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报国艰苦创业 肝胆相照持行正途——记民进港九分会创始会员陈秋安
编者按:
1948年8月1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民进港九分会在香港成立。今年是民进港九分会成立75周年。为深入开展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结合“作风建设”主题年工作,民进广东省委会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特设“纪念民进港九分会成立75周年”专栏,讲述部分民进港九分会创始会员的故事,以回顾创始会员留下的感人故事和光荣的历史足迹,深切缅怀民进先辈,弘扬先辈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陈秋安(1889—1969),男,汉族,曾用名陈佩蓝,广东省南海市九江人。曾任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委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
其父陈伯贵,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广州创办利济轩药厂,这是广州最早华人西药房的见证之一。陈秋安幼年依靠祖父母为生,4岁进私塾就学,不久舍弃私塾转考九江小学,后又考入广州岭南中学,历4年后因美籍教员虐待同学而参加罢课浪潮退学。1910年,21岁的陈秋安自费赴美密西根州立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学政治经济,与第二期庚子赔款公费留美学生胡继贤(广东番禺人)为同学,从此两人人生轨迹多次重合,结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陈秋安的前半生中政、商、医、学各界均有所涉足,人生角色可谓变换匆匆,但在心底里,始终深藏着一个梦:希望能在“好人政治”的政治体制下,通过发展民族经济,振兴祖国。
1915年学成回国,1916年在香港华英书院任教。1919年回广州,陈秋安组织广利洋行及广钜安矿务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在国内收集钨矿,规模相当庞大,在香港、广州、江西、美国纽约均设有公司,直接运销欧美各国,经营了10年。
1928年,由时任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的胡继贤介绍,陈秋安在南京铁道部担任部购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历半年,因不堪官长亲信欺压而辞职。1931年,胡继贤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邀请陈秋安担任建设厅主任秘书。1933年,在官场失意的陈秋安到私立广州岭南大学担任董事兼博济医院董事。1934年,再度由胡继贤引荐,并应李宗仁的要求到广西充任省财厅主任秘书。后又担任广西政府顾问兼经济委员会总务组长。在此期间,陈秋安致力于发展广西的对外贸易,担任广西贸易处驻香港经理、广西贸易处副总经理。旋又应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之聘,参加抗战时期的对外贸易工作,担任该委员会驻广西办事处主任职务,负责由广西至越南经海防出口的国际运输及收购广西桐油。这段时间里,他目睹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公职人员贪墨狼藉、生活放纵,不禁大失所望。由于厌恶官僚体制的污浊败坏,遂愤然辞职。陈秋安辗转多地所寄予厚望的“好人政治”大梦初醒,但救国图存的希望在哪里?陈秋安一度陷入彷徨,辞职后一度寄居香港。
香港沦陷一个月之后,陈秋安举家离去,经广州避难于广西梧州,经营商业。抗战胜利后,他又携带家眷返回广州,应岭南大学校长李应霖之邀任岭南大学教授,讲授近代经济史。他对“红灰慈父”钟荣光老校长非常景仰。他早年就阅读进步书刊,思想倾向进步,其间更是激发起他的民主热情。期间,美国主导的、旨在为战争灾难地区实施救济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多次邀请他任职,陈秋安认为该机构在物资分配上歧视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人民、把善后救济工作政治化,兼看透官场公职人员的贪婪和腐败,遂坚决拒绝任职邀请。后应越南华侨之聘,任益华公司香港分公司经理。
1947年,陈秋安辞去该职,与区其伟(原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与胡继贤同为第二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1948年在香港加入民进)一起,取二人名字中各一字,在香港九龙荃湾创建其安化学工业社。建社初期,只有工程师两名、工人两名,是一间十分简陋的作坊式的小手工场。陈秋安、区其伟等人为研制人工合成冰片,与技术人员张孝杰合作,几经曲折、反复试验攻坚,于1948年年底终于研制成功并生产出第一批人工合成冰片。因其洁白晶莹,商标命名为“白雪”牌冰片。其安化学工业社,成为当时国内首家以人工合成方法生产冰片的厂家,陈秋安等人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夙愿。这间工厂生产冰片,据说当时中国生产冰片的厂家极少,只有两家。由于生产合成冰片的主要原材料松节油产地分布在华南地区。广州解放不久,陈秋安将其安化学工业社的主要设备迁来广州。厂址设在与“利济轩”不远处的丛桂路新街3—27号丛桂小学旧址内,工厂更名为“私营其安化工厂”并于1950年投产,年产合成冰片约30吨,盐基品红60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第一家生产合成冰片的厂家。1956年,陈秋安率先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合并新大、立基、鲜明、艾素、苏均陶等化工社成立了“公私合营其安化工厂”。该厂很快成为国内最早一家能按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药典和欧洲药典标准生产医药级合成冰片、樟脑的厂家。
1958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使一直依靠进口、合成冰片的主要辅助原料草酸面临断货,严重影响了合成冰片的正常生产。在陈秋安的带领下,工厂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地掌握草酸生产工艺并投产,完全实现了合成冰片生产国产化,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支出。工厂还是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群众运动,并对各民主党派公开进行迫害,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民进的主要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上海到达香港。在此其间,陈秋安通过千家驹介绍,先后认识了马叙伦、王绍鏊等人,并经常与马叙伦、王绍鏊、许涤新、陈芦荻等往来。在他们的影响下,经马叙伦亲自介绍,陈秋安于1948年初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据史料档案记载,陈秋安在港期间广泛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慷慨解囊,为爱国民主人士在港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大量经费帮助(期间还曾短暂加入过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候补委员)。
广东是民进早期建立地方组织的省份之一。1948年6月26日,民进在港的理事举行谈话会,决定筹建民进港九分会,以扩大民进在港九及华南地区的影响和作用。会议推选陈秋安为召集人。在民进领导人马叙伦、王绍鏊、徐伯昕的直接领导下,1948年8月25日,民进港九分会在香港柯布连道8号三楼(时为华南救济会)举行成立大会。孟新江、司马文森、陈秋安、林伯予、王幸生、梁园、梁纯夫、徐力衡(胡明树)、谢家因为第一届理事。民进港九分会成立后,正值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统治摇摇欲坠,抓紧了对各地爱国民主运动的猖狂镇压。1948年底,马叙伦、王绍鏊离港北上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准备工作,民进港九分会由民进总部徐伯昕直接领导,徐伯昕翌年3月应中共之邀再度北上,分会工作改由陈秋安负责。
当时香港局势非常紧张,陈秋安冒着危险把港九分会成员名单和档案转移到九龙牛池湾其安化学工业社内。在这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民进总部交给陈秋安五项任务:密切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在香港配合各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团结、争取港穗两地文化、工商界自由职业者及各阶层人士,开展各项反蒋爱国活动;利用香港建中商业学校,争取进步学生;组织知识分子配合华南解放运动。为此,陈秋安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2月1日,马叙伦、王绍鏊、许广平发表告各地会员书,他们揭露蒋介石的求和是“以虚伪的和平,蒙蔽伪统治区人民,造成政治进攻之势,冀得片时喘息之机”,号召大家为全部实现毛主席的八项和平条件而奋斗。2月25日,陈秋安代表港九分会向民进总部复函,汇报了港九分会的情况,并表示会员“均能了解(真相),不受蒙蔽”。1949年4月,民进港九分会改称为民进华南分会。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香港的部分华南分会的理事和会员陈芦荻、谢家因、梁纯夫、范兴登、胡明树等也先后到达广州,继续以民进华南分会的名义开展工作。他们经常到利济轩二楼和陈秋安家中聚会、组织活动,为民进在华南地区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期间,陈秋安动员了不少人(包括自己的两个儿子)从香港、美国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来当中的有些人错被划成“右派”,对陈秋安不免有所埋怨。但陈秋安认为动员他们回来是为党做了一件好事,不计较亲友一时的误解。
1950年4月,民进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陈秋安等4人代表民进华南分会出席了大会。陈秋安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在这次大会上,陈秋安被推选为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理事。1950年6月,根据民进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会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在大城市适当发展的决议精神,经民进中央同意,民进华南分会改为民进广州市分会,并即进行筹备工作。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于同年8月17日,成立民进广州市分会筹备委员会,陈秋安任主委。陈秋安积极贯彻民进中央的决定,开展筹备工作。
在筹备工作期间,陈秋安除了积极搞好组织建设之外,还组织会员学习《共同纲领》,发动会员积极参加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运动,带动会员踊跃捐资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1952年2月,华南分会筹委会进行了改组,许崇清为筹委会主任委员,陈秋安、陆向苍、李燮华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2月,民进广州市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民进广州市第一届理事会,许崇清任主任理事,陈秋安、李燮华为副主任理事。
1955年,广州市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陈秋安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1957年1月,民进广州市委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陈秋安当选为副主委。1958年12月,民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陈秋安为中央常委。1955—1962年,陈秋安连任第一、二、三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1962—1965年,陈秋安担任广州市副市长。1964年,陈秋安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陈秋安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经常说:共产党做事很踏实,很细心,是真正做事情的,不像国民党那样马马虎虎。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紧跟共产党走是没有错的。
来源:根据《实业报国艰苦创业 肝胆相照持行正途》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