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会员风采

陈候胜:深耕“改革学”,助力人才培养

——记民进会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陈候胜

信息来源:民进湛江市委会 时间:2025-07-30
字体: [大] [中] [小]

  陈候胜,民进湛江市委会委员、赤坎总支主委,湛江市赤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创造性地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认识改革、探索改革、推动改革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为了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推动改革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培养改革人才。在陈候胜看来,深入研究改革,探索和创建一门科学系统的、具有普适性的改革理论——“改革学”,并在高校开设改革理论课程,是培养改革人才的主要途径。

  潜心钻研,探索和创建“改革学”

  2009年,刚上大学的陈候胜发现许多专业的社会活动都有自己对应的学科理论体系,如教育活动有教育学、管理活动有管理学等等,但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改革史,改革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改革又如此之重要,至今却没有形成一门科学系统的改革理论学科——改革学,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从那以后,陈候胜便投身于研究改革中。在校求学期间,他为挤出更多时间研究改革,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工作以后,在担任发展改革部门干部期间,他坚持改革理论研究与所从事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等改革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与完善改革学理论内容;现在作为国家、省级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他积极探寻将改革理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可行路径,与高校搭建合作的桥梁……

  陈候胜一路耕耘至今,从最初近8万字的“改革学”初稿到18万多字的《改革学初探》,而今作为《改革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改革学浅论》更是有着30多万字,书籍体量扩大的同时是更为全面的研究体系和详实的案例。

  书籍中所呈现的改革理论体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包括改革学概论、改革机构、改革思想路线、改革环境和改革战略;第二部分为“改革实施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过程”,包括宣传、学习、调研、计划、领导、总结;第三部分为“影响改革的重要因素”,包括创新、制度、改革精神和新时代的改革观。

陈候胜 (1).jpg

  出书后,陈候胜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去呼吁改革学的创建,数次自费印书到相关部门宣传并将书邮寄给有关改革机构和大专院校。期间,他在国内权威改革刊物《改革内参》发表《创建“改革学”是新时代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学者和有关单位关注并牵头研究、创建改革学,为改革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设课程,探索改革人才培养

  在2020年的南方改革论坛上,陈候胜意外结识了广东医科大学黄祖辉教授。同样热衷于研究改革的两人一见面就相谈甚欢,并达成共识组建团队,经过认真谋划和筹备,成功于2021年在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开设改革理论选修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首次开课的学生是66人,后增至150人,达到了选修课人数的顶额。哪怕如此,仍有渴望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与课程失之交臂。为了更好的课堂效果,促进授课模式的改进,陈候胜在选修课程教学活动中设置两份调查问卷,一份用于开课前了解学生课程需求,一份用于结课后收集学生反馈完善教学。这是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认真总结开课经验,打造精品课程,打造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

陈候胜 (2).jpg

  在交流中,陈候胜展示了开课前课堂问卷数据“你看问卷,绝大部分同学选择我们这门课程是因为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除此以外,不少学生提出了多样化学习模式,希望创设模拟情景,进行改革的实践活动,希望能做到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这也给了陈候胜教学启发。

  课程围绕着“什么是改革”“如何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扩宽医学生的改革思维,提升改革能力。陈候胜翻阅并不时展示着学生的结课论文,“除了对改革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外,你看这位学生,他结合自己本专业实践对医疗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这就是实现了我们课程在广医设置的目的。”

  在探索改革学的路上,陈候胜将步履不停、继续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助力改革人才培养,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