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共议建设和谐社会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吴 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对如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行了总的部署,其中之一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其执政的社会政治基础是群众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要不失去执政资格,就必须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有效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不断化解各种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本文从如何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方面略谈点滴体会。
  一、树立执政为民之心--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政得好”。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紧密的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出发点,是贯彻群众路线,实施正确领导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做到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只有情系民心,才会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办好民事。
  二、增强执政为民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物质基础、法制保障和精神支撑,还需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着重要培养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审时度势的“眼力”。《决定》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仍图谋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种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要求我们要擦亮眼睛、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觉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第二,处理矛盾的魄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需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磨擦,并且因此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潜在隐患。我们必须协调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通过深化改革和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来化解矛盾,要善于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群众情绪激化,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三,为民办事的动力。群众利益无小事,胸怀群众之志,倾尽为群众之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时刻充满干劲和热情,认真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的所想所需。如果我们对群众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漠视群众利益,不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对群众感情冷淡、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就有可能引发群众不满,影响工作和社会的稳定。
  第四,融合群众的魅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团结群众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统一思想;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与民水乳交融,情同手足,增加亲和力。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第五,科学发展的活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协调推进,尊重规律,不能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科学发展,发展才有活力,才能实现全面小康,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第六,依法行政的能力。学会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着力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陈旧的管理观念和方式,坚决杜绝过去那种单纯靠粗暴手段、搞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老一套,切实摸索和建立切实可行、催人奋进、以理服人的群众工作机制,要通过提高干部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干部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善于尊重科学的规律,努力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服务工作的本领和方法。
  第七,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贪污腐败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既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又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领导干部身负重要职责,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积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心中牢固构建防腐大堤,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廉洁从政,做出表率。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中以身作则,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效的感召,这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利党、利民也利己。
  “要给人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以教育、疏导、协调为基本方法,化解矛盾,统一意志,动员和团结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掌握执政为民之法--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
  邓小平同志说:“正确的主张必须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现实生活中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方法一,运用思想政治优势做好群众。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随着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成员分化出不同的社会阶层,各阶层由于各自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利益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各阶层群众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做好群众工作,并注意改变方式提高思想工作实效,即通过与群众促膝谈心、交流思想的方式,把灌输型变为交流型;注意倾听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变单方说教型为互动型;根据群众不同心态,不同场所,不同情景,进行引导性宣传,改革照本宣科的宣传方式,变本本型为随机型。
  方法二,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做好工作。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管理、村务财务越来越关心。因而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就能更好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方法三,身先士卒,带动群众做好工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困难面前先上,在利益面前先让,身先士卒,尽心尽职地为群众谋利益,那就能够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合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方法四,关注群众利益做好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始终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谋事想民、勤政爱民、办事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和生存需要。其中健全和完善社会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灾有所救,才能更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团结。
  方法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群众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同人民群众最接近的地位,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地接触群众,最容易了解群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任务,最终都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去落实,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和活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能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
  方法六,畅通言路、顺达民意,在群情欢洽中做好工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的愿望也日渐强烈,老百姓遇到烦恼事,心里有话,求助党政部门的意识在增强,因而积极寻找有效载体,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和利益表达通道尤为重要。我们应深怀爱民之心,与群众真情面对面,与百姓零距离 接触,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让群众畅所欲言、情通气顺,创建和谐的言论自由氛围。畅通言路,广讷民意,兼听则明,会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反之,渠道不畅,讳言忌听或堵塞言路,必会引发矛盾、激化矛盾,造成社会不和谐。近年来,一些地方设立的“市长热线”、“政府信箱”、“领导接访日”等方式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听取呼声要求的“窗口”,这种载体办好了,就能掌握市民群众关心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包括对政府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有利于促进行风和机关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
  方法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党的思想、理论、大政方针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事实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集思广益,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回到群众中去,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使之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认知--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使我们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深刻、更正确、更生动丰富,工作也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四、拿出执政为民之举--做好群众工作目的
  执政为民的标准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百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停留在纸上说在口上,而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9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65次常务会议和9月30日李学举部长主持召开的民政部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需要重点抓好的六项政策是:切实做好救灾工作、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做好财政资金足额到位、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和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把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难题作为“第一抓手”,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认真及时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企盼、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联系群众的知心人,困难群众的知情人,为群众解决困难的责任人,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作者单位:茂名市广播电视台广播文艺部 ) (Email:gdtv@sina.com Tel:13336533216)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