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 > 纪念征文

林颖刚:同心铸辉煌,聚力向未来——纪念“五一口号”75周年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3-05-17
字体: [大] [中] [小]

  五一口号是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劳动节所发出的23条口号,涵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笔者节选内涵互相关联、特别启迪后人、特别契合当今新时代精神的三个代表性口号如下:

  一、(属原文第3条)“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二、(属原文第5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三、(属原文第23条)“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接下来笔者将从历史到现实,谈谈五一口号的伟大内涵、深远意义及其深刻启示。


  1948年4月底,当时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步入第三周年、已在大别山等战场成功实现“大转折”、将战火燃烧至国统区心脏的时刻,也是国统区内部各民主党派、各地大学生组织起如火如荼的“第二条战线”、高举“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旗帜的时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借助纪念五一节提出鲜明口号,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及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做足鼓舞精神的工作,更为革命后中国未来的前途、道路指明了方向,直到今天仍是新时代党和人民不忘初心、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岸灯塔。

三个代表性口号的第一条,结合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以来在解放区轰轰烈烈进行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强调坚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团结,强调坚持以工人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争取自由的进步运动,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明确坚持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担当。

  三个代表性口号的第二条,针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内战的既定方针,结合各民主党派及各界民主人士被取缔乃至遭到血腥镇压、继而英勇反抗的形势,坚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坚持并具体落实“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创造辉煌的新中国。

  三个代表性口号的第三条,突出“中华民族解放”,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高度自觉性。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本国封建势力以及后来形成的官僚资本势力的三重压迫,在极其艰难的近代百年,中华民族这一自觉意识逐渐形成,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明确了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任务。1948年,正是告别百年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转折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一口号,可以说承前启后,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五一口号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各解放区、国统区广大人民与民主势力的广泛响应。得益于五一口号,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那个带领中国人民翻身作主、让中国摆脱近代屈辱、走向富强未来的引路人。此后,中国共产党还邀请各民主党派前往解放区共商国是,并立刻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表示衷心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那么,在五一口号提出的75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从理论认识的高度去纪念五一口号呢?笔者认为,应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爱国主义意识”三个方面深刻领悟五一口号带给我们新时代理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五一节即“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鲜明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或共产主义运动的色彩,应从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未来新社会的缔造者”这一高度去认识五一节的特殊意义。纪念五一口号,应该首先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而且还应理顺个人奋斗与阶级奋斗、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指导、没有1948年前后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个人或小团体的私人利益无从保障或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不应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漠视私人利益,私人利益的实现是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重要基石。五一口号强调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的土地改革工作,正是土地改革让农民从经济上翻了身,因而积极参加、支持解放战争,后来正是这样的“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等伟大胜利。这一史实生动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断--“共产主义者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集体主义意识”。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共同体中,各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北洋军阀残酷的斗争中就已开始认识到通过阶级联合而形成“共同体”、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五一口号中的“民主联合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正确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经过前面“向西方学习”、“向苏俄学习”两个阶段之后,迈入了“走自己的路”的成熟自信的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当时新生的各民主党派也通过向共产党学习、结合自身经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策,并由此将“集体主义意识”植根于思想深处。今天纪念五一口号,全党、各民主党派、全国人民都应明确统一战线背后深刻的集体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意识”。恩格斯说过,“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他还指出,“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当它的内部生活因此陷于瘫痪的时候,它是不能为争取社会解放而斗争的”。“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处于急剧转型期的今天,将爱国主义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将维护国家尊严、国家安全提到至关重要的高度,并且争取与广大第三世界等国家实现联合斗争,具有特殊意义,五一口号也正从这方面给予鲜明而生动的启示。

  五一口号,是我党和人民给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的思想源泉。我们民主党派应在五一口号以及二十大精神等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大步向前走,同心铸辉煌,聚力向未来。


  作者简介:林颖刚,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历史教师,民进中山市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成员,民进仙中支部主任


  相关文献: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年版第3卷第275-276页)

  ②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945-1946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70-571页)。

  ③(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1882。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72页。)

  ④(恩格斯:《支持波兰》,1875。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4年版第18卷第630页)

  ⑤(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1882。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71页。)


作者:林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