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会员风采

刘浪:为了文学的奋斗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18-10-11
字体: [大] [中] [小]

   

 

    刘浪,原名刘全武。安徽人。广州市花都自来水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民进花都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花都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骆秉章研究会秘书长、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000多篇次,入选各类文集或年度选本100余册,出版作品集《俗事吾睹》《兄弟是手足》《紧急任务》三部,主编和参编《躬耕三十年—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30周年文选》《骆秉章研究论文集》《一帘花影—花都廉洁诗文楹联鉴赏》《花都祠堂风韵》等多部。获首届骆秉章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第六、第七届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优秀奖,广东省30年(1985-2015)优秀小小说二等奖,2017《小说选刊》"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奖等。入围2017年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从来没想过能跟苏童一齐上台领奖,也没想过能与王蒙如此近距离接触”。

  近日,刚刚从山东青岛回到的广州的刘浪依旧难以按捺自己得奖的幸福。因为一篇微小说《绝世珍品》,他获得了第九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同时获奖的还有苏童。从一名下岗人员,到文学殿堂的一次"最美的遇见",年过半百的刘浪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一个奋斗广州人的故事。

  下岗人员辗转多省打工坚持业余创作

  “刘浪是笔名,寓意在文学海洋里游走的浪花”,199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刘全武在安徽老家的企业倒闭之后,为了生活,南下打工,“先后到过江西、福建、广东,生活到处漂泊不定”。

  从闽南金三角的泉州到南粤国际大都市的广州,他当过企业下岗人员、老师、企业营销经理等一些和文学不着边际的工作,但是,他从来都没放弃自己的文学梦。

  因为,从中学时代起,刘全武便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粉丝,时断时续地给很多报刊投过稿,无奈不是屡屡被退稿,就是杳无音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时外出谋生的飘浮不定,刘全武这一文学梦究竟还能不能实现?

  “当初只是想发表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

  “当初只是想发表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时隔二十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他喜欢阅读某报纸上的城市笔记栏目,突然萌发出要写文章的冲动。

  于是,他开始给这家报纸投稿,连续坚持了三个月,在自己几乎绝望的时候,2005年4月6日,刘全武的一篇职场稿子《毕竟是总经理》终于在该报上发表了。这是刘全武的文学处女作,当时的他兴奋了好多天。

  从此,作品不断见诸各大报刊的刘浪,开始为花都市民所熟知。从2009年8月开始,他还应邀在花都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花都人才市场以及部分企业和医院举办了多场网络文学写作的讲座,讲述自己文学创作的心得和方法,也帮助了不少文学爱好者由此成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除了文学创作外,刘浪还积极投身到地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创作中去,他先后参与编撰了《菊花山下——花都名人廉洁故事》、《一帘花影——花都廉洁诗文楹联鉴赏》和《骆秉章研究论文集》等多部著作。看到他为花都湖公园“花都花园”石碑背后撰写的《花都?花缘》文字,很多人都说刘浪,“作为一个外地人,比花都人更了解花都。”这一点令刘浪颇感自豪。他说,毕竟深爱着花都,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作品能够发表的激情带动下,刘全武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内仅在该报便发表了近30篇作品。其后,他的文章更是从广州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2010年4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俗事吾睹》。这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发行,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城市笔记个人作品集。此书出刊后,市场反响不俗。第一次出书,刘浪不但第一次拿到了近万元的版税,还收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013年11月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又将他的小说集《兄弟是手足》出版发行。新面世的小说集共荟萃刘浪的短篇小说29篇,每一篇都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四十离职只为更多时间写作

  因为勤奋努力,更因为有一手好文笔,刘全武在企业做了几年之后,他倍受老板重视。从办公室主任开始,一直升到了副总经理。在外人眼里,刘全武算是取得了小小的成功。

  出人意料的是,在“四十不择业”的一片奉劝中,刘全武突然辞去了在企业的高管职位,理由就是为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

  离职后的他,又凭借发表的大量作品,很快应聘到花都海豚俱乐部担任《海豚》杂志编辑部主任。

  两年后,他又被调到花都自来水公司办公室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刘全武说,“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生人。如今屈指一算,就是很多文学书籍中都曾写过的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但我却时常感觉到自己老去的只是皮囊,我的血脉是年轻的,我的思想是年轻的,甚至我的名字也让人感觉很年轻。有时候想想,这应该得益于在青葱年少时,我和她那一场最美的遇见,她的名字叫文学。”

  刘全武说,“如果追根溯源,我有点痴迷地爱上文学,最早是来自中学时代那些文学杂志的熏陶,诸如《当代》、《十月》、《收获》、《海峡》、《钟山》等。”

  文学路上一次珍品“邂逅”

  9月27日晚,第九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颁奖活动在青岛举行。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著名作家苏童、方方、李佩甫、金宇澄、尤凤伟等出席颁奖仪式。

  这次,因为一篇微小说《绝世珍品》,刘全武获得了第九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同时获奖的还有苏童。

  刘全武说,“从2005年4月开始写作至今,十多年时光踏雪无痕。其间写写停停,虽然结集出过三本书,但深感自己和文学依然是那么遥远。近几年,由于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上,文学作品写得就更少。可是真的一旦不写了,心中却是那般的失落。”

  于是乎,刘全武便开始抽空写点微小说。"我将它视为和文学的最后一点牵扯,一则想表明我没有完全离开文学这个圈子,二则来平复我长期不写滋生的焦虑。"

  刘全武在颁奖仪式上说,《绝世珍品》是在一个听来的真实故事基础上加工而来。在《小说月刊》首发后,被两家出版社收入年度选本,还被北京市丰台区作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阅读题。《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予以转载后,先后获2017年《小说选刊》"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奖,广东省首届小小说"双年奖"。入围2017年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今天,《小说选刊》又将第九届"茅台杯"年度大奖这么一个有份量的奖项颁给这篇微小说,让我感觉这篇作品真成了“绝世珍品”,给我带来太多的好运。毕竟全国有数以几千计的微小说作家,每年有数以几万计的微小说作品。刘全武说,“我将勤力写作,多出好的作品。”

  将别人聚餐吹水时间拿出2-3小时写作

  究竟刘全武的作品是一次偶然成功,还是必然?

  刘全武认为,“如果想在写作上搞出点名堂,除了天赋以外,首先,要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投稿,因为有当初的这个经历,后来走上文学道路也不是偶然。其次,要有一颗学习的心。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都有它的规律和技巧。比如我写故事时,我就报名参加了浙江著名故事大王丰国需办的故事网校;写小小说时,又报名参加了《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联合举办的小小说高研班。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托,笑我,书都出了几本,还上高研班学习。第三,当然是要有颗勤奋的心啊,多读多写多悟。”

  刘全武说,“对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工作养家,写作养心。这两者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一天有24小时,工作是8小时,就算睡眠也是8小时的话,你还有8个小时可以利用。除去吃喝拉撒这些日常琐事,你如果能抽出2-3小时写作,你就成功了。其实,我只是将别人打牌玩游戏,聚餐吹水,旅游逛街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文字的世界里游走,一个最大的体会是,文字是相通的,文字文体都是彼此有感情的。我在单位写得最多的当然是公文,由于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对我的公文写作帮助很大。”

  曾经遥望万家灯火的广州,希望有一处住所

  2000年,他刚到广州,有一次他和公司老总外出谈业务。回来时已经很晚,从立交桥上看到灯火辉煌的广州,刘浪脱口而出,“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亮灯的窗口是属于我就好了”。老总非常励志地告诉他,“肯定会有的”。

  当时的刘浪不敢相信。没想到在经过多年奋斗后,特别是凭借着出众的写作能力,现在的刘浪早已经在广州花都购房入户,成为了一名新广州人。

  回忆起自己来广州的奋斗史,刘全武自豪地说,“有梦,才有奋斗;有奋斗,才能圆梦。”

  寄语青年学子重拾对文学的信心

  刘浪说他最欣赏的作家是路遥、贾平凹。在他眼中,作家应该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那种人。虽然他本人早已加入了省作家协会,但他认为自己和一个真正的作家距离还遥远,所以他始终自称是一名业余的草根写手。

  刘全武说,“随着写的作品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叫我‘刘作家’了,其实我是个标准的宅男,不爱运动。叫‘坐家’更合适。”

  多年的写作历练,给刘全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思考人生、人性和人际关系。刘全武说,“凡事看问题与一般人不同,生活中捕捉和感悟的林林总总,成就一篇篇作品,这种成就感非常强。可以说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享受。”

  未来文学作品如何走,刘全武有自己的见解。

  刘全武认为,小说的开放,自然也包括文体意识的开放,他指出微小说作为一种适应当前微时代发展的一种文体,具有微言大义,便于阅读,极易传播,读者广泛的特点,理应得到文学界的重视和关爱,微小说是联络文学和读者情感的最好文本,他呼吁各家媒体多给微小说发表园地和评奖机会。

  刘全武寄语广大青年学子要重拾对文学的信心,“年轻人要进一步亲近文学,积极参与当下文学的创作,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诗意,让生活中多一点文学的味道。”

 

作者:图文/花都区基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