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 > 纪念征文

魏志罡:“五一口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3-05-17
字体: [大] [中] [小]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唯有形成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合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闯过激流险滩。因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历 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而展开的政治合作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一口号”。抚今忆昔,“五一口号”不仅在当时迅速凝了国内各派进步力量,而且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具有极其深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社会向何处去成为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为此而产生的各种理念催生了不同的党派和团体,各种政治主张和诉求不一而足,构成了错综复杂的中国局面。如果不能凝聚各方共识,汇集各方力量,那么将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和平建国五项协议, 全面发动不得人心的内战。蒋介石的倒施逆行当然遭到各界人士的激烈反对, 一场民主与反民主的较量就此展开,人民解放战争揭开了序幕。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时,全国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爱国运动以及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都出现了新高潮,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已经形成。中国革命的大决战即将开始,中国革命已处在胜利的前夜。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为挫败国民党压制各民主党派的阴谋、尽快赢得国共内战胜利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五一口号”发出后各民主党派顺应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时代发展之大势,毅然响应“五一口号”,迅速形成了以建立新中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共识,实现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各民主党派为辅的政治力量的大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达到了空前的巩固与扩大, 加快了我国民主革命胜利的进程, 为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新中国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在“五一口号”的呼吁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于1949年共同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谋商建立新中国和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标志着国家各种政治力量的大聚合,之后依靠新政治协商会议构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度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体现。制度建设不仅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素与基本内容,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要汇聚中国社会各方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国初期,五一口号的影响下,1954年9月,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及其他五部法律,搭建起新中国政权运作的制度框架。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鼎力支持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制度践行中凝聚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精神力量。除了政治制度外,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推动着其他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增强了制度的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极大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生产活力和创新活力,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新的文化体制激发出文化创的极大活力;随着国家富强而变得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地生活;严格执行的生态文明制度催生了国家在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降低了生态恶化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存威胁。在这些制度的作用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对于生活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国家而维护上述各种制度的合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备与健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力依托。

  “五一口号”凝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五一口号”虽为中国共产党所发布,但已为各民主党派所认同,其内容已渗透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理念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理念上的一致性,才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历史起点。政治理念的一致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包括中国民主同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能够团结起来,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共同创建新中国。这种政治理念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在内涵上有了延伸。八个民主党派的党章都已写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政治理念一致性的增强意味着政党合力的显著增强合作基调的确定,同时也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的持续合作,各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政权方面、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方面、政府管理方面,都有他们的应有位置。“五一口号”彰显了一种团结合作实现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理念,这个理念既有开启新的历史征程的心灵感召,并指导了之后一系列政党间的合作,也有以中华民族为纽带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一口号”在新时代更具重要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但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惠及14亿多人。二是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五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过去没有、今后也绝不会像很多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侵略战争、殖民统治等罪恶手段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把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曾经十分落后的人口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自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困难和挑战。因此“五一口号”精神驱动下的全国各政党之间的紧密合作极为必要,意义也更为重大。在五一口号的推动下,协商治理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形式。各民主党派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盛赞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及成效,主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广泛调研并探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化举措,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要政治助手,由此带来的政治协同力量将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进程中产生极大成效。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五一口号”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五一口号”精神的核心内容如建立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在新时代之意就是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长期努力,党和人民己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诀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目标的宏伟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都要求我们持续团结奋斗。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就一定能够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五一口号”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新时代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各自最新的党章中都有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理论。 二是明确将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识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实践中,所有党派正在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一起脚踏实地开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


  作者:魏志罡,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民进潮州市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主任、韩师支部委员

作者:魏志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