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文英荟萃

何丽冰:走进大别山——参加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有感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19-08-05
字体: [大] [中] [小]

 

  “走进大别山,满山红杜鹃。

  那是红军悲壮的歌,生命火焰映红天。

  曾经铁血洗礼,曾经千难万险。

  红旗不倒,英雄辈出,托起祖国一片好河山。

  啊,我的大别山,革命摇篮。

  回望昨日烽火,我们勇往直前。

  啊,我的大别山,革命摇篮。

  追梦的信念,薪火相传。

  走进大别山,遍地桂花开。

  那是人民奋进的歌,生命彩霞映满天。

  不忘历史重托,不忘力量之源。

  宏图伟业,好梦成圆,守望祖国一片好河山。

  啊,我的大别山,红色家园。

  奔向美好未来,我们勇往直前。

  啊,我的大别山,红色家园。

  追梦的信念,薪火相传。”

 

  2019年6月23日至28日,广州大学第三期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在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这六天里, 通过聆听学院老师讲课访谈,参观瞻仰、重走红军路等教学活动,我对这片红色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吴焕先、“红田”惨案等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感动, 对许世友刘伯承等革命英雄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河南新县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里建立了三支红军主力队伍,43位共和国将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成就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其丰富的内涵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有两个, 一个是吴焕先, 另一个是曾任广州军区总司令的许世友。

  1923年,吴焕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麻城蚕业学校。吴焕先在这里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在学校,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游行示威、街头宣传和张贴革命标语等活动。在武汉中学读书的共产党员戴季伦,是吴焕先的好友。在戴季伦的帮助下,吴焕先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立志投身革命,坚信马列主义。

  1924年放寒假回家过年时,他带回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供桌上方。他父亲不高兴地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贴个外国大胡子老头干什么?”吴焕先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向他父亲宣讲:“你要知道,这大胡子老头可是个好老头啊,他的名字叫马克思。他是我们穷人闹革命的导师,按照他的办法干,我们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社会来。”父子二人为此还吵了一架。1926年秋,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吴焕先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一面向他们宣传革命,一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他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收租逼债。这件事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不少红军和老百姓称他是“破家革命,揭竿而起!”是信念,让吴焕先投身革命,矢志不渝。6月26日晚上的情景教学活动,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老师们把吴焕先的故事搬上舞台, “红色大别山“的情景剧生动地演绎了吴焕先的革命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6月25日,这一天是外出教学日。 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湖北红安县李先念故居以及七里坪长胜街; 然后我们来到了箭厂河革命旧址群。在红田惨案的墓碑前,我们列队聆听了叶老师的现场讲述。

  箭厂河清朝以前名叫百步桩,因过河无桥,竖石桩90余个,故得名。清初,该乡王大屋有个名叫王学举的明末武进士,联名周围武举18人共同抗清,在此练兵,设厂造箭,因此取名箭厂河。1927年,农民赤卫队长共产党员程儒香,不幸被捕后,民团团总方晓亭伙同敌人应歧部,对他严刑审讯,数九严寒将他的衣服脱光,四肢钉在墙上,他毫无惧色地痛骂敌人。敌人又将他移到一棵木梓树下,残暴地割掉他的眼皮、耳朵和舌头,直到最后英勇就义,敌人也没有从他口里得到半点秘密。

  箭厂河区一乡团支部书记兼童子团中队长,16岁共产党员肖国清, 1933年秋于杨李岗被敌人包围,在激烈突围的战斗中不幸被捕。敌人妄图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的嘴里得到党组织情况,对她施行了各种残酷的肉体折磨,上扎杆、火香烧、火钳烙、拔头发、钉竹签等,但肖国清同志不屈不挠,一直怒骂敌人,直到被活埋! 她才十六岁呀! 花一般的年龄呀!想一想今天我们十六岁的女孩子们,好多都忙着各种追星,化妆,打游戏;再想一想肖国清同志!谁还能不敬佩她呢!

  1927年12月,程怀天等300多名革命志士,在一块稻田里,遭到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程怀天被捕后,敌人凶残地砍掉了他的一只手和脚,但他仍英勇不屈,充分展现出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气节。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稻田,因此被称为“红田”。

  蓝天白云的朗朗晴天,站在那一方长满了碧绿青草的”绿田”边上, 我竟感到无边的肃杀寒意。想到92年前,这块小小的田里竟满满流淌着烈士的鲜血, 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 感谢你们啊,英勇的烈士们!! 正是你们同敌人浴血奋战,无私无畏,顽强斗争,甚至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与敌人斗争的战场上,才有了我们今天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呀!!

  在参观学习中,我学习了很多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 无不可歌可泣,而其中的一位在我心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象,他就是特殊的许世友将军!

  6月27日,我们搭乘大巴走过30公里崎岖的盘山公路,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的许世友将军故里。

  将军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将军生前的物件,记载着将军戎马一生的光辉事迹。其中有一幅将军母亲的肖像,老太太咧嘴而笑,显得非常慈祥可爱。

  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 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司令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 “我死后不火化”,许司令语出惊人,“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我没有签字。我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邓小平批示:“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将军是我国倡导火化以来唯一的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国家领导人。“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这是将军生前所恪守的人生信条。1985年11月9日将军魂归故里,长眠在了田铺乡许家洼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

  那一条弯弯曲曲的“孝母路”,似乎承载了母亲对儿子千丝万缕的挂念、儿子对母亲绵延不绝的无尽思念。还有那一池盛开的荷花,在碧水青山之中,显得分外高洁! 赋小诗一首,向许世友将军敬礼!

 

  《许世友将军故里行》

   戎马一生威名显,忠孝勇义信念坚。

  孝母路前荷花盛,一杯茅台敬墓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