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低潮期的营销产品策略
今天,对于地产商来说形势严峻。开发商原来因高房价导致政府与消费者不满,现在无策略地降价也被消费者骂,里外不是人。决定楼市走向的因素错综复杂,政策的、经济的、金融的、货币的等等,目前这些因素大多对地产行业是利空的,而且是发展商不可控的。利空与不可控的内容就不谈了。降价促销似乎是大势所趋。我认为,此时除了降价促销外,还要关注那些潜在的利好因素,关注那些地产商可以控制的部分,增强信心,在低潮时期寻求逆市飘红的良策。那么,有哪些是利好呢?哪些是地产商可控的呢?长期利好的因素有三点:
第一、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国城市化率目前还低于5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占约49.68%。按每年约1%的增长,赶上欧美要相当一段时间。中国目前的房地产业形势与日本上世纪60、70年代相似,中国目前城市化率与日本在1965年的城市化率为47%接近,中国城镇户均房子为0.87套,而1968年的日本该数值为0.96套。由此可见,我国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巨大。但未来的地产市场,在民意驱使下,政府可能将调控成为常态,使需求得到缓慢的释放。
第二、人均GDP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仅排世界第94位。参考美国地产发展规律:人均GDP1000美元,房地产开始加速发展,人均GDP 3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出现爆发性增长。香港也是例子;香港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时是1977年左右,那时地产进入快速发展期。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正赶上了这一好光景。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10000美元,地产业持续增长。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711美元,跨入3000美元关口。按照这个理论,全国层面而言,住房市场刚刚进入加速上升阶段;城市层面而言,一线城市人均GDP普遍超过8000美元,住房市场高速发展期已过,二线城市正处于加速阶段,三四线城市则蓄势待发。从全球看,在人均GDP未达到3万美元之前,房地产很有潜力。所以,从长远看。中国地产商的好日子还有很长。一般来说,人均GDP在4000美金到6000美金左右房地产的主角是普通住宅;到8000美金左右实际上就是高档住宅和社区建设变成了主角;1万美金以上就是商业不动产的天下。这就是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深圳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金,普通住宅将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角。资产配置型需求的集中分布,导致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超过平均涨幅。
第三、中国人30年前都是无产者。具有强烈的产权拥有偏好,有钱就买房,换大房,然后是别墅、度假屋、以及资产配置型物业。十年前有人提出“终极置业”概念,将别墅列为终极置业的目标。事实上,中国人置业无终极。赚钱不息,置业不止。这种消费与投资观念,预示着中国房地产的巨大潜力。这种产权拥有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房价收入比进一步上升。
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刚性需求在,政策在一定时间段抑制了需求的释放,但是他总是要释放出来的,就象筑坝蓄水一样。说到地产商可以控制的内容,从操作层面来看,地产商只要做好两件事:吸引客户的眼球;获得客户的认同。吸引眼球,是营销问题。知名度从此而来;获得客户的认同,是产品问题,美誉度从此而来。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目标客户的置业理由就充分了,就掏钱了。
十年前我编写过一本160万字的书《地产诡计》,对当时房地产市场的营销与产品进行过批判性的分析。十年过去,地产行业依然在快速而野蛮地增长,这些年看了很多楼盘,都存在营销同质化现象。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目标客户的分类研究,大小楼盘、高端中端、一类宣传词。实际上,大楼盘如长篇小说,有开篇、渐入佳境、高潮、结尾,每个阶段的策略是不同的。小楼盘如同写诗,就那么几句话,必须一鸣惊人。同质化的营销,钱花了,却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怎么能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必须对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分类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个性化地提供营销信息,尤其现在需要要快速消化产品,营销更需要创意。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比较多,产品不分地域、规模、客户类型,跟风现象严重,产品与营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还会出现低级错误?一是行情好,稍微过得去的房子都疯长,对房地产的理论研究没有兴趣;二是每一个项目地段、容积率都不一样,所以更关注变化的内容,不关心内在的逻辑,大部分的地产项目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变换花样,过度依赖“风格” 的花样翻新,不研究风格的内在逻辑与目标客户的空间感受,结果是外表形似,空间乏味的项目很多。应该先研究合理性,后谈风格;先解决问题,再谈些“主义”。要知道,消费者用的是空间,外壳是为空间服务的,建筑风格源于地域的气候条件,即使要搬国外的,同一纬度上的风格更有着内在的逻辑
行情好时,地产商个个都是机枪手,不要练枪法,随便一扫,客户倒下一大片。今天呢,客户大部分都主动趴下了,等待你降价,机枪扫不到了,只能变成狙击手,枪法不准的就肯定打不到你的目标客户了。所以,现在过得好的,就是那些行情好时也苦练枪法的。万科“地产策划”这门课是我来讲的,我经常常提到王石说的:河里水满的时候,我们养成按航道走的习惯,河水下落时,我们才不会触礁翻船。现在河水落下,走在航道上的发展商是高度市场化的发展商,是理解了地产内在规律的发展商,所以,会走得更远。
简介:
深圳万都时代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方包豪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所研究员
深港地产商会顾问
深圳市地产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曾任职:深圳市中洲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深圳市新浩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先后任万科集团企划部、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
专著及论文:
合作编著160万字地产专著《地产诡计》
曾任《地产评论》专栏作者
曾在《新建筑》等学术刊物、及报刊发表论文及评论十余篇
参与《住的革命》一书的编审工作
十二项建筑设计作品入选《深圳设计师作品集》
担任甲方副总经理。总建筑师期间参与策划及施工管理项目:
深圳市中信城市广场 (深圳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甲方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深圳市中心区金中环大厦 (深圳中心区52层大型城市综合体。甲方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主要设计作品:
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建筑国际竞赛获奖方案 以个人名义参加 国际竞赛获奖
深圳华兴广场设计总负责人 (26万平方米) 中标方案
深圳阳光天健城中标方案设计总负责人 (31万平方米)公寓、商业
湖北省隆中风景名胜区规划 建筑专业负责人(12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
曾任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评分员、深圳市明星楼盘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