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坚持不懈 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目前,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已经从理论和政策上确立了。但是在部分中共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真正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真正改变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的看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多党合作制度化,法制化,需要一个长期共存艰巨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民主党派的现状与它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不相适应,这要靠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去逐步地解决。一方面,需要靠中共各级党组织做好宣传,另一方面,靠党派本身不断自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下面就组织建设这一主题,简要对民进海珠区总支部一些经验做个介绍,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人2003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2006年任总支部副主任,所在的总支部有164名会员。总支部2010年被评为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总支部现有省特级教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南粤优秀教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可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海珠总支在组织建设方面主要注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接受领导,即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民进上级部门的领导,这个自觉是无条件的,也可以说是被动的,中共海珠区委统战部、民进市委、海珠区政协布置的任务、组织的活动按期按要求完成,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时传达,组织学习,组织会员定期参加活动和会议,通过参加学习和培训,逐步提升政党意识,认清党派工作的意义,积极开展好党派的各项工作。我参加类似学习班已不下四次,每次来听课学习,参与互动交流,思想上都有提升,认识上都有提高。
二是继承传统,是半自动的。民进会员80%来自来自教育系统,教师工作有阶段性,因此,我们总支部一直保持三项传统活动内容
第一,年初的新春茶话会。这是一次传统的全员大聚会,参与的人数较多。平常很少出席活动的老会员也会在家人或护工陪同下准时出席。
第二,年中的暑期培训班。这个班一般分为四段时间:第一段时间邀请市、区有关领导通报区情,让会员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了解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参政议政提供素材:第二段时间通报总支的年度总结和工作计划,经费的使用情况,
让会员了解总支部的具体工作;第三段时间邀请本党派成员的专业人士(如书画、剪纸和摄影)为会员上课,第四段时间是文体活动。
第三,是下半年的敬老活动。民进海珠总支部有退休会员81人,几乎占一半,70岁以上的40人,会龄60年以上有6人。每年在中秋重阳前后,总支部都会举行敬老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会员捐赠的月饼和礼品,对70岁以上的会员送上一个红包,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对于传统项目,民进市委领导和总支部委员会全体委员在百忙中抽空组织好、安排好,使会员在活动中逐步增强党派的凝聚力。
三是强化素质,是自动的。素质要求是入会的门槛,没有一定素质也参加不了民主党派,本职工作是会员积极参加社会建设的基础,是赖以生存的载体,会员基本上是单位中业务骨干或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创先争优成为会员的自觉行动。总支部在展组工作上,认真贯彻市委“组织发展工作要突出质量第一,发展会员坚持政治标准,坚持发展有代表性人士为主,严把入口关”的思路,积极推进“横向发展”,优化结构,拓宽基础,开阔视野,扩大影响,争取吸收教育系统的业务骨干和适当发展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入会,以提高党派在社会的影响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会员工作标杆。
以上是民进海珠总支在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为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再次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是搭建好党派的领导班子。中共各级统战部和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在选拔和配备党派干部时要注重年龄结构合理搭配,形成梯队;在政治安排上,各党派要做到均衡安排,这样才有利于参政党参政议政,有利于参政党民主监督,有利于参政党组织领导;否则,会造成
定位不平等的错觉。
二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相对于8000多万中共党员来说,民主党派成员不到100万,数量对比存在绝对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党派成员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相对的弱势。着眼于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中共各级统战部要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以总览全局的目光,为党派发展留空间、留位置,合理向各民主党派推荐人才,充实其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党派后备干部的选拔机制,严格制度和标准,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把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纳入党派后备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中。要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真正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多党合作事业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