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历史文化浸润青少年心田
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青少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追逐 “中国梦”征程的青少年学生更是离不开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这些年,我们历史教学中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为载体,潜移默化于日常历史教学教育活动中,让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永驻青少年心田。
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近日网络上关于“卫青、霍去病从初中历史教材消失”的质疑,引发广泛关注。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及时作出回应:英雄人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教材中不可缺失,决定在统编教材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相关内容。可见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主流。“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等等。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再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当代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我们仿佛看到一盏又一盏长明灯,照亮伟大祖国的灿烂夜空。可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青年学生对祖国母亲的感情淡薄了,当前开展历史课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为了避免传统枯燥的说教使学生产生厌弃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影视片(近年来的《甲午大海战》、《太行山上》、《战狼》就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有感而发抒写情怀,汇成文章;“以档为凭可正视听,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第二课堂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市档案馆、市博物馆、华夏历史博物馆、涵碧楼等;结合时代主旋律,组织学生出版“庆国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六周年”等相关历史主题的板报,设置班级中外名人名言栏;举办庆五四运动班际爱国主义歌曲演唱比赛;组织学生观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优秀节目,从中涵养文化品性,塑造时代文化气质。系列活动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追求。
让古人的精粹流 入今人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
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广泛的。中华民族经年累代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诸如语言文字、风俗礼仪、思维方式、伦理宗教、审美旨趣、文学艺术、器物制度等等,都是我们所说的传统历史文化。如何将这些传统美德、传统价值落到历史教学的实处,真正融入青少年心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我想,在历史教学中就要适当融入一些学生日常衣食住行所能感知的地域文化,学生才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就是民族传承的纽带。我们所在城市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素材俯拾皆是。比如潮汕地区丰富的民俗活动,主要是以“时年八节”为不同时序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正月游神灯会,尤其是位于南门外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出游,意溪的闹“重元宵”和磷溪溪口灯会的“穿蔗巷”最为热闹。此外还有清明举家踏青扫墓祭祖,机关团体和学校组织队伍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英烈;端午节食粽,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烧瓦窑和重阳节登高放风筝等活动。这些民俗活动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清明节祭祀先人是与中国人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是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的体现;端午节又蕴藏着爱国主义情怀、尊师重教的文化内涵;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是中国人强烈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的体现,也是追求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的反应。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历史文化的有利资源,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采取动漫、游戏、童谣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弘扬青年学生身边的传统历史文化,达到随时随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目的,于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牌坊街,追寻历史韵味。有一户人家匾额上写着“宗圣之家”,我们与学生一起分享内中故事,“宗圣”是后人对孔子学生曾参的尊称,这户人家姓曾,以“宗圣之家”溯祖追源,着实给人一股“海滨邹鲁”的文化气息。学生们从身边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网络空间与其他学生分享交流。通过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塑造学生品质,提高学生精神文化层次。
在历史课堂主阵地,诗词歌赋、文牍书信、君子风格、天下情怀、崇清尚俭、崇德向善,十几亿中国人共同的文化传承和追求,给了我们传播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源源不断的丰厚典藏。我们组织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诵读《弟子规》等中华文化经典,进行理论学习,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举办中华美德故事表演竞赛活动;筛选播放中华美德故事动画片或现实纪录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品鉴;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内外卫生,开展青年志愿者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谦和,团结互助,勤俭力行的优良品格。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人的精粹融入今人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一句话,让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心田,我们才能怀着实现“中国梦”的自信从容前行。
作者:潮州民进会员 蔡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