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文英荟萃

张超: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脊梁”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17-04-07
字体: [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着重谈到尊重和重用知识分子的问题。广大知识分子在备受鼓舞的同时,又需冷静深入思索一些问题:何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征是什么?怎样做一个知识分子?是否有一定“学历”或“学问”,就可称之为“知识分子”?我们认为,知识分子起码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思想”,二是“脊梁”。

  一、知识分子必须具有“思想”

  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独立而深邃的思想,对事物有超出常人的见解和认识。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媚俗,不从众——这是知识分子区别于普罗大众的一个重要特征。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具备了思想,死而无憾。尼采说:“一个人必须放弃那种总想和多数人达成一致的不良癖好……凡是共同的东西都是具有极小价值的东西。”知识分子若缺乏思想,不仅减少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人生的意义也荡然无存。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可以说知识分子全部价值和尊严就在于有“思想”,并敢于表达“思想”。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毫无意义”。叔本华说:“只有我们具备独一无二的思想,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雨果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拿破仑更直白:“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败在思想手下。”可见,思想的力量多么伟大,又多么重要。

  思想是生命的“灵魂”,思想是精神的“血液”,思想是信仰的“细胞”,思想是意志的“骨骼”,思想是毅力的“肌肉”,思想是情感的“双眸”,思想是行动的“手足”——“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人类每一次大的变革,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引;人类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推动。思想的进步,带来社会的进步,促进历史的前行。

  人们喜欢用“深”评价知识分子,那么知识分子的“深”表现在哪里呢?

  知识分子的“深”首先表现在思想深度,他能从普通现象中看到不普通的人生哲理,或说他能在平凡现象背后看到众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把别人能感觉,但不能言传事情,分析得鞭辟入里,条理清晰,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他能把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看出不合理,不正常之处。

  知识分子的“深”在于他学识渊博,博览群书,又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他懂得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可能比巨人看得更远。更懂得“学海无涯” “山外有山”,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人生态度。

  知识分子的“深”在于他深厚的涵养,尽管他看得准,看得深,但他不轻易表态,他懂得“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他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语惊四座。不但知道何时说,而且知道怎样说。他有真知灼见,他有深邃思想。使人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知识分子的“深”表现在他对生活的认识,对人性的了解,一般人很难逃脱他犀利的目光。所以有深度的知识分子很难被欺骗迷惑。他是位“智者”,决不轻信传言,更不会散布谣言。

  知识分子目光深邃,感情深沉,思想深刻,而这些都不是天生的,是不断学习、思考、历练,甚至是痛苦磨难的结果。

  对知识分子发表独特思想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大脑和灵魂,知识分子“思想”的缺失,也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缺失。凡是宽容赞赏知识分子深刻思想的社会,都是文化灿烂、大师辈出的社会,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大师云集。凡是禁锢摧残知识分子独立思想的社会,都是文化凋敝、思想枯竭、愚昧落后的时代,如秦朝、元朝以及反右、文革时期。

  二、知识分子必须具有“脊梁”

  “脊梁” 就是“骨气”,即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分子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独立人格,坚持真理,不趋炎附势,不屈从强权,不贪慕名利。因为知识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一个知识分子不能挺直脊梁的社会,其整个民族的精神脊柱都必将是佝偻弯曲的。

  古今中外,“舍生而取义”有脊梁的知识分子不胜枚举,成为人们敬仰崇拜的民族英雄,如屈原、文天祥、苏武、朱自清,巴金,马寅初等,特别是作为“民族魂”的鲁迅,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鲁迅去世时,郁达夫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希腊一座城市,发现一个老人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士兵挥剑朝他劈来时,他没有屈尊哀求,只淡淡说了句:“不要踩坏我的圆!”在阿基米德看来,他从事的事业,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他铁骨铮铮,从容面对罗马士兵的屠刀。

  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当亚历山大问:“我能替你做些什么?”时,得到的不是恭维逢迎,而是“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平静回答。在第欧根尼看来,他在阳光下的沉思的成果,毫不逊色于亚历山大赫赫战功。

  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他引以傲的,不是财物,而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才华和灵魂。他说:“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从这些美谈中,我们看出,优秀知识分子,不慕权贵,不惧暴力,铮铮铁骨,脊梁坚挺。他们爱思想胜过爱一切,他们有骨气超越惜生命。他们把灵魂和骨气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相反,也有一些不配称为“知识分子”的缺少脊梁的文人,尽管在专业领域才华横溢,成就卓著,但缺乏独立人格和骨气,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富贵烟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出卖灵魂和人格,丧失原则,丢弃真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而被人们蔑视唾弃,成为人生的污点和历史的笑柄。

 

 

  (作者系民进广东省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成员、广州市委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知用中学教研室主任)

作者: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