得感恩求知若渴的精神面貌。

  那三天,我们都在学校食堂就餐,发现吃到的蔬菜口感格外清甜,菜味异常浓郁。这是久违的味道,这是记忆中安徽老家乡村有机蔬菜的味道。此时,我不由地想起了皖江之畔的家乡亲友。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词句便在脑际萦绕。只不过思念的对象不同而已。从那时起,我就想若能在大关县长期支教,深度体验一下乌蒙人家生活该多好呀。

  今年六月,看到学校工作群里有接受到大关支教的报名通知,服务期有一个月和一年。我报了一年,结果被安排了一个月。

 

  山路回环往复 民间公益无价

  8月29日中午,我们短期支教团队几经辗转,来到大关县城翠华镇。可能是因为脱贫攻坚有很多鲜活的故事有待挖掘,作为广东省作协会员的我,被安排到县扶贫办负责外宣工作。

  第二天,我见到来自中山的一口三家,中山邻舍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冯竣峰带着妻子和十一个月大的儿子,要到上高桥乡做志愿服务活动。 次日,我跟竣峰来到上高桥乡中心完小,清点先期到达的爱心衣物并与校方落实发放细节等事宜。

  经过竣峰培训的高年级男生两两组合,将放在学校仓库里的大包衣物按照儿童、成人装分类整齐地摞在仓库门口两侧屋檐下。看到暮色已现,我也上前搭把手,加入到抬包行列中。还真不赖,在这个全县海拔最高的乡镇,穿着短袖的我,刚刚还觉得傍晚有些凉意袭人,干起活后身上就暖和多了。

  到了周五,竣峰给我微信留言,说他明天要探访上高桥乡五户贫困户,问我愿意去不。尽管我们支教群里,有同伴邀约组团去县城旁边的黄连河景区走走。我还是答应陪竣峰下乡走访。

  周六早上七点十分,我走到竣峰住的酒店。吃完早餐后,我和他一家三口上车了。

  山道弯弯。司机开得比我预想中要快,我常在弯道前提醒他慢一点,要摁下喇叭。不知翻了多少道山越了多少道岭,我们终于抵达上高桥乡新民村完小。过了近二十分钟,孔德文校长开着一辆白色小排量车过来了。我们跟着他,走过一段“村村通”水泥路,结果在一处弯道前被一辆大货车拦住去路。应该是货车司机反应不及时,没将车身全部转过这道弯,导致前不能进后也不能退,只能坐以待援。

  孔校长带着我们的车子后退,转入一条崎岖狭窄的石子老路。这路坑坑洼洼,时而水洼横路,时而湿泥碾翻,时而黄牛相伴。我的屁股时常被颠起,以至于额头与车顶撞了一回。真的很奇怪,竣峰的儿子在这摇摇晃晃中居然睡得很香。看到孔校长的车子在水洼里激起很高水花,我的心不由地悬了起来。如果在这荒山野岭,他的车底盘被卡住了,那我们就更麻烦了。

  竣峰此行是为了上门核实这些品学兼优、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家庭成员及动态收入情况,然后给他们发放营养餐补贴。受援对象上学期间,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寒暑假期间发放300元。全乡确定15至20名受援对象。

  费了好大周折,我们来到沟口村民小组。穿过遍布牛粪的一人宽的湿滑小路上,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第一户人家。门前一个大盆,接满从房顶水管冲下的雨水。水泥地坪上一边系着一匹马,一边系着一头黄牛。低矮的平房里黑乎乎的,一个粗线灯头咧着嘴巴,没见到灯泡。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堂屋后方有一个大囤,里面装着从地里挖来的洋芋(马铃薯),这该是一家人一年的主粮吧。

  正当我和他们家人交谈时,蓦然发现自己右边黑色裤管上布满几道白色粘液,干鼻涕一般很扎眼,有巴掌大的面积。但左边裤管上啥也没有。我问那娃妈妈,这是啥子东西。她说这是黏虫吐的。我侧过身子,将右脚对着门口方向,就着门外的光亮,发现右脚背上,有个黑色软虫在蠕动,样子很像我老家稻田里的蚂蟥,我想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云南老山猫耳洞前时常有旱蚂蟥出没,莫非就是这黏虫了。吓得我触电般地跳起来,想跺掉吸在袜子上的黏虫。孔校长接过递来的纸巾,夹走附在我脚背上的黏虫。我道谢后,再次寻找目标,结果发现还有一条小一点的。

  去往相邻下一家,土路两侧有没膝杂草,我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提防裤腿别碰着路边野草,也不忘提醒他们两口子得当心黏虫。

  路上,竣峰向我介绍他此行的爱心帮扶项目“纽·扣计划”,我问他计划取名的来历,他解释说此计划传递了“暖衣为纽·心手相扣”的公益理念。物流公司的九米五长的大货车,跋山涉水,装满邻舍社工募集来的价值168万元的各种衣物、学习用品、玩具,来到大关县上高桥回族苗族彝族乡,将博爱之城中山市民一片爱心,准备献给大关乡亲。

  这已是邻舍社工连续三年到大关县开展爱心捐赠和志愿服务活动了。竣峰说他在向学生发放爱心物资时,都会提前将一间教室布置成“爱心小超市4S店”,然后让学生到“超市”里自选心仪商品,埋单时只需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即可拿走物品。我问他为啥这么费事。让学生排队过来领取,然后拍些照片告诉捐赠者,这些物资已发给山里娃不就行了。他摇了摇头,说他这种自选分享型捐赠方式,会让孩子们产生获得感,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而不是施舍,会很好的保护受赠者的自尊心。同时,他还会给这些娃穿插着上些环保教育课、励志课、卫生习惯养成课,做些开心游戏。听他一席话,让我对这位曾经做了多年外贸生意转型为公益达人的同龄人肃然起敬起来。

  到了十二点钟,我们才走访了三家,离原计划还差两家。孔校长建议先去镇上吃饭,下午接着去那两家。竣峰转过头,问我能不能再坚持一下,不然会影响到下午的计划实现。我看到他妻子怀抱中的儿子都没哭着叫饿,就说可以坚持。跑完这两家,都已是下午两点。我已有多年这么晚才吃午饭了。想不到公益人竟然这么拼啊。

 

  接力关爱八旬老人 共同传递博爱情怀

  陪竣峰去上高桥乡走访到新民村山背后村民小组王永洪家时,他不在家,他叔叔将我们引到旁边新建的平房,这该是他家了,但屋子内墙没有批灰,露出砖块纵横交错的筋脉。他让王永洪的二弟王永勇去山上找回放牛的王永洪。一会又冒出个小男孩,说是王永洪的三弟王永魁。

  我问他们父母去哪里了。叔叔说,都去江苏常州金坛打工了。我说金坛可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家乡啊。我问他们哥仨,有没有去过金坛爸妈那边。只有老幺王永魁说他去过。我转向竣峰拟资助的对象王永洪,问他想不想去金坛那边看看爸妈。他嘴巴蠕动着,没吐出一个字,谁知转眼间他冒出大滴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嘴角一张一翕,竟开始轻轻啜泣起来。我本意是想鼓励他好好读书,以后有机会到像金坛那样的城市工作乃至安家的。出现这样局面,真的是始料未及啊。

  我马上安抚他,说我出身于安徽农村,小时候也放过牛,打过猪草,后来考上师范大学,当了老师。接着努力,又从老家中学调到广东中山中学。只要你努力,你也能像我一样,走出大山,到像爸妈工作过的城市工作,甚至可以在那里安家的。这么一说,这娃终于不再啜泣了。

  在填写家庭成员时,叔叔拿来王永洪一家的户口簿。才知道他们属于彝族,他妈妈17岁就生了王永洪。走出三十多岁还未娶妻生子的叔叔家,路过相隔十余米的一栋“楼房”,叔叔说这就是王永洪家,大门紧锁,二楼充其量算作阁楼,上下两层楼高相差很大,不够舒展。

  紧挨着的右侧便是个砖瓦房,堂屋光线很暗,低矮的几件桌椅小凳沿着墙壁,一圈儿散开。面对大门的是一个14英寸左右大的电视,老幺王永魁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个小屏幕。大门左侧放了个拐杖,旁边一位大爷转过头来,神态安详地朝我们微笑着。我们自报家门后,目光转向他的右脚,这只脚异常的肿大,脚背有半个手掌大的溃烂面积,上面撒了些白色粉末,边缘还露出些淡黄色。我和竣峰问大爷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有没有去看过医生。王永洪叔叔说有一个多月了,中间看过医生。

  竣峰拍了一些堂屋陈设及王大爷肿脚的照片。出门后,我在微信上发了王家的定位。

  回到县城后,竣峰在云南大关三支(支教、支医、支农)群里发了去王永洪爷爷家探访照片,然后说这是他和我周六家访的部分图片,认为大关帮扶还任重道远。陈锦上副主任跟帖说,事实上还是有许多困难家庭需要帮助。

  我马上在群里艾特中山市中医院到大关县人民医院支医、挂职副院长的郑炜宏医生,说图五的这位大叔是上高桥乡新民村王永洪同学爷爷,脚已浮肿一个多月,尽管撒了点药粉,但已出现溃烂,还有救吗?然后将这位可怜的大叔家的定位发到群里,看看他们近期如果到上高桥乡义诊,去给大叔诊治一下。

 

  竣峰接着艾特陈锦上副主任,请他把图片发到我们中山的医疗支援队群里,看能否给大爷一个治疗方案。我随即在群里感慨道,坐以待挂?吾辈亲眼目睹,却束手无策,情何以堪?次日,郑炜宏医生艾特我,说上高桥这个病人,如果患者愿意,可以来县人民医院看看。他看了一下群里照片,认为大概是足部肿胀吧。老人家因下肢静脉功能退化,会有一定程度的足部肿胀,这些一般不会有什么太大不适,但如果是有血栓、肾功能不好、心功能不好等情况的话,那就要治疗了。所以单纯过去他家看看的话,比较难判断具体病因,还是病人来县人民医院检查好一点。

  我回复说,明天有人去上高桥,看看能抽空再联系新民村王家不。然后联系竣峰,让他明天下午在上高桥乡中心完小开设“爱心小超市4S店”时,联系一下新民村完小孔校长,让他通知王永洪的叔叔近期带老父亲到县人民医院检查。

  过了几天,新民村完小孔校长联系我,说王永洪的叔叔已带老人到了县人民医院,没找到郑炜宏医生。我立马从陈锦上副主任那里找到郑医生电话,将它发给孔校长,让他转给王永洪的叔叔。接着给郑医生在微信上留言,说上高桥乡新民村王永洪的爷爷现在过来找您治疗,我已将他的电话给到王永洪的叔叔了。

  过了一阵,他回复说,病人看了,伤口肉芽长起来了,抗感染、换换药看看吧,如果长得好可以不用手术。我问他要住院吗?郑医生回复说,建议病人住院,骨科医生在跟病人谈。他看过后,到县卫健局开会了。

  第二天,我在微信上问郑医生,新民村王大爷住院了吧。他说已住院,这几天再完善一下MR,看看骨髓里面有没有问题。

  我将自己和郑医生的微信聊天记录合并发给峻峰,他回复说,太好了,有劳我跟进并告知了。

  次日,我又在微信上问郑医生,王永洪爷爷病情如何,要手术吗?他回复说,每天换药处理中,暂不需要手术,看恢复进度吧。后期如果没有加重,或深层存在感染灶的话,就看是否需要植皮处理了。我感慨道,那就好,中山博爱之光洒进上高桥乡新民村山背后村民小组那个简陋的小屋。

  我随后将刚才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了竣峰。午饭时,我和陈锦上副主任相约周五到县人民医院去探望这位老人。

  作为民进会员,在大关县扶贫办这段不太长的日子里,每一天我都被太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我体会到国家顶层设计史诗般的宏大叙事,见证到中山援滇教育、医疗、农技人才不远千里真帮实扶的大爱情怀,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勤劳淳朴知恩图报,体验到东部社会公益组织跨越时空的暖心之举。这点点滴滴爱的力量,正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源远流长的爱的洪流,冲过乌蒙山集中连片区的“贫困三峡”,才让东西部扶贫协作行稳致远,才让脱贫攻坚战奏响凯歌。

作者:胡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