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促进汕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2015年5月15日,广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广州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旨在优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科学合理配置。到2016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初步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差距逐步缩小;到 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城乡之间师资配置初步均衡。广大家长发出心声:终于不用再择校了。
这一信息传来,在汕头也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议。
一、对于校长、学校中层行政交流轮岗,意见存在偏差大
站在学校行政角度,赞成与反对2比8;站在教师角度,赞成与反对7比3;站在社会角度,赞成与反对8比2。之所以赞成,他们认为:如能适时轮岗换一下校长,学校可依据校长不同管理风格,转变管理理念,博采众长,从而提炼出更适合本校发展的思想与策略,使学校办得更好。持反对的意见,多少存在着个人的利益成见,如在优质学校任职的校长、中层行政不愿去薄弱学校拚搏,干苦事。
二、对于教师交流轮岗,意见较为理性
站在学校行政的角度,多注重教师的交通问题、家庭问题和住宿休息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多数提出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女教师孕、乳期,或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家有需要护理的患重病老人等,能否给予暂不轮岗。站在家长的角度,如果老师确实是可以流动起来的话,家长就不用再受择校的苦了。龙湖实验中学家长吴兄说:“一位好的老师能带动一批好学生,我们择校主要还是为了择好老师。”

三、实现均衡发展教育的资源仅靠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不够的
当前,汕头教育尽管有澄海、龙湖、金平等被评为“教育强区”,但这仅仅停留在教育硬件层面,因教育均衡发展是个老生常谈的大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完全解决恐怕不能指望着一个或几个政策就见效。拿交流轮岗来说,一是汕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尚未全面实施,力度不够大。据悉,当前仅有金平区实施校长轮岗,教师交流轮岗未启动。二是汕头校长交流轮岗而家长对名校仍认可。
调查显示:金平区很多学生家长仍打算择校,因看上的何止是校长和师资?选名校,其实也是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学校传统、管理水平,乃至学生素质还有其家庭背景都要做一番比较。金平区的校长交流轮岗仍然选择持稳实施,如“外马三小校长调金砂小学”、“东厦小学校长调长厦”,基本是“强校合作”。而强校校长交流,各校传统、学生构成等软条件,再怎么交流也很难有所改变。
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仍然难以落实制度保障
无论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也好,还是学区化改革也好,这些措施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是在承认目前教育投入不均衡的情况下,争取将优质学校的好资源拿出来造福更多普通学校。初衷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
但注重了资源再分配的同时,汕头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仍然难以落实制度保障,因源头上的前端资源分配更是关键环节。如汕头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的财政拨款能否切出最大的一块蛋糕给普通及薄弱学校,而留下较小的一部分给优质学校?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及薄弱学校逐步缩短与优质学校的距离。而眼下一部分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的还是看学校资质排定名次,名校受到照顾相对更多。在这样的分配逻辑下,普通及薄弱学校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后面再靠教师交流等各种再分配措施补短,岂不是事倍功半之举?整天思考如何补短,为什么不去想想短处是怎么形成的?找到其形成原因,从现在开始改变,才能避免年年补短、越补越短的尴尬局面。
2013 年3月20日,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就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明确表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他说,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鉴于当前汕头义务教育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制约着汕头教育实现公平发展。由此提出“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促进汕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要健全完善汕头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实行“教师“县管校用” 或“镇管校用”的无校籍管理的办法,借鉴广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汕头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优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科学合理配置。
二、要借鉴惠州市“巡教制度”,突破教师“学校所有制”格局
解决优秀师资“一校独享”的瓶颈,实行区(镇)优秀教师“一盘棋”流动管理:区域内的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五科专任教师”由镇中心小学调配,统筹安排到3到5公里内所管辖村小常年巡教,并给其一定的交通补贴。

三、要遵循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应先易后难原则,先实行分片区交流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机制,逐步扩大交流范围。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个片区,教师一般在居家就近片区内交流,既要方便教师家访,又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跨片区交流;校长一般在区域内交流。交流轮岗每次周期为5年,在周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
四、在实施交流轮岗的同时,建立校长和教师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推进交流轮换这一契机,首先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校长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其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其三对新提拔担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含教学工作)工作的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
五、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深层次的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改革
我市当前对学校管理和教师评价,还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这导致校长教师要实施交流轮换,将受到行政管理制约,这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衷背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让教师交流轮换制度走上健康轨道,必须配套推进教育去行政化。二要在实施教师交流轮换的同时,政府必须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履行投入责任,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让交流轮换来的教师有事业发展空间。三要盘活教育资源存量,做到义务教育的增量,并落实学校的依法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高质量和特色。
六、通过落实《教师法》,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落实
要努力做到全市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一致,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待遇高于中心城区来推进。这需要强化对义务教育的市级财政统筹,而不是由各区县、乡镇保障当地的义务教育投入。汕头要敢为人先,转变教育“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方式,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教师工资待遇“同城同酬”,有利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健康有序流动,为汕头建设“教育强市”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