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学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专家访谈: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10月09日 07:51:28  来源:人民日报
--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 严书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近日,记者就和谐文化建设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严书翰。
  记者:人类历史表明,社会变迁和发展总要有一定的文化来支撑和推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下功夫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请您谈一谈对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严书翰: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学者把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软实力主要就是指文化力。我们所讲的和谐文化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应当正确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方针和努力方向,把和谐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记者:那么,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严书翰: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并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
  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二是倡导和谐精神,形成和谐思维,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三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文化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道德支撑和社会氛围。因此,只有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记者:的确,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没有思想文化上的和谐,就难以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那么,当前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严书翰: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看,和谐文化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是继承古今中外关于和谐的优秀思想成果。这既包括从我国民族文化中挖掘和谐文化资源,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又包括吸收和借鉴国外关于和谐的优秀思想成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加强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增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 (记者 何民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