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和他的戏剧人生
秦川,研究馆员(正高职称),民进会员,东莞市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馆学会戏剧委员会委员、中国田汉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特聘群文剧作家、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东莞市文艺名家、东莞城市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任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常平镇文联副主席。
童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从成长环境来看,我应该是最不可能从事与舞台艺术相关工作的人。”秦川回忆,小时候学习条件较差,艺术教育严重缺失,初中以前几乎没上过音乐课,也很少有课外读物。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病逝世,让他面临着失学的窘况。由于他的成绩是当时全乡第一名,家人便借钱供他读书,直到后来考上师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幼时的苦难给了秦川一颗敏感的心和不认命的性格。
“虽然苦,但是童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1992年,秦川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万源市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任教。学校艰苦的环境并未让他感到失意,他将写作带入大山、带到课堂,成立了“丑小鸭”儿童文学社,教孩子们写诗、创作童话故事,为孩子们编辑杂志,并将他们的作品送到外面去发表。
1995年,秦川考上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1997年毕业后回原乡担任初中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秦川得知四川达州市要开一个剧本创作会议,便拿着已经发表的作品找到万源市文教局,意外地遇到了伯乐。秦川当时没有想到,他创作的剧本《山村分来女教师》后来获得了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比赛第一名,并于2000年获得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三等奖。
2003年,原本在四川达州文化馆工作的秦川被引入东莞常平文广中心,主导常平镇小戏小品基地的日常工作,策划各类小戏小品的编、导、演。常平镇对基地给予系列扶持,基地每年设有专门的排戏基金,并在常平文广中心的办公楼里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常平大剧院则为其提供展演场所。小戏小品基地先后有近30个小品在央视展播,4次荣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2006年5月,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常平镇小戏小品基地被中国剧协授予“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莞(常平)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牌匾,成为全国唯一设立在镇级文化单位的国家小品基地,类似的基地在全国总共只有4个。秦川本人还入选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并在各种级别的比赛中斩获奖项,成为同行眼中的获奖专业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光曾表示:“从一个镇的角度看,常平小戏小品的创作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小品容量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情节简单,却寓意深长。秦川的剧本人物取材于各行各业,所以搬上舞台后非常有亲切感,让观众在感受欢乐之余,能得到心灵抚慰、情感宣泄。
小戏小品基地创排的《局长家事》《动物园游记》《时尚生活》《戏里戏外》《狮舞吉祥》等作品主题深刻,妙趣横生。剧中的主角多为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体现着艺术的真实,渗透着创作者浓浓的民生情怀和人文关怀,在给工厂林立的南方小镇增添欢乐的同时,也能触发人心深处最柔弱的一部分,让人起共鸣,有所思。“我们是基层文化单位,常年接触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品肯定要有泥土气息。”在秦川的办公室里,挂着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文启赠送的书法作品“小中见大”,4个字言简意赅,是对其创作风格的高度概括和褒扬。
秦川(中)指导演员排练
在秦川的小品故事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最当下又最贴近生活的气息。这种气息是对现实生活普遍现象的典型化提炼,也是秦川在小品艺术中寄寓的一种社会关怀,一种对现代人潜藏本性的深刻挖掘,一种对普通民众的真切关爱和悲悯。他的小品,给人展现了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性问题,能让观众认同这些情景和故事的合理性。这也是感动和吸引观众的重要前提。在他编剧、导演的小品中,人们常常感到一种笑中带泪的触动。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用心感悟新生,用心感悟人生
秦川自称患有创作焦虑症,有的时候为了写一个作品,他会变得非常“冷漠”,整个脑子都沉浸其中,连爱人跟他说话都听不见。经过多年的合作,他和团队成员已经形成默契,经常三四天就能排练出一个作品,但每一次排练的过程都非常折磨人,有时候发生分歧了,有人甚至会摔杯子发怒。
“剧情和结构搭建好了,人物的一言一行放在其中就会很突出,笑料自然就来了。”秦川和团队在创作的时候不会首先考虑语言“包袱”和各种快餐式的流行语、段子,而是把更多的心血花在故事剧情的构建上。
常平有个派出所把辖区内的外卖员发展成了治安协管员,让他们辅助公安民警了解社情民意。秦川得知这个事儿,感觉很新鲜,就跑去和他们聊天,聊着聊着就写出了《铁骑队和外卖哥的故事》。
“我们应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关注人,在一条滚滚的河流中,一勺下去,很难只舀出泥沙或清水。”秦川不喜欢单独将某一类人拿来在作品中突出,他觉得刻意去关注或者屏蔽一个群体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外卖员和警察虽然代表了社会上两个不同的群体,但有交叉在一起发生各种关系的可能性,他们在舞台上所带来的温暖能让人感觉到生活远比艺术精彩。
艺无止境,进军话剧、音乐剧舞台
在小戏小品上做出一些成绩后,秦川有了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进军话剧、音乐剧舞台,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创作,去挖掘,去享受。
2020年,他创作的首部音乐剧《迷航》正式上演,并在鹏城戏剧嘉年华之“2021中国·深圳市青年戏剧月”活动中斩获7项大奖。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对《迷航》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在全国四个小品基地中率先创作出第一部小剧场戏剧、也是第一部音乐剧,堪称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秦川(中)指导演员排练
工作生活在工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常平,秦川善于思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并把这些思考融入他的作品。每每路过那座熟悉的车站,他都思绪万千。2022年,他想把车站写进剧本里,圆自己一个20多年的梦。于是他创作完成了音乐剧《东莞东》的剧本。“如果从文学的意向上来讲,必然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东莞东站。就我自己而言,我们从这里来,好像是火车票的终点,但是实际上是我从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经历,这是我新的人生起点。所以说,这个火车站它成了一种意向,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成为我们整个人生或者说这出戏的一个支点。我作为一个剧作家,作为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它自然就跳到了我的大脑里,跳到了我的案头,别无选择地成为我要书写的对象。”
2023年,秦川完成了首部话剧《倒不过的时差》 创作,10月22日晚,该剧亮相“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展演,完成了首演,并斩获“最佳剧目”“最佳编剧”等7项大奖。全总文工团原团长、著名导演艺术家娄迺鸣,原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导、著名导演艺术家李文启,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剧本》杂志社原社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田汉研究会副秘书长薛金岭等到场观看剧目。该剧最终斩获最佳编剧、导演等七项大奖!专家评委表示,《倒不过的时差》是一部典型的悲剧作品,编剧善于观察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质,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思想代沟、人情冷暖格外敏感。剧情所抒发的情感能引起大家共鸣,发人深省,演员的演技也非常接地气、可圈可点。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剧本》杂志社原社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老师表示:“秦川老师编导的这个戏在深圳青年戏剧节演出非常成功,让我们对东莞话剧刮目相看。同时也看到了他在创作上的长足进步以及东莞戏剧表演队伍的强大实力。希望再接再厉,建议申报广东省戏剧评奖。”他还对秦川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能把戏修改和排演到这么好,你这个主席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