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之美
提起丹霞地貌风光,广东人自然会想到韶关丹霞山。其实在广东游览丹霞地貌风光还有一个好去年,那就是具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的广东龙川霍山。霍山位于田心镇,毗邻兴宁、五华,距龙川县城47公里,距河源市区146公里,方圆近10平方公里,海拔550米,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苏东坡称霍山为循州第一峰。
霍山是中国南疆的翡翠,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如今,进入山中,树绿花红,泉清林翠,峰回路转,亭阁其布、移步换景,真是人在山上走,如同画中行。
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
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修炼,唐玄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诸胜中尤以“霍山十景”为最。这十景是:船头观日、玉麟玩月、酒瓮凌云、雄师吼龙、横岩傲雾、一线曙光、砻盂接佛、七井仙泉、沙僧拜寿、铁拐挑葫芦。
我家在韩江上游的一个小山村,距离霍龙数十公里,天晴烈日站在屋背后的山上,可以望见霍山的轮廓,霍山就像一艘从宇宙飞来的巨船,静静地停泊在田心。在这个粤北丘陵山区,霍山与附近连绵起伏的群山对比起来,显得另类独具个性。这就是霍山之美,雄壮之美,阳刚之美,伟岸之美。我曾登上霍山之巅船头石,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学校组织师生上霍山,我们一百多人踩单车前去。我骑的是辆破旧的单车,与一个同学跑在最前面。说实在的,在家门口看霍山看了十几年了,终于有机会走上去看一看能不高兴吗?百闻不如一见。把单车扔在霍山脚下,我就兴冲冲地往上跑,那时不晓得去欣赏风景,只想一股作气跑到巅峰,因为站在山顶上站得高望得远,好像此番的目的为了望远而来。我和那个同学一路小跑着上山,登上山顶往回走,在山腰遇见同学们,再与他们一起登山。顶峰之处有几平方米,可以摆下四张八仙桌。八仙桌是客家人用来吃饭的桌子,一张桌子能坐八个人。站在船头石上,方圆数百公里一览无余,东韩两江犹似青丝罗带,飘舞在群山之间,田畴村野,恰似世外桃源,多美的人间仙境啊!四周的群山如同一条条地瓜垄被臣服一样温顺,而霍山就显得非常强大,在群山的环抱中崛起矗立起来。关于霍山的传说,班主任骆老师站在船头石上给同学们讲,他讲了几个小时还没讲完,我却一个也没记下来,也许我只顾着浏览山下的美景,把骆老师讲的传说当作耳边风了。船头观日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景点,游人要在凌晨三四点开始登山,或者干脆夜宿霍山,以待日出,但还需要天公作美。日出东方,金色的太阳在薄雾中冉冉升起,喷薄而出,给大地洒上金色的光芒,美不胜收。
在我的印象中,从山脚往上走,依次能见到酒瓮石、一线天、砻盂石、玉麟洞,“吊谷上棚”、“百二段”等,最后登上最高峰船头石,俯览群山秀色。通往船头石有一条小径,只容一两个人同时攀登。我想现在应该拓宽通道,景点布置得更加吸引人了。人在此山中,险峰林立,怪石林立,你无法想象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都能在这里领略到。这就是霍山的险峻之美。登一回霍山,一定会增加你的勇气和魄力。
在当地有一句话这样说:约不登霍。就是三五知己约好哪一天去登霍山,这个想法往往会泡汤,要么有人临时有事离不开,要么天公不作美,总之无法成行,不能登上霍山。对于这个说法,我未验证过,我想现在道路网络畅通,高速公路、水泥公路、铁路都有经过龙川县城的,通往霍山脚下的也是水泥公路,乘车又方便,龙川县城每天有多趟汽车通往霍山,怎么会“约不登霍”呢?这个说法应该改为“约定登霍”更合适些吧。
每值雾时,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无怪乎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发地吟道:“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会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作者系民进广东省委
会
文化出版工委委员、文学创作四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