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参政议政 > 议政调研

广州民进会员石军信息被市政协《社情民意》采用

信息来源:民进广州市委会 时间:2016-06-29
字体: [大] [中] [小]

  

 

    2016年6月16日,市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办公厅编印的《社情民意》2016年第14期(总第514期)采用了民进会员、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州市新穗学校教师题为《关于加强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建议》的信息。

  石军的在信息中反映,近两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了逆向反弹趋势,表现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与智能化等新特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在全社会形成教育矫治体系。

  一、扩大完善司法管辖范围

  我国目前的少年司法实践,仅局限于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触犯刑法法律的未成年人的专门审理,并没有基于立足预防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扩大司法管辖的范围,对于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矫治存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偏高问题。建议重5新构建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防范矫治体系,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二、社会工作适时介入

  形成由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人员、教育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组建的教育矫治社会工作小组,对问题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教育矫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的矫治形式。建议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运用科学的方法、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问题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给其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生活照顾、情感咨询、行为矫治,修正错误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为其创设一种新的再社会化过程提供必要的系统支持和帮助,为其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提供一种专业的福利服务。

  三、完善家庭教育各项功能

  现实中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责任严重缺失,对父母监护责任缺失的社会干预机制并不完善,在法律层面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此外,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也是造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为此,要重点完善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和情感功能,为青少年提供“保护伞”。

  四、促进学校德育本质回归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倾向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长期存在,学校对青少年心理、情感、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关注相对忽视;逐步偏离的成才观,使得问题青少年得到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和消极评价,导致其与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学校教育忽视青少年个体差异与多元智能的培养,重视教育的筛选功能,单一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是造成越来越多的问题青少年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当前普通学校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的本质回归,是当前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关键所在。

作者:参政议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