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参政议政 > 议政调研

围绕大湾区生物多样性 第五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邀请专家大咖论道献策(三)

信息来源:民进广东省委会参工处 时间:2023-04-06
字体: [大] [中] [小]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3月30日,由民进中央主办,民进广东省委会、暨南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围绕“美丽湾区:生物多样性”主题,邀请政府部门的领导、自然保护区的专家、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大咖,围坐论道,开展研讨,建言献策。

图片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肖荣波:

  对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来说,如何科学监测、评估保护成效,我觉得这块还是要和现代技术能够结合在一起,遥感、无人机的方法发展了很多年,能表现出地表的覆盖,但是获取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尤其在实践中,比如“绿盾”的监督,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完成破坏了,遥感才发现出来,这是结果性的,有没有更加灵敏的手段,这是需要建设的,问题发生之初就能够识别出来,更加敏锐评估出保护成效,这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我们团队这些年利用声学方式来做,利用声音环境,对一个区域来说,越接近顶极群落的声音环境,你的整个生态状况越接近本地区的顶极群落,越偏离它,生态环境质量就越偏离顶级环境,声音获取时间的分辨率非常高。举个例子,今天和昨天的比较,就能够敏锐发现出今天和昨天的改变,这种方法在生物多样性应用当中正在作探索。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梁明易: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是核心,大尺度地维系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才能维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遗传基因多样性,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2006年,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提出三级空间管控,包括鼎湖山等8个关键生物多样性地区(KBA),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起到关键的作用。近年城市湿地保护也是亮点,如广州海珠湖湿地等湿地为鸟类等提供了栖息地。香港将40%的土地面积划定为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在全球名列前茅。澳门将自然公园与历史遗产有机融合,应该值得其他城市学习。这些为大湾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根基。我们完成了大湾区20年生态质量演变成果,反映出城市群的变化,建设美丽湾区还有很多路要走,建议共建大湾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观测)网络,推动生态监测监督评估工作,以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


图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黄良民: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南海是一个中心,一个重要的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就处在南海之滨。海洋生态里面大家比较关注的是珊瑚礁、红树林。珊瑚礁真正形成一定要在热带地区,但珠江口、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片区域非常特殊,从香港的南丫岛到内伶仃岛、外伶仃岛,这是珠江口附近珊瑚分布比较典型的区域。红树林在内伶仃、淇澳这几个区域是非常典型的,而且作为国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在粤港澳地区是非常有优势的,非常特别的典型生态系统,在世界四大湾区里可以说最典型的一个,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可以排在第一位。从大湾区生物多样性行动角度,建议粤港澳三地有一个合作机制,共同建立一支队伍,共建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中心、生物基因库,共同开展监测。


图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中心副主任、标本馆馆长、南岭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院院长 罗世孝:

  大湾区是一个城市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的地区,希望在城市绿化方面未来多注重本土植物,利用本土植物的特点恢复大湾区城市多样性,通过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不仅保护植物,并且把动物吸引到我们城市中。在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建设中,标本馆的建设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动植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标本能够保持当时采集物种信息、环境信息、遗传信息,如果能保存不同时间采集的标本,形成标本体系,就可以恢复单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在大湾区可以建一个标本馆的联盟,让研究院所、高校、保护区能够在动植物标本这块形成体系。


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洪辉: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因水而美,因海而强,生物多样性发展一直是永恒的主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要顺应自然,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我从小尺度讲几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灾害的案例,粤港澳大湾区的赤潮灾害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是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这种生态灾害因为爆发机制非常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很难监控预警和防控。最好的防控是什么?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个是伶仃岛养蚝的问题,沙井蚝在宋朝就开始养殖,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围填海的影响,珠江口原来很多的近江牡蛎资源都遭受到破坏,蚝适量养殖和生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以发展来促保护。


图片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玉环: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开发活动密切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强度高,区域内极重要极敏感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畴有限,美丽湾区建设须更多关注生态敏感区域,在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过程中将重要和敏感区域纳入生态系统持续维护和保护,提升生态空间比例,整体上构建美丽湾区生态安全格局。

  外来物种入侵对湾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生态环境部已发布的四批71类外来入侵名单中近70%在大湾区有发现,40%以上为首发地,“外来物种入侵减半”已作为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亟待关注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摸查、防治目标和责任确定、监测预警和状况评估等行动方案,强化粤港澳三地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共同推动美丽湾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