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会员风采

廖宁:用影像演绎动人的中国故事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18-06-20
字体: [大] [中] [小]

  廖宁,男,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高级会仕、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民进广州市文艺总支委员、民进文艺总支摄影支部副主任。

  他还曾任广州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创会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廖宁 1982年加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他从1980年开始发表摄影作品,多幅作品在国内和国际摄影比赛及展览,其中:《鹅潭夜月》获1985年广东省首届黑白摄影艺术展览三等奖及入选首届全国黑白摄影艺术展览。《晚年乐》获第十六届亚洲、大洋洲摄影比赛冈本奖及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并入选中国第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奥地利、日本及比利时等国际影展。 《幸福之花》获首届全国清泉杯摄影大奖赛综合类金杯奖。《夏至》获 2007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商业类优秀作品奖。《翩翩起舞》获2013年中国第十五届国际影展优秀奖和广东省二十四届摄影展览铜牌奖。多次参加《廖氏家人》摄影艺术联展,主编廖衍猷黑白摄影集《镜底流尘》。多年来一直热衷人物拍摄及摄影教学工作,并多次向民进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提交摄影作品参展。

  2018年,廖宁应邀做客广州文艺市民海珠空间国茶荟基地,在“大师下午茶”活动中,以“新生活、新征途——他眼里的美丽中国”为主题,与广州市民分享他的风光、人物摄影历程和创作故事。

  近年来,廖宁常到西藏、黔南等地采风。他镜头下的风景照,艺术地展现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像一幅画、一首诗,让人从中听到音乐,看到诗情和画意。热情的藏族姑娘、牦牛成群的原野、雪域高山、秋林牧歌……在活动现场,廖宁把这些照片一张张呈现,“浏览其间,如历其境。”一位市民评价。

廖宁(右)分享摄影心得

  这次活动中,廖宁首次公开这次川西采风拍摄的作品。“无论是日落或是日出,这种时候总会制造较显著的光影对比;在山间村落有云雾缭绕,为画面制造朦胧美和层次感;在山林里找到黄、绿、蓝等不同颜色对比,可以拍出更有张力的作品……”廖宁一张张讲解,让观众收获良多。

  廖宁表示,釆风能使视野开阔,自然对创作有帮助,“但不一定非要釆风才能出作品,美无处不在,要耐心观察、认真发掘、把握时机,相信每个人都能拍出好作品。”

  廖宁从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他镜头下的人物照栩栩如生,十分传神。早在1985年,他拍摄的《晚年乐》便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冈本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照片中,冬日暖阳和煦,几位老人在广州市文化公园里悠闲地坐着聊天,一旁的鸡蛋花树上挂着几个鸟笼,老人们脸上一脸轻松的笑容。“照片紧扣时代,以老年人悠闲的晚年生活来反映时代,以小见大,打动人心。”廖宁说。

  聚焦于普通人情感和生存状态的作品,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记录。几年前,廖宁去云南边陲腾冲采风时也以老人的晚年生活为主题,拍摄了一张照片,和30年前拍摄的《晚年乐》进行比较,“不变的是老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变化的是老人身上的衣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大家穿得越来越光鲜亮丽。”

  面对对摄影感兴趣的热心市民,廖宁说:“关键要熟悉器材,熟悉生活,拍身边事、身边人。”他强调“拍得多,加上勤思考、勤总结,自然提高快、好作品就容易获得。摄影是勤力的艺术!”坚持拍照数十年的廖宁认为,摄影是一门简单又很高深的艺术,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家,但是每个摄影者都有可能拍出几张非常好的照片,“它门槛很低,谁拿起相机都能拍,但要达到很高造诣水平却又很难。”业精于勤是他对摄影爱好者的忠告,也是他对待摄影工作的写照。(注:根据南方+有关内容改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