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文化园地 > 百花齐放

锲山苍茫唯笔墨 憨人激荡有波清 (图)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3-05-31
字体: [大] [中] [小]

  李洪涛

  李洪涛,1946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历任大庆市文联《岁月》杂志社美术编辑、黑龙江大庆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他是书、画、印兼擅的三栖艺术家,其书法意境深远,其画风狂放不羁,其金石构思精到,个性十分鲜明,自成风格。

  在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李洪涛总结出十六字箴言“学习古人、汲取当代、创造个性、完善自我”,这十六个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于无秩序中求秩序,在不和谐中求和谐

  李洪涛的功底是书法,他在绘画和金石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书法艺术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

  研习书法,首先要吃透汉字。汉字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象形文字,但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却是世界上最抽象的艺术。每一个方块汉字都有完整的构图、造型和内涵,不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依托、相互照应,每个字的笔划之间也是阴阳辅佐关系。不论是楷书还是狂草,字多还是字少,追求的都是气韵和神韵,稍有不畅,韵就断了。如果不能领会中国汉字的精髓,书写中便会出现迟疑或停顿,其作品必然会因缺乏完整性而苍白无力。其次要吃透水墨。创作书法的工具是毛笔,这是世界上最软的笔。用最软的毛笔同时表现汉字的刚劲和柔美,要对笔、水、墨和纸有高超的驾驭能力,把握不好便是烂墨一团。

  李洪涛的成功,就在于他对书法的文化内涵理解得很深透。他以二王为宗,主攻草书和金文大篆。草书是书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而二王的草书艺术造诣又是书法史上的巅峰,高山仰止,无人企及。李洪涛的选择显然是自我施压和挑战,但也表明了他的志向,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其他书体相比较,草书打破了一般情况下字形、字距和字体的局限和约束,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更强调的书法创作的整体构思和气韵,必须在一瞬间同时解决黑白分割、担夫争道、疏密相间、正斜变化、摇摆生姿、左右顾盼、前后呼应等诸多问题,并且还要乘兴触发心灵激荡而书之。创作过程完全凭借书写者根据内心的意愿进行重新组合和创作,需要一气呵成,难度极大。 “这是一种无秩序的美。”李洪涛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善于制造矛盾,于无秩序中求秩序;善于打破既成规律,不计行列,在不和谐中求和谐,追求气韵生动、自然天成的书法艺术创作境界。”

  《文心雕龙》认为:“自然美的东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浑沌的、说不清楚的、无秩序的,在无秩序中表现一种大美;还有一种是有秩序的。”李洪涛努力在无秩序中寻求秩序,他临摹王羲之的《初月帖》,也研习《孙过庭书谱》,又学米芾的结字造险,还追撵王铎、研究徐渭、钻研《张迁碑》、《石门颂》等碑学精华,并对金文大篆情有独钟,可谓百采众长。

  在这条路上,他走得很艰辛,但也很扎实,所以,读李洪涛的草书作品,丝毫没有轻浮之感。他的草书,集奔放、率真、古拙、轻灵、童稚、狂野等诸多风格于一身,神形兼备,荡气回肠,独立特行。

  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古锦其对李洪涛的书法评价很高:“他对传统的书法研究很深,吸收了很多当代的元素。在视觉效果方面,他也考虑了很多。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功底在里面,还有现代的元素,特别是当代人常说的视觉冲击力,作品既有张力,又有法度。”

  金石有生命,水墨有灵魂

  和书法相比,绘画就是具象创作,想象空间更大,自由度更广阔,随意性更强,更能驰骋人的天性;而金石则是更为内敛的和抽象的创作。李洪涛在书法的基础上,一放一收,同时在绘画和金石两个领域延伸拓展,给金石注入生命,让水墨有了灵魂。

  他喜欢画山,那是他童年的记忆,还有他对山的特别感知。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大自然现象中,山以厚道、稳重、倔强和坚贞见长,这是李洪涛一生中最追崇的品性。他自喻为锲山憨人,给自己的创作室取名“寂道庐”,创建了锲山憨人画室。他认为,书画创作乃寂寞之道,只有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地翻越一座座大山,才能有所作为,领略险峰无限风光。就在他的“寂道庐”里,李洪涛孜孜不倦地用水墨表达着对山的认知、热爱、崇敬和礼赞,尽情尽兴地沉迷期间,数十年如一日。

  这是一种蜗居修行式的创作方式,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李洪涛对创作技法的追求更执着。这一点也可以从他不断变换创作形式予以印证。对艺术家来说,选择不同的创作工具和创作形式,很可能只是一种尝试,或者实验,但尝试本身就是一种大胆创新,这个过程极易迸出新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李洪涛非常热衷于对水墨和线条的主观运用。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用来创作的基本元素都被任意支配,水墨的恣肆流淌、挥洒和浸润大有飞逸奔腾之势,而以线条勾勒出来的各种物体的轮廓和细节或如刀削斧凿一般瘦硬俊朗,或如纤纤柔丝般温润婉转,不受任何束缚,两者相结合,往往创造出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事实证明,李洪涛的尝试已经产生了意味深长的表现力,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既有书法的张狂和舒展,又有金石的古拙和刀刻感,而在他的书法和金石作品中则充满了绘画的写意韵味。各种元素在同一个艺术家手里水乳交融,催生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李洪涛的发明,也是他对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

  也许,李洪涛的创作本意是想表现客体本身,而不是主观刻画自然对象,但他着意强调对自然客体的理解和感受,水墨、线条和金石都被赋予了非常浓郁的、非他莫属的个性色彩。这些元素在李洪涛的笔下自由地结合出了他们自己的节奏、韵律和气氛,有了新的生命和灵魂。最初的动机很可能只是想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表现效果,而形式和技法的运用一旦成为习惯,甚至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奇迹就出现了。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画家一以贯之的创作特点,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风格。

  从20世纪初开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其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李洪涛的山水画就与印象派艺术就有某种相通之处。虽然李洪涛几乎不用色彩,但他对创作元素极度夸张和个性化的驾驭方式则完全是印象派的做派。

  在艺术互通有无和艺术家各树一帜的艺术世界里,想要有一席之地,甚至脱颖而出,或者出类拔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洪涛做到了,这是他的造化。

  李洪涛 2000年来珠海定居。一个纯正的北方人,选择在最南方的城市从事艺术创作并定居,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写意意味的人生安排。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都与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李洪涛的画风也情随境迁,出现了新的变化。尽管他依然承接了前期的风格,一动笔墨便自性随意,但他笔下的崇山峻岭却渐渐出现了一种甜美圆润的柔性美。多年来李洪涛的作品及论文分别在《美术报》、《书法报》、《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珠海美术报》、《西岸艺术》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作品亦被今日美术馆、古元美术馆、武陵源碑林、韩国书艺博物馆、珠江传媒书画院、珠海市博物馆等多家展馆收藏。2012年9月,“书画印三栖艺术家李洪涛作品展”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代表李洪涛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朱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