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业园区建成美丽家园的提案——2016年市政协“一号提案”诞生侧记
2016年5月17日上午,开平市翠山湖新区迎来了江门市领导与各部委办局的领导一大批人马。这样大规模的调研团队来到翠山湖新区并不多见。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呢?这还得从今年市政协“一号提案”开始说起。在今年的江门“两会”上,民进江门市委会递交了《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的提案,呼吁江门市各级政府,要重视解决各工业园区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企业人才安居乐业安心生产的问题。这个提案一抛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各方瞩目,并被定为2016年“一号提案”。
为何能被定为“一号提案”?
按照民进市委会副主委费伟东的说法,“这是因为提案‘掐’中了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命脉”。换一个角度,这个提案其实代表着园区企业和务工人员最心底的呼声。
说起触发这个提案的形成,是源于去年一次企业调研。民进江门市委会主委叶一鸣、副主委费伟东和企业家促膝长谈,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蓬江区有一家企业,整体进驻江门市某工业园区后,企业的一个中层技术骨干的孩子正要进入当地小学读书,却被拒绝了,原因是他们在当地居住未达到年限。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夫妻两人只好离职,这并非个案,带着疑问,民进江门市委会多次深入多家企业了解情况,发现由于类似的问题而离职的企业骨干不在少数。
一家从深圳入驻江门一产业转移园的制鞋企业,曾从深圳招回两名熟练技工,结果,来了两天便走了人。
这正指向一个核心问题:企业招工难;招到了,如何留得住?工业园区吸引力、集聚力从何而来?
民进江门市委会组成以叶一鸣主委为组长、费伟东副主委为副组长,民进参政议政骨干和机关专干组成的调研组为破解难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先后4次到五邑各市、区和国家高新区的8家企业中进行调研,共邀请了12家企业召开了4场座谈会,派发了1000份调查问卷,在各大园区的企业员工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从回收的问卷和企业座谈反映较为集中表现在工业园区交通出行难、子女上学难、缺少文体娱乐设施等。
在反复调研和思考基础上,民进江门市委会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园区生产模式将是我市未来企业集约式生产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目前工业园区生活设施配套滞后的现状,势必影响江门市工业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改进和加强,刻不容缓!
根据工业园区的现实状况,民进江门市委会运用界别智慧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一号提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政府要做好园区产业新城整体规划。
其次,政府在重视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公共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要改变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模式,应鼓励企业挖掘潜力,一起投身工业园区生活设施的创建。企业可以利用自有厂房,建设企业自己的职工服务中心,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还可以建设员工宿舍、食堂、超市、网吧、健身房、大排档等等。
工业园区大型生活配套设施还是要依靠政府重视和力量,才能切实解决。需要由各级部门规划主导、统筹解决工业园区公共交通、体育场所、园区医院、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营造适宜留得住人,适宜生产生活的环境。
面对外来企业和务工人员的赞誉,面对社会各界对“一号提案”的关注,叶一鸣、费伟东等谦虚地表示:这个“一号提案”凝聚着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智慧,是集体的成果;未来民进江门市委会将继续关注政协“一号提案”的落实,跟踪这个提案善始善终,高效、全面地为江门市外来企业和务工人员解决好生活问题和后顾之忧,为江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小资料: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进江门市委员会成立于1984年10月,到目前已经历了六届市委会,现有会员458人,下属1个区委会、4个总支(基层委员会)、32个基层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