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雅韵——张铁威国画作品赏读
身处改革大潮前沿的广东,从政治,经济,生产到思想文化领域在相互激荡中开发拓展,尤其是文化艺术范畴里的各种思潮冲击,如万花筒似的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家也受到了重大冲击,特别是传统中国画领域,受到来自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能够保持一方净土谈何容易。但画家张铁威却在繁纷的世相中默守着自己的砚田,以超强的文化自信心和捍卫传统的勇气和决心,硬是在红尘滚滚的纷扰中打造出一方天籁般的艺术静土,使自己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古扑、飘逸、淡雅与灵动的氛围,倍显出传统中国画在当代的时尚魅力。
能在国画作品中营造出艺术氛围的天籁境界,一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自信,二靠艺术追求的文化张力的打造来完成,张铁威是一个具有充分文化准备的艺术家。他的文化准备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幼到现在的文化修养的渐进养成,二是肩负历史责任感在丹青传媒工作中的文化积累,三是文学创作成果对美术创作的拉动。这是画家学术内涵的三要素。
综合素质对于中国文人画来说,具有灵魂般的文化支撑。是文学与美术这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张铁威的作品充溢着鲜活的文脉特征。
他的文集《韩江夜语》和主编的《画风》丛书,都是画家功夫在画外的兼修。使得画家的个性,精神,气质都成为文人画的基本元素,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那种诗情丹青的本质特色。(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网》总编,本文有所删减)
张铁威擅长画竹,但他的笔下不是传统的修竹几枝,而是打破传统的“个”“介”字形的竹叶程式,营造出了风情万种的画面背景。他把竹之秀美仪态、禀直的风姿、强韧的品性,熔融在笔墨的意象中。其笔下的竹能风生水起,似真似幻中,飘摇着、舞动着、洒落着,充满了生命情调。于是其竹舞起来了,蹈起来了,满堂生辉,魅力无穷,让你走进了他的竹世界,感应着竹的精神。
张铁威画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赋予了作品以活的生命和灵魂。他的竹是自然的,有机的,形与形相通相融,各个部分之中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要素。同时,他并不满足于只是停留在笔墨中探求一些笔精墨妙的新招数,而是从图式构成和画面意境去探索水墨画现代性的审美品格。(辛民 《文化中国》评论员 本文有所删减)
张铁威,1967年出生,广东大埔人。中央美术学院重彩画高研班结业。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清江晓发》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并被收藏。多幅作品曾获广东岭南美术大展优秀奖,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优秀奖,广州市美术大展铜奖、优秀奖等。主编有《画风——当代广东中青年画家解读》等艺术书籍十余卷,出版有个人画集10册、文集一本。曾在广州、珠海、东莞、河源、增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曾有作品被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国家档案馆、珠海古元美术馆、西江美术馆、增城博物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