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民进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为教育积极建言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2023-10-07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为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研队伍,助推完善中小学教研保障机制,9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张志勇、孟晖、潘惠丽等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民进会员在座谈会上积极建言,高金凤、孟艳两位委员写下了会后感言,现将有关内容摘登如下——

  张志勇: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健全教研工作制度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研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教研机构弱化,独立设置的教研机构越来越少;教研职能泛化,不少市、县教研机构承担了教育决策咨询、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教研体系存在短板,高中教研工作薄弱;教研员队伍整体薄弱、不健全。为此建议:

  加强各级教研机构建设,健全五级教研体系。完善国家、省、市、县教研机构和学校教研室构成的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设立国家教学研究室,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加挂国家教学研究室的牌子。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县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在综合性科研机构中,一律加挂教研室的牌子。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和民间教育团体、机构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以国家、省、市、县四级教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民间教育机构、团体为两翼,以学校校本教研为平台的开放融合的中国特色教研新体系。

  出台教研机构编制标准,规范教研机构职能。按照中央各级教研机构分学段分学科配齐教研员的基本要求,尽快出台国家、省、市、县四级教研机构编制配备标准。尽快出台文件明确各级教研机构的主要职能。引导各级教研机构聚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主业,禁止教研员承担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工作。

  优化教研队伍结构,补齐教研工作短板。全面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区一级高中教研工作可由市级教研机构全面负责,县级教研机构要尽快配齐高中教研员;省、市、县级教研机构要强化非中考高考学科教研员的配备,尤其尽快配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研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

  孟晖:推动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贯通培养使用

  教研员的水平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的学科最高水平,教研员的能力大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当前中小学教研存在明显弱化倾向,一个突出表现是教研员岗位吸引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到位。

  在我国,除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外,还包括教师自身的自主教研和自我研修。教研员应该“教而优则研”“研想优必教”。为此建议“留岗留编不留人”,在全体教师编制之中划出一块“编制特区”,将教研员编制独立于普通教师编制内进行管理。同时打通中小学教研员和普通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道,建立贯通使用与培养的“旋转门”,使得岗位之间能够顺畅地进出。

  按照一定标准定期选拔一批优秀一线教师从事一段时间教研工作,即先担任兼职教研员,让这些老师能够从教研角度、全局角度看待教育教学,改进教学行为。经过一段时间教研工作后,再从兼职教研员当中选拔优秀的担任相对稳定的专职教研员。

  固定岗位的专职教研员每3—5年应该下校到教学一线从事一段时间教学工作。在教研员岗位上业绩出色的优秀中青年教研员可以适当延长其作为专职教研员的工作时限,形成相对固定的教研员队伍。对于年龄较大、教研能力下降的老教研员可以设立专门的转岗通道并形成机制。

  建立教研员和教师等同考核机制。“旋转门”制度的建立,其核心是能够使得不同岗位同等考核,择优而上。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明确原则,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细则,根据教研工作和一线教学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建立本区域两个岗位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的计算转换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对教研部门和教研员的考核办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副市长)

  潘惠丽:发挥县域教研中坚作用完善农村教研体系

  农村中小学教研工作长期以来十分薄弱,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一是组织保障制度不完善。目前,农村中小学教研主要依托校本教研,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年级组与学科组组织实施。由于农村学校比较分散、规模偏小、教师不足,学科教师配备不齐,教研活动难以正常有效开展。二是合作协同指导机制不健全。我国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研机构承担着全县范围内所有学校的教研指导职责。但是,由于县级教研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不足不强,难以覆盖指导到位。为此建议:

  成立乡镇教研机构,保障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在中心校设立乡镇教研室,适配专职教研员,同时选拔区域内优秀学科教师组成教研团队,负责区域教研工作,指导校本教研,统筹组织开展区域集中教研及教研管理工作。提高农村教研工作管理层级,中心学校校长作为乡镇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心校分校校长(负责人)为各校教研工作责任人,把教研工作纳入对校长的考核。增加中心校教师编制,用于配置乡镇专职教研员,同时将乡镇教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经费预算。

  建立县乡两级教研协同工作机制。以县教研员为主体,选拔各校特别是城镇优质学校的优秀学科教师组成县优质教研团队,建立分片包点联系乡(镇)教研室制度,加强对乡镇教研工作的联系与指导,做好教研的示范引领。协同乡镇教研机构创新乡镇同学段、同学科教师集中教研工作方式方法,有效调动农村教师教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水平。推动县教研机构加强对乡镇教研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推动乡镇教研、校本教研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使之成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引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原教育总督学)

  高金凤:我将努力让校本教研常态化

  在9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的“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聆听了相关委员的主题发言,让我对教研工作的现状有了全景式的认识,有了辩证性思考。看到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中小学教研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我们需要积极聚焦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作为学校校长,我要带领团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用好学科名师工作室、委员工作室、学术年会等平台,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引领、激发和支持”三项动力系统的建设,将“教学必然研究,教师能够研究”的理念嵌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努力改变只研究学科不研究教学,只研究课堂不研究课程的现象,实现教研的常态化。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孟艳:校本教研还有待重视

  9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的“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学习,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小学教研的重要价值。它是前置于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教研,把教学中的问题变成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来解决问题,教研做文章,教学找题目,成果进课堂,教师获成长。

  我曾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成立过“孟艳工作坊”,工作坊会以邀请艺术类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教研,能切实感受到对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认知的帮助。这也激励着我日后继续深入教学,真正做到“抓好教研自身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推动教研资源共享和教研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然而,当前,就北京市艺术类学科而言,教研体系的建设程度不一,有的区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研体系,有的区仍处于初级阶段。此外,在教研活动组织、教研成果共享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同时,中小学教师对教研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较低。我们曾经就艺术学科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只有少数教师对教研体系的建设重视程度较高,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繁重的授课以及其他工作负担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教研活动。同时,部分教师对教研成果的重要性和价值认知也相对较低。

  再者,部分中小学校领导对教研体系建设支持不够。虽然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对教研体系建设表示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没有对老师的校本教研予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使得一线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面临诸多困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国家一级导演)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