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林:牢记“五一口号”,永远在正道上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5年弹指一挥间,从“五一口号”发布至今,中华大地已是山河巨变,一派欣欣向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困苦,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为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努力奋进。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我们纪念“五一口号”精神,回顾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知所从来,不忘民进初心情怀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了23条重大的建国思想和政治主张,正式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时形势和任务的纲领性文献。5月5日,马叙伦、王绍鳌和其他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领导人,在香港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并转解放区全体同胞,积极响应“五一口号”,表示要与共产党一起“共同策进,完成大业”。
5月中旬,马叙伦在香港发表《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一文,高度称赞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法和“五一”号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献,转捩时局的曙钟”“等于一篇胜利的檄文”。
5月24日,民进还在香港单独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宣言》,首次公开庄严宣布民进要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指出:“五一口号”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这是民进在中国“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灭”斗争实践中作出的正确抉择,它标志了民进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一个质的变化。
民进前辈们秉持坚定的政治操守,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爱国强国之志,始终心系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终其一生为民进事业呕心沥血努力奋斗。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老一辈民进人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民主协商道路,75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她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思所将往,“五一口号”焕发新时代光芒
民进的光荣历史、民进先辈的高尚风范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敦促我们时刻谨记和践行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作风。认真学习和领会“五一口号”,顺应新时代要求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建设,是新征程上增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履职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指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他说“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这是新时代党尊重历史,深刻分析当前乃至今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后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指示。证明“五一口号”在历史进程中,始终具有启发时政的蓬勃的生命力,具备时代发展要求的合作协商的正确性。
民进是一个以教育、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为主的党派,许多先贤为我们新时代民进会员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去永远学习。比如雷洁琼先生对多党合作满腔热忱,在革命时期热烈响应“五一口号”,奔赴西柏坡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长谈,建立了深厚友谊。作为教育工作者,她积极发挥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倡导智力支边的社会服务模式,开辟了民进履职的崭新领域。雷洁琼先生一生都没有脱离高校讲台,她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作为著名学者,她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重要法律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法制完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篇、一体设计、贯通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基础战略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系统把握。蔡达峰主席在民进十三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中共二十大战略部署,发挥民进界别优势,助力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牢记“五一口号”精神,就要主动积极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调研,发挥自身界别优势特色,务实建言,双岗建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这是我们新时代民进人的使命责任。
牢记“五一口号”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始终在正道上行。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民进十三大报告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深刻把握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要求,保持参政党本色。
牢记“五一口号”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和民进优良传统,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奋进,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方能不负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
作者:曾智林 民进华农基层委主委、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