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学习园地

民进优良作风 | 我本是书生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 时间:2023-07-19
字体: [大] [中] [小]
导读

  2023年是民进“作风建设”主题年。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主题年工作动员会上指出,“以民进创始人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开创了民进的优良作风。他们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自觉自律,身体力行,展现了高尚风范,创造了优良传统。”

   

我本是书生
吴宏英

  民进的优良传统,二十七个字——“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作为一个做了几年会史工作的后来者,会章所载,已然会背。我总以为,民进的传统,是书生的传统。为了确证这传统的存在与坚实,请恕我斗胆请出我们的三位领导人来。他们是民进历史上的第一任、第二任和第三任主席:马叙伦马老、周建人周建老、叶圣陶叶老。

  
书生之任·马叙伦
“在正道上行”和《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图片


  马叙伦(1885—1970),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民进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主席,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如果非要用一个人的一句话来体现民进传统,我想大家十有八九都会想到马老病重之时留下的这句“在正道上行”。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从根本上就错了”——这是马老一生经验的总结。我们知道这句话是马老从一生的革命经历中得出来的,其实或许远远不仅如此。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回到马老的代表著作——《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这部巨著,一共八卷,写于1911—1928年间。此书被后人誉为是清代以来朴学的总结和大成。什么是朴学?其实就是文字狱时代里读书人躲进书堆的考据的学问,最突出的成就是“小学”即文字学。但时代变迁,马老研究文字学并不是避世“小学”,也不仅仅是章太炎先生所说的整理“国故”,而是要从中发现大道,“撷粹存真,明道救世”。正如马老所说,考据文字的来源和含义,是为了避免海外和国人的误解,从文字中阐释真正的中国传统与中国精神。

  文以载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为文字正名,乃是读书人的首要任务——书生之任,是责任。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必须从文字开始,作为书生,此即使命与责任。马老显然很好地担当了这一使命与责任,在他手中,说文解字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小学”,而是武器。这一点,在马老的名文《从正名说到民主国家的叛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马老以文字学为武器发动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战斗,读来洞见深刻又酣畅淋漓,全无文字学者的佶屈聱牙,反倒是有如鲁迅般投枪匕首的犀利。

  
书生之节·周建人
“士穷节乃现,民主安无倾”和《物种起源》


  图片


  周建人(1888—1984)是民进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进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在那个年代,要行正道,往往需要抵抗时代中的长期迫害和各种诱惑。在此之中,非有书生之节气,不足以坚持到底。我想,周建人,身材瘦小、坚毅骨鲠的周建老,或可以称为书生持节的典范。

  周建老前半生生活辛苦,到中年贫病交加。由于成全哥哥们,从小失学的他承担家庭重担,后经哥哥介绍去商务印书馆做编辑,虽常常面临失业的危险,但他还是倾力支持了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民主斗争。哪怕到了环境最最残酷、他又失业贫病的抗战时期,他也拒绝汉奸的约稿,保持了书生的气节。抗战胜利后,周建老从事民主斗争,没有任何收入,他辛勤译著《物种起源》,换取稿费谋生。

  商务印书馆的丁彀音先生为他写下一副对联:“士穷节乃现,民主安无倾。”我想这是对周建老一生节气的最佳赞誉。这副对联悬挂中堂,挂至终身。之后由后人顾明远老先生捐赠至民进中央珍藏。作为会史工作人员,目睹真迹,不由得眼泪涟涟,仿佛看见对联下方那位年过九十、几不能视却依然正坐的老人,那似乎因太过年迈而有些“呆若木鸡”的神情,其实是一生消磨之后所余的钢筋铁骨,铮然树立。

  
书生之道·叶圣陶

“有无诸己”和《文心》


  图片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民进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如果说周建老的格言带着绍兴人特有的倔强顽强,那么作为温润宽和的苏州人的代表,叶老留下的格言则更似有温和劝慰的味道:“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凡事要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的缺点才能去指正别人,它讲的是如何与人相处的道理,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讲的是作风修养。君子之道,一言以蔽之,以孔子的说法,是个“恕”字。书生之道,以“恕”概括,便是这推己及人的道理。这句话是一个教师一生经验的总结,叶老在多年前《如果我当教师》一篇名文中谈到过。以身作则和质朴有为这两条真理,是在任何大时代背景下都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格言。

  说到人生格言,说到在时代背景下安心立身,就不得不提到叶老和夏丏尊先生合著的《文心》一书。此书作于抗战初起的三十年代,讲的是中学生如何学习作文的故事。虽是作文,却是传心,以文传心,书生之心,讲的是如何在时代浪潮来临之时,化激愤为力量,保持内心镇定,踏实积累以求有为的精神。

  书生之任,在于说文;书生之节,在于坚持民主;书生之道,与人为恕,文心传承。在此之际,脑海之中浮现的是千古以来那些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读书人,那些手握经典指摘时敝不惧刀斧加身的读书人,那些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热爱人民的读书人,是那些在任何时候依旧保持着书生气节和理性思考的读书人。这或许就是书生传统,是不灭的书生精神,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核心精神。吾珍视之,誓弘扬之,力实行之;吾往矣,虽千万人,也要尽我这一点得之于三位前辈的书生精神。

  只因你我,本是书生。

  
来源: 中国新闻,作者系民进中央研究室干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