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会员风采

邓静红:深耕教育 履职为民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20-01-06
字体: [大] [中] [小]

  深入基层调研

  自2007年成为省政协委员以来,我就给自己写下了十二字格言——知政才能参政,参政才能议政。 只有主动调研,接地气听民意,才能有一线素材,才能通晓政策,才有资格参政,议政才能更到点子上。

  履职十余年来,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政协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分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年,平时注意积累基层的一手材料,一直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就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撰写了多份提案,呼吁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内容,建议增加我省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建议打破人事壁垒理顺人事关系,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等系列提案,都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中被部分才纳,其中省“强师工程”意见中指出:新增的教育费附加中每年5亿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五年新增25亿元,并将各级政府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等评估指标体系中。

  记得有一次,我以白云区责任督学的身份来到白云区的一所民办学校,看到那凹凸不平的操场、那连门都没有的校车、那没有网的羽毛球拍、那量少粗糙的午餐……课间休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都围拢在我身旁,我就问孩子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相回答:“科学家、军人、画家、运动员……”这一个个稚嫩的面孔,一个个憧憬未来的梦想与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接下来的两年,我把这些所见所闻都带到了“两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办教育的建议。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有不少成为了新政上的条文:广东省人民政府2013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意见》,就对民办学校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以及教师发展有了新标准。“政府出台这些政策,并不一定是采纳了某位代表委员的建议,但一定是关注了民生,倾听了民意。” 我期待着同一蓝天下,公民办教育能齐头并进,孩子们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

  作为省政协教育界别委员,我每年积极参加省政协科教卫体专委会组织的教育议政调研和专题视察活动,包括:“关于我省高职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我省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安排管理”、“关于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情况”、“我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调研”等,并善于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交多份提案,立案率100%,提案范围涉及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国际教育等领域,同时以附议人身份提交多份关于交通、环保、人事等涉及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提案。其中《关于加快建立我省校企合作条例的建议》《加快立法,尽早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园安全管理条例》两份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并获表彰。呼吁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接受外籍和港澳台籍学生管理办法》,被人民网等媒体跟进报道。

  履职发言抢麦

  记得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省政协全会,在大会即席发言环节,众多委员纷纷举手争取发言,镁光灯摄像头齐聚获得发言机会的委员身上,他们大多数是知名专家、企业家、明星委员,非常佩服他们为民请命的勇气与情怀。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名政协委员肩负的责任、重托与期许。

  其实我自己平时生活工作中是比较内敛、低调不喜张扬,但参加政协全会和政协活动,我觉得我代表的是民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发声。还记得我第一次抢麦成功是2009年政协全会,是全场最后一个获得发言的机会。那天我坐在大会堂最后几排的位置,自己由于抢麦经验不足,既没有鲜艳的衣服,也没有醒目的标语围巾之类的抢麦神器,更没有气势浩大的粉丝团助阵,可以说是孤军奋战,一直从主持人说即席发言开始坚持举手到最后,抢到了最后一个发言的机会,当时主持人说请后排那个角落的委员时,我差点不相信这么好的机会落到自己头上,在随后的8分钟发言时间内,我就当年自己提交的两份提案做了题为《关注民办教师职业发展,关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的发言,后来还被多家媒体报道,对于推动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细数7年的抢麦经历,我可谓是从孤军奋战到粉丝助阵。每一次从发言稿的撰写、演讲训练甚至抢麦当天的粉丝团助阵都需要精心准备,务求达到为民发声的好效果,我最满意的发言是2013年在第十一届省政协第一次全会上做的《让幼儿教师能发展,让幼儿能上好园》的发言。2010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针对当时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切中时弊的十条指导意见。随后,教育部、广东省和各地市接连发布学前教育行动三年计划,通过长达三年的调研和数据收集,结合广东省学前教育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我在短短6分钟的发言时间内,从三看(案例、数据和现象)、三问到提出三策,连续抛出“为何民办教师身份难明确”“为何有过半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为何那么少的幼儿教师评上职称”这三个制约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保权益、严把关和促发展”三策,这次发言我综合了多个提案的内容,在随后省政府、省直部门的政策文件出台中逐一得以落实。如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了《广东省幼儿园编制标准》,弥补了2008年以来广东省中小学编制标准中没有设立幼儿教师编制标准的不足;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在《广东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中单列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件,解决了长期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参照小学教师的做法,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从无到有,从来都是最难逾越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幼教人发声,这就是我满意的地方,也是我的追求。

  2012年,我被省政协办公厅推选为首届省政协教育界别发言人,同时多次围绕教育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界别座谈会上建言献策,并就高考改革、市民文明素质、创新型人才、课程改革、小升初招生、校外培训机构等热点问题接受《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人民网、大洋网等主流媒体采访,曾被《南方日报》以“知政才能参政,参政才能议政”为题做委员专访,被冠以“教育专业委员”的称号;被广东电视台《政协委员》栏目以“为广东教育鼓与呼”为题做委员宣传专题片。

  “建言不求泛,而求精”。正是这一份专注、严谨,使我成为立足本职、积极参政、为民发声的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

 

 

  作者简介

  邓静红,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曾任广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首批广东省政协教育界别发言人,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主任。邓静红在任期内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参加政协活动,通过撰写提案、会议发言、提交信息等方式建议献策,通过参加督查考核、考评工作等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其中她撰写的《关于加快建立我省校企合作条例的建议》《加快立法,尽早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园安全管理条例》两份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并获表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