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文英荟萃

李扬:春耕,我们种下希望

信息来源:民进珠海市委会 时间:2020-04-14
字体: [大] [中] [小]

 

  泥巴在脚底,从脚指头缝里挤到脚面,又滑又痒。我伸直酸痛的腰,看着我们几个亲手插的呈“S”形的秧苗,又好笑又满足。

  当初听说要去帮忙插秧,我们的心情可以用“雀跃”来形容,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春天如约而至

  2020年的春天,比往常承载了更多的希望。我们期待着春暖花开,疫情退散,战士凯旋。我们期待风调雨顺,粮食增产,国泰民安。带着这些希望,我们来到斗门莲州,加入了春耕生产的大军。

  四月初,已是春耕尾声,沿途一片生机盎然。水田映出天空的颜色,整整齐齐的秧苗随风轻摆,带着斗笠的婆婆们在田间穿梭,好一幅春耕的画卷。我们来到这画卷里游走,仿佛到了世外桃源,远离喧嚣,远离新冠。我们情不自禁的摘掉了口罩,感受春风拂面,感受着春天带给我们的希望。

  二、耕种

  我们信心十足的挽起袖子和裤腿,准备大干一场。却在光着脚丫踏入水田的那一刻,信心就被打击掉了一半。水凉泥滑,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一门技能是——不要摔跤。

  在农民阿婆和插过秧的前辈们的指导下,我们大概掌握了方法。慢慢摸索着将秧苗插到位,插整齐,再提高速度。

  突破了技术难关后,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体力难关。扎马步、弯腰、插秧、移位……如此往复,坐惯了办公室的我们,一个小时后,就开始腰酸背痛,肌肉打颤了。

  好在,筱薇农场的负责人费晓霞在一旁不断的讲解,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据介绍,斗门莲洲镇是水源保护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这样的生态环境极大的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大米除保障本地供应外,还会销往外地。

  农场正努力向智慧农业转型。他们与高校合作,将区块链、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技术与水稻种植、育种、检测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存活率和产量。

  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插秧机逐渐替代了人工插秧,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秧苗存活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插秧机也会受客观条件限制,比如近期雨水多,秧苗过湿,插秧机就难以均匀的分离秧苗。为了不影响春耕进度,有时仍需人工插秧。

  听着费晓霞的讲解,我们也逐渐适应了插秧的劳动强度,按时完成了插秧任务。

  三、油然而生的幸福

  虽然腰酸背痛,但体会更多的是劳作带来的幸福感。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国农民拥有的不仅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对农耕文化的代代相传、口口相授的传承。他们身上有对四时更替、24节气变换的与生俱来敏感,是感知自然的大智慧。

  相信从小生长在城市的人们都会有一种与农村割裂,不懂农耕文化的缺憾感。仅仅插一次秧虽然不能让我们补齐农耕文化,却大大拉进了我们与土地的距离。这次的难得经历,弥补了我一直以来非常介怀的没有干过农活的缺憾。

  教育部已经要求中小学开设劳动实践课,体验农耕文化将是新一代青少年的必修课。相信中华文化的农耕文明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目前,新冠疫情的在全球爆发,很多国家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粮食这一原始需求中,再次意识我国多年来重视三农问题实属高瞻远瞩。

  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吨,经测算农村老百姓的储粮约2.5亿吨,也就是说,总量够全国人民吃3年。

  中国的粮食储备虽已经可以满足三年的粮食供应,但我们在春耕上仍不松懈,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的未雨绸缪的优良品格。

 

作者:民进珠海市委会 李扬

作者: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