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文英荟萃

罗建云:天使吻过的嗓音——访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谢仁昌

信息来源:民进东莞市委会 时间:2023-04-19
字体: [大] [中] [小]

图片2.jpg

  生活中的谢仁昌

  【人物简介】谢仁昌,广东梅县人,1944年生于印尼。梅州民进会员,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从事广东汉剧艺术60多年,主攻小生,反串老生、红净二行。曾任广东汉剧院一团团长,以多年舞台经验编出戏曲小生“扇功”29节,“水袖功”40节精品教材,填补国内汉剧小生教材空白。2004年从广东汉剧院退休后,自筹资金,组织退休老艺人成立客家戏剧团,为广东汉剧传承发展继续努力。

  早些时间,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标题便是《天使吻过的嗓音》。基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我毫不犹豫地打开视频观看,想体验一下“天使吻过的嗓音”究竟有什么魔力?这个视频很特别,不是专业剪辑,不是舞台表演,而是山村喇叭传来的唱声。喇叭里,一个叫谢仁昌的广东汉剧演员在演唱《秦香莲选段》,旋律优美,唱腔飘逸,急缓相间,激越与深沉兼备,让游人留步,令小鸟和声,让古树伴舞,令大山倾倒,确实令人拍案叫绝。为了解谢仁昌其人,我便开始搜索他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找吓一跳,他竟然跟我一样,系民进会员。于是,此番梅州之行,我便专程去拜访谢仁昌,想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生印尼,四岁回国

  谢仁昌于1944年出生于印尼,在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漂泊在印尼的华人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反而经常成为被压榨的对象。谢仁昌的爷爷叫谢炳倌,头脑聪明,擅于经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印尼的社会夹缝中找到一条谋生的路,并在当地发了财,让人刮目相看。父亲谢日祥,在爱国华侨开办的印尼七星药厂任总经理,足够说明谢氏家族在当时印尼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同时,爷爷与父亲均是汕头专署南星公司股东,谢仁昌自然成了我国解放初期的小少爷。父亲与母亲恩爱有加,本想一起回国发展,考虑到印尼的产业不能抛弃,便留下父亲在印尼继续经营,让母亲携带小孩返回故乡梅县,待在国内站稳脚跟,再举家团聚。

  谢仁昌清楚记得,回国那年,他才四岁,漂洋过海返回梅县,看到满目疮痍、祖辈居住的故土,不知是喜还是忧……

  留声机,成启蒙老师

  l谢仁昌有个特点,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唱啥歌,演啥戏,都让人感觉好听好看。而被称作天使吻过的嗓音,谢仁昌的启蒙老师竟然是留声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别说无数人没见过留声机,就是连饭都吃不饱,哪敢奢望购买留声机。

  谢仁昌是华侨之家,因为父亲、爷爷在国内、国外经商,有可观的收入来源,家中便购买了留声机,让子孙后代从小通过“洋玩意”接触艺术熏陶。谢仁昌不只是听那么简单,跟着名伶赖宣小生的黑胶唱片学唱,久而久之,便成了广东汉剧迷。父母期望他接管家族产业,他偏偏跑去从师学艺,立志成为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用自己的表演艺术为人民群众增添生活乐趣,为传承广东汉剧艺术发一份光、献一份热。

  到谢仁昌14岁,他在梅县松涛国乐社从师习艺,17岁考上专业剧团,34岁调入广东汉剧院。从小生小旦到剧团团长,谢仁昌可说在广东汉剧艺术路上付出了太多了。迄今,他演过《秦香莲》《闹严府》《林昭德》《辕门射戟》《仕林祭塔》《白蛇传》等大小剧(节)目近百个,获得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称号,系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

  去宝岛,传授技艺

  早在1999年,谢仁昌便与台北戏曲学院结下不解之缘。那时,他随广东汉剧院表演团到台湾演出,给台北戏曲学院院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次邀请谢仁昌赴宝岛台湾教学。2009年,终于有机会成行,开展为期82天的“两岸文化交流”教学活动。

  阔别十年再来台湾,谢仁昌感慨万千,希望用自己毕生所学为台湾客家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台北戏曲学院,谢仁昌发现,该学院的京剧学系和歌仔戏学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但是客家戏系因开办时间不长,缺乏客家戏声乐专业培训老师进行系统训练,导致学生忽视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声腔的了解和运用几乎一片空白,在舞台表演中,难以演出戏中人物的神韵。

  对客家戏学科的教学,很多领域意味一切从零开始,这对已经65岁的谢仁昌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挑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谢仁昌没有退却,他拿出了年轻时面对困难的韧劲,针对台湾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

  因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同时交叉进行培训,生、旦、净、末、丑一人肩挑。谢仁昌的课程常常从中午13∶30至晚上21∶30,连续8小时任课,只能趁晚餐时间打个盹。课后还经常要帮好学的学生补课。刚开始,学院紧张的节奏让谢仁昌的身体有点吃不消,有时候筋疲力尽,连饭都吃不下,但他克服困难,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他时常提醒自己,此时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大陆的治学精神与艺术修养,不可轻言放弃,必须迎难而上。

  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动作做起来难度比较大,但他尽量示范给学生看。有一次,在教学生学跪步时,学生怎么也不能领会跪步的神韵。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他二话没说就跪在舞台上,用娴熟的技艺一遍遍地用膝盖来回走动,赢得满堂喝彩。对于谢仁昌来说,这些辛苦不算什么,如果遇到学生出现厌学、怕学情绪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严格得有些让人难以接受。有学生评价谢仁昌:“他是严师、是慈父、更是朋友。”到了课间休息时间,谢仁昌马上放下严师身份,主动与学生交流,给他们讲笑话、拉家常。渐渐地,他的台湾学生摸熟了这位大陆老师的脾气,也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变得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刻苦。而他也被学院誉为“德、才、艺全能教授”,台北县政府客家事务局局长为谢仁昌题词表达感谢与敬佩之情:“梨园骄子大展奇才尽抒雅生古风韵,声若鸿钟腔似流水玉音响处名流芳。”

  痴心不改,传承汉剧

  图片1.jpg

  舞台上的谢仁昌

  “悠扬的汉乐声响起,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在腾转挪移中,演员们灵动的舞步,坚挺的身姿跃然眼前,一出精彩的广东汉剧折子戏《巡营》让笔者大饱眼福。演出刚结束,主演赖焱超回到后台脱下厚厚的服装,此时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来不及擦拭,另一台戏剧又要准备上场。”这是《南方日报》对赖焱超的报道,他是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年轻代表之一,从稚嫩小生到舞台主角,他见证并参与了大埔广东汉剧的传承与发展。而这棵好苗子,也是谢仁昌发现的。据赖焱超介绍,当时谢仁昌将他年轻时创排的广东汉剧折子戏《罗成叫关》传授给他,作为一道考验,让他试试这出戏的主演一角。“演完后老师很满意。”赖焱超说,也是这出戏,赖焱超从老生转到小生行当,在2019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中被授予“优秀演员”称号。类似赖焱超这样的广东汉剧演员,谢仁昌发现、培养的不只一个,而是一批又一批,包括黄云、郑永华、梁标、王浩、邓振鹏、王国平、彭嘉圣、赖焱超、侯欢帝等,先后拜师学艺。

  年逾八旬的谢仁昌,儿孙满堂,精神矍铄,完全可以过舒适、悠闲的晚年生活。可他放不下广东汉剧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利用空余时间,他整理、编纂、出版《广东汉剧研究》《谢仁昌剧作选》《千秋扬韵》等书籍,以传后人。还以民进会员身份向组织建言献策。为了传承国粹,为了广东汉剧后继有人,谢仁昌可谓操碎了心。邹伟君教授为其题诗一首:“赤子稚童迷汉调,从师习艺听松涛。艺海翻腾谙水性,梨园粉墨领风骚。炉火纯青生韵扬,德艺双馨南国骄。宝刀未老仍出鞘,灼灼余晖沐菁苗。”从中不难发现社会对谢仁昌的艺术评价之高,人品评价之高,真正实现德艺双馨,此乃人生之幸。总结一生,为广东汉剧艺术的默默奉献之路,谢仁昌常以“梨园甘苦寸心知”自慰,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豁达、无私、无悔的胸怀和对艺术的挚爱情怀。


  作者简介:罗建云,系《潇湘文化》主编、民进中央特约通讯员,著有散文集《人生四十年》,主编《全国原创散文优秀作品选》(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罗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