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关注广州民进集体提案关于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的建议
2018年1月10日,《南方都市报》2018年两会专版焦点栏目关注民进广州市委会集体提案提出的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的建议。民进广州市委会的集体提案《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呼吁政府厘清责任和权力,才能使政策落地,使群众真正获得实惠。
民进广州市委会的这个提案就广州中小学生的托管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目前广州中小学放学时间最早是下午三四点,晚一些也不过是下午四五点,孩子课后托管的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全市1037所小学、86.1万名小学生中,共有8.9万余名小学生参加校外托管。
“校外托管机构普遍处于经营无证照、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的放任状况。”民进广州市委副主委江东表示,尽管校外托管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但由于没有其他课后服务可以选择,出现了家长虽然不放心却又无可奈何,政府希望规范管理却又不能一概取缔的两难现象。提案建议,应当将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弹性放学列入政府民生工程。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考评体系。要明确课后开展体育美育等培训能否收费、由哪些部门收费及收费标准。
江东表示,应该明确校外机构进入校园开展服务的资质和准入门槛,明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能否领取报酬,明确学校和第三方机构的安全责任认定标准,只有这几样管好了,才能真正管好校内托管。在经费保障方面,应该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开展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机构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
据悉,2017年,越秀区率先走出第一步。越秀将学生的课后服务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财政补贴每生每天2元试点校内托管,参加的学校有29所,共18688名学生进行了校内托管。“试点受到了家长和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但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少难点。”江东举例说,目前校内托管时间过短,因此很多学生校内托管后还要到校外托管。另一方面,因为2元的补贴利润较低,难以请到高素质人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不少教师对课后服务的热情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