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河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我省农村山区脱贫攻坚战
江河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滋润着大地万物。而水利则是人类利用水资源最有效的途径。如果人类无度地破坏环境,大自然的报复往往是猛烈的无情的。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当开发利用自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从国家的角度,水利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粮食安全。江河的生态安全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安全的水源是国民的生命线。现阶段,江河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农村贫困山区脱贫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在我国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水利设施还相当落后,未能起到其应有的功能。本人认为水利设施建设应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8月受强台风“尤特”环流影响汕头市普降暴雨,潮南区、潮阳区部分地域更是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潮南区内涝严重。据汕头市三防办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约27.5万亩,受灾人口136.32万人,转移人口21.275万人,死亡12人,失踪2人,倒塌房屋381间,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这只是一个缩影,虽是天灾,但如果水利设施完善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损失。
第二、给民众提供优质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我省两大流域珠江和韩江的部分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比如潮汕地区的榕江和练江,不适合饮用,有的甚至成为臭水沟。对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治理迫在眼前。
第三、水利设施建设是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很多地区都有“一江两岸”的提法,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水带走,净化城乡的环境,多年前汕头市的“引韩冲龙”工程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龙湖沟的臭味已大大减弱,而沿岸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第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其实城镇化是一综合工程,主要体现在:1、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2统筹城乡经济发展;3农村生活环境治理;4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些都与水利建设相吻合,可以统一规划实施。对于边远山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将有效带动环境建设为脱贫提供巨大的机会。
第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加快发展、美化广东、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契机。我省的珠江流域、韩江流域覆盖面广阔,这是广东的资源,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将是全广东人民共同的福祉。
建议:
各地政府要履行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结合最近国务院提出的河长制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加大投入,配套政策;对涉及跨地市的水利建设项目,要求由省政府和职能部门协同各市、各有关部门统一部署,联动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此项伟大工程。
1、经常疏浚水道,使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洪、农田灌溉中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恢复江河的生态系统,还清水河流于民。
2、优先保障饮水安全,满足公众“喝上干净水、享受水环境”的基本要求。坚决遏止水源污染,特别是遏制饮用水源周边的污染,确保民众饮用水安全。
3、对沿岸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第二、沿江土地确权问题,这是最难点,但我们认为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段可以先动工,作为榜样,从而可带动其他地段的整治。
第三、是资金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筹备解决:一、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这是符合政策的【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二、争取金融资金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以ppp模式引进战略开发商,利用一江两岸,开发宜居市、镇,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四、引进当地先富人群,集资共同建设家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绿水青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