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文英荟萃

蔡伟阳:唐朝婚服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

信息来源:民进潮州市委会 时间:2019-12-26
字体: [大] [中] [小]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强盛,使得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呈现出博大、包容和自由。唐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历史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婚服,具有鲜明特色,呈现独特魅力。婚俗文化是社会制度的浓缩,婚服是社会审美取向的体现。审视唐朝婚服,我们发现唐朝妇女地位被前所未有地提高 ,独特的审美和女性意识融入唐朝婚服。由此我们觉得透过唐朝婚服这一斑,也许可以了解到唐朝这个大社会。本文就从服装和装饰两大方面对唐朝婚服及反映的社会进行阐述。

 

  服装

  · 款式

  到了唐代,婚服的画风就开始变化,新娘的礼服是以蓝绿色为基调的钿钗礼服,钿钗礼服也称钿钗礼衣,也就是青色的深衣,头上佩戴以金银或者琉璃等制作的钿钗。而新郎的则是大红色“公服”,也叫绛纱袍。按照礼制,男士亲迎时典服规格可向上越级,士庶亲迎穿低品官服。

  同时,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大上衣。

  而其中的钗钿礼衣,不同等级的女子在使用上也有等级规定。在唐代之后,原本非常繁复的钿钗礼衣有所简化,后来逐渐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根据《新唐书·车服志》中的记载,六到九品官员家的女子在出嫁时,多穿花钗礼衣,而公主出嫁穿的婚衣则大多是花钗翟衣,皇后、太子妃穿的婚衣则大多是榆翟。花钗礼衣也有等级规定,不同地位的新娘所穿等级不同。比如说一品命妇花钗礼服为九树,二品命妇则为八树。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花钗礼衣制度非常盛行,后来,更多新娘改穿大袖福裙,且颜色大多是绿色。到了盛唐,福裙制礼服开始流行。至此,开放的大唐终于进一步发展出福裙这一美丽的服制。福裙制礼服在保留深衣礼服端庄索雅的同时,还展现出灿烂的风姿。此时的婚服一改秦汉时期庄重、沉闷的特点变得更为热烈和喜庆。钗细礼衣也叫橘裙式礼服,因其层层叠叠而规整。这弥补了祸裙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特点。自从唐代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又有所简化。或者说,钗钿礼衣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

  因为唐人大胆开放而且标新立异,其婚服很可能是深衣制与福裙制的结合,也就是说,唐代的婚服既有深衣精神,又兼具福裙风貌。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唐代也出现了“假服”现象。比如,中唐时期贵族子孙婚娶时可以用冕服或弁服,而官员家女儿出嫁可以穿和她的母亲身分地位相符的命妇服。广大平民百姓大婚时也可以穿绛红色公服。

  女子在结婚的时候穿绿色的衣服是非常有讲究的,古人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而绿色代表着神圣,所以在那个时代,结婚的时候,男子穿红色,女子穿绿色不单单是色彩之间的大胆碰撞,更是展现了唐朝人前卫的的审美。《新唐书》记载:“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韈、履同裳色,花钗,覆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

  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出嫁的服装是青色的大袖运裳,形制也简单了许多,珮、绶,锦鸡纹样、斧形花纹衣领等象征身份意义的一些装饰品就不存在了,至于平民,结婚就更简单了,用金银琉璃装饰花钗,再穿上青色的连衣裙、衣服、鞋袜,系上皮带。

  男性婚服,则和明代一样,都是公服。《唐六典》记载:“若职事官三品已上有公爵者,嫡子婚,听假絺冕;五品已上孙、九品已上子及五等爵婚,皆假以爵弁服;庶人婚,假以绛公服。”意思是,新郎根据地位高低,可以分别穿絺冕、弁服和红色公服。

  絺冕是四品官服装,头上的冕有六旒,衣服上纹有三种图案:白米形状纹在上衣上,黑白相间斧形纹和黑青相间“亚”形纹在下衣上,里面是单衣青领。蔽膝有山形图案。绶带是青底色,并有青、白、红饰边,并佩戴金饰剑和水苍玉,穿朱红袜和红色鞋。

  爵弁是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员随从祭祀的服装。用的是粗绸制作,冠也没有旒,是黑帽带,束发用的是牛角簪导,衣服则是青色上衣浅红色下衣,白纱内单衣,青色衣领、袖口、衣边、前襟,皮带带钩,大带及裨衣内外都是黑色,蔽膝图案是雀纹,袜子则是白色的,鞋子是红色的。

  绛公服则是以红色丝绸制作,为方心曲领衣,皮带带钩,但却是假带,皮鞋为乌色。

  以上三种官服为不同男性在结婚时穿的婚服,与女性相比,男性婚服更简单,只需要将相对应的官服穿上即可作为婚服。这个规定其实也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现实,即平民男性在结婚时可以假借公服压女性一头,可以说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历史缩影。

  · 图案颜色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被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晩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姸斗盛。寓意婚姻的缠绵长久。唐代婚礼服饰图案对后代的服饰影响一直沿续到现在。

  唐代前中期的统治者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促使整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处于繁荣状态。经济的高度繁荣造就了一种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空前绝后的开放的社会风气,在此影响之下,整个时代的主流色彩以浓烈、大胆为主。其影响体现于婚服颜色。唐代婚服颜色以男服绯红,女服青绿为主。在唐朝主流认识中,大绿与大红是色谱搭之最。“绿”同“顿”,有祝福之意,所以唐代女子婚服的颜色多为青色。另一个原因,在元代之前的正色体系中,青、赤、黄、白、黑为正五色,而青色为五正色之首,这种颜色体现的也是唐人对婚礼的尊重。《新唐书》中描写到"庶人女嫁有花钗……连裳,青质,青衣,苹带袜、履同裳色"。唐代女子婚服多以不同色阶的绿调为基色,例如蓝绿、青绿等,袍裙上为了突出色彩对比,并与新郎和喜庆之红相呼应,所以在服饰中一般出青色以外,还有红色花边、带等配饰,色彩强烈,鲜亮绚丽。总而言之,唐代婚服的绚丽多彩是经济高度繁荣的社会反映。

  · 面料及装饰工艺

  唐代婚服看起来飘逸、舒展,与婚服的面料跟工艺有关。由于地理环境因素,丝绸、麻以及后来的棉成为当时主要的服装面料。这无疑是佛教艺术的审美观念在东方丝绸上找到了最完美的性感表现,外域先进的丝绸织纺工艺以及印染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为这种性感表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此,就和以羊毛为主要原料的西方服装形成了差别。

  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古代社会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追求和谐。服装正是一个人造自然,人和这个人造的自然也应该是和谐的,从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钗钿礼衣”也体现出这种和谐。

  唐代婚服的面料,一般使用下垂感比较好的丝绸面料,其中以瑞锦、半臂锦等较多,新娘服中常以纱、罗轻薄的长巾,衬托女子的妩媚和柔美。再加上婚服的面料装饰工艺较为突出,在锦缎和纱罗上,有印染的变化和刺绣技术的融入,让婚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美。

  但阶级划分严格,人们使用面料仍遵从“贵族穿丝绸,平民麻布衣”这一定律。

 

  装饰

  · ​饰品

  唐朝女子多以钿钗为礼服饰品。钿钗礼衣包括礼服及发髻上的金翠花钿,并以钿钗数目明确地位身份。《武德令》中提到: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唐代礼典史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开元礼》等中都有记录。“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这也便明确了钿钗数目所明确的身份地位。由此可见在唐朝的婚嫁制度中,唐朝的等级分化也是极其明显的。

  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靿皂革靴配套,是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样式。唐代的帽子称为幞头,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制成的软胎帽。幞头名称依其式样演变而定,开始是平头小样,以后幞头造型不断变化,到晚唐时期,巾子造型变直变尖。幞头由一块民间的包头布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展角造型完美的乌纱帽。唐代的靴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由于靴的方便与实用便逐渐被中原人接纳。到了唐代男女普遍穿靴。由此可見,唐代男装服式相对女装是较为单一。

  · 妆容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同现代女子如出一辙,唐朝女子十分重视外露肌肤的白皙美丽。但由于技术所限,在没有现代化妆品的情况下,唐代女子所运用的底妆物为烧铅锡炼粉(即铅粉,色白,含毒性),同时加以脱水处理,使其与面部融合服帖自然,持久度高,能达到皮肤增白的效果。

  色泽浓艳的红妆是唐妆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唐制婚礼妆容强调气色要如花般的热烈娇媚,而胭脂粉正是取材于特定的花瓣(颜色多为明艳度高的红,粉色)研磨而成。类似于当代妆容中的腮红,唐代胭脂的涂抹方式多种多样,较为特色化的有酒晕妆,桃花妆,啼妆等,集中表现出女子的姣好气色。

  唐制婚礼妆容中,绘制眉妆的材料为“螺黛”(出产于古波斯国,为一种黑青色矿物颜料),上妆前,唐朝女子会将原生眉毛拔净,再运用螺黛绘制出心仪的眉形,唐制婚礼常见的眉形有蛾眉,月眉,阔眉等,眉妆式样丰富,表现力强,生动形象,与现代对比具有鲜明灵动的古感。

  除此以外,“花钿”作为唐式妆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史书典籍,影视资料中频繁出现,(据传“花钿”来自于南朝寿阳公主的偶然经历,寿阳公主在一次午睡中,一朵梅花飘落至其面部,醒来后却发现梅花已在面上留下擦拭不去的红痕,“红痕”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为宫中,民间流行的“花钿”),花钿贴于两眉之间,可简可繁,除常见的花瓣形外,还有普通简洁的圆形,夸张生动的动物形状等。

  唐式唇妆起提升气色,点亮面部下方的作用。唐代流行涂抹一半嘴唇,在唇瓣上用鲜艳的红色勾勒出各种形状,其余唇部留白,达到“口如含朱丹”的效果,唐代著名的“蝴蝶”唇妆便是如此。唇妆色彩鲜妍明媚,风格多样,衬得唇部小巧可爱,趣致十足。

  唐制婚礼在沿袭周制婚礼的前提上,很大程度地糅合了当朝开放,热烈的社会风气,婚礼妆容色泽浓艳,喜庆十足。充分折射出唐王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对于文化与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 婚服是社会审美取向的最高体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时代背景。唐朝婚服一改唐前清新朴素之风,以华丽为美,追求自由奔放,大胆张扬,是繁荣盛世和开放的社会风气造就的。袒露大气之美,丰腴华贵之美,艳丽繁复之美,唐朝的婚服特点呈现出大唐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盛世之景和横贯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其背后更体现了唐朝广纳四海,开放包容的社会。

作者:蔡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