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论坛

建设融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与生活价值于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佛山市委 舒 悦
 
  顺德,作为国内工业化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在于“十一五”期间抓住契机全面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建设一个融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与生活价值于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从国际趋势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其意义在于追求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环保价值和生活价值(即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与协调式的发展,实现“生产的农业”--经济物质水准的提高、“生命的农业”--生态与环保水准的提高、“生活的农业”--村落社会文化与文明水准的提高。对于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顺德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遵循这样一种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
  改革开放之后,顺德农村率先发起工业化,以乡镇企业的形式推动了整个城乡的工业化进程,形成了著名的“顺德模式”。这可称为顺德农村发展的第一次大转折。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的乡镇工业模式的被否定,工业资源向开发区和城市集聚。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给顺德农村的发展带来了第二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农村虽然从主动发展的地位逐步退到了次要和服从的发展地位,但工业化成就反过来推动了顺德农村面貌的巨大改变,农村基础建设工程、教育卫生公共服务工程以及社会文明进程等呈现出巨大的进步,顺德农村实现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的伟大跨越。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过程中,顺德农村在经历着工业化的进程时奠定下强大的经济基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看到,顺德的发展仍然呈现一种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与农业所得到的相应的推动力度还不够强大,这构成顺德在新的世纪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特有背景。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全面实现农村与农业的现代化,将成为顺德农村发展的第三次转折。
  顺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村产业新发展,以城市化提升农村建设新形态,以经济国际化塑造农村发展新理念,以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向更高水平、更新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实现“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做到空间形态上城镇更像城镇,农村更像农村,社会形态上既保持农村岭南鱼米之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发达先进的现代文明,逐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具有顺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目前顺德农村建设与发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顺德因为有着雄厚的工业化基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较快,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扎实、条件成熟,但是,从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标准来看,从整个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看,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普遍存在并呈扩大趋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城乡建设规划还不够不协调、农村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等等,这些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科技含量少,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将以前人为因素与农业分离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生产服务等经营环节,还予农业,让农业产业链由单纯的生产向加工、贸易、服务一体化延伸。这就要求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来担当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实现产品生产标准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生产服务社会化。从目前顺德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其产业化经营程度与顺德当前的现代化工业程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相比,非常不相称。农业附加值、科技含量、产业链急待提高与完善。
  2、城乡贫富差距拉大,收入不平衡,农村中不稳定因素增强。
  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法手段,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增长。但与迅速崛起的、收入持续增长的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的低水平、慢增长特征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绝对值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已经存在差距,再加上农民收入相当一部分投入到再生产,以及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城乡差距比较悬殊,这是影响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在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3、城乡建设规划不协调,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通过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优化,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建设零乱,村镇建设规划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顺德现在一方面土地供求矛盾尖锐,征地困难,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闭置,浪费严重,特别是农村宅基地浪费严重,一户几宅或一人几宅现象相当普遍,相关的土地问题典型。
  城乡规划不协调和土地指标紧缺是造成农村建房严重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4、人的现代化程度低,村居文明水准不高,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
  由于“软硬”件建设不协调,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农民素质及其生活质量有待改善。在硬件上,农村面貌虽然发生较大改变,但城镇功能不够健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农村供水、排污、垃圾处理、文体等设施配套性和共享性较差,环境脏乱差问题较严重。从软件上看,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教育与培训,农村的社会教育设施、程度和水平不高,农民素质低,其文化、体育、娱乐等精神生活非常贫乏;没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由于农村“软硬”件投入尤其是软件投入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导致村居文明水准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出现。
  5、农村用地问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化,土地浪费严重化,征地补偿问题复杂化,等等,导致农村中不稳定因素增长,影响社会稳定。
  6、农村中“三合一”企业的存在,导致安全隐患、环境污染隐患和治安管理隐患。
  顺德民营经济发达,相当多小企业分布在农村,布局分散,且多属居住、车间、仓库同处一幢房的,不仅存在安全等诸种隐患,也影响了村容村貌,同时加剧了土地科学规划的难度。
  总之,我们必须看到,我区目前农村中遇到的问题,其实质是发展与和谐的问题。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权益的维护与失地农民的安置、农民的现代化、农村的治安管理与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解决,归纳起来就是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求和谐。
  二、新农村建设中着重解决的几项任务
  从顺德农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规划;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素质培训;推动农村环保生态式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尽快解决农村中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及其隐患等。分述如下:
  1、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走科技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由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来担当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实现产品生产标准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生产服务社会化。为此,政府有必要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高科技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从制度、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市场建设。对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节点设施、运输设施,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检测体系,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二,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规模经营、集中连片的种养大户,财政给予支持。
  第三,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支持有标准化技术规程与注册商标、产业特色鲜明、核心基地集中连片的种养业基地的大发展。
  第四,扶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顺德农村建成集具有地域水乡特色、历史文化民俗特色和休闲教育特色于一体的、集现代文明与自然古朴风貌于一体的村庄,充分挖掘农村所固有的生态价值、民风民俗乡村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其形态上更像乡村,功能上更像城市,把顺德农村建设成面向珠三角、面向港澳、面向国际的具有现代休闲观光和教育功能的农业生态基地。
  第五,扶持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进行补助;二是对提升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奖励补助;三是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对其科技研发、良种和技术引进推广等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对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改造要求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进行重点辅导和争取。
  第六,扶持和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产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带动能力较强、运作机制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七,积极发挥农村科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的带动示范作用。鼓励科技含量较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科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的涌现。
  第八,实施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第九,大力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把丰富的农业信息直接送到基层农户,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使农村在功能上具备现代城镇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准,形态上富有浓郁的岭南水乡农村的历史文化风貌。
  第一,抓好村镇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彻底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要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步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积极抓好新农村规划以及村庄布局与建设规划的修编完善,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农村住宅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考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和住宅园区、商贸园区、娱乐园区的综合布局,考虑村镇硬化、净化、洁化、绿化等方面的全面改善,做到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统筹安排,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协调。同时,村镇规划既要有别于城市规划,又要做到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体现文化内涵。
  第二,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引导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以农村实事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全面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的农村“三清”工作,保证农村河道能按周期基本疏浚一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以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绿”工作,使顺德农村在形态上富有岭南水乡风貌。
  第四,大力推进以保护和强化历史乡俗、历史建筑、历史民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历史文化建设工作,使顺德农村在形态上富有岭南乡村的历史文化风貌。
  3、切实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实现人的现代化,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市广大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的培训,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素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文明守法,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农民。
  第二,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自治化程度,激发农民自我教育与培训的动力。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要有一个载体先把他们组织起来,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这个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包括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农民是农业企业员工和合作社社员的主要组成成员。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教育培训员工的动力,而农民也有学习和钻研有关技术知识的要求。帮助和推动农业企业不仅对新录用的“农民”进行上岗培训,而且要选拔骨干到专业教育培训机构深造提高;帮助和推动农业合作社,聘请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充分利用顺德强大而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机制和政策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培训与就业问题。
  4、狠抓实事,统筹兼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以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促进社会和谐。
  第一,政府财政供给上有必要向农村倾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改变农村生存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为农民提高素质、增加收入创造必备的条件。
  第二,“建设”与“整治”活动双管齐下,重点解决农村垃圾等“脏乱差”问题,大力推进城乡环卫、公交、供水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村居收集、乡镇中转、区域集中处理的环卫体系,提高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
  第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加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深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
  第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顺德”等治安管理活动,大力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建设一个社会管理平安有序的新农村。
  5、实现农村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治水平,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大局稳定。
  第一,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维护和加强农民权益。农民村办企业,应该由农民占有的股份就给农民。新的建设项目占用了农田,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让农民持有股份。在不适合搞工业的地方,让农民在工业化区域占有资产份额,参与分配。农民的土地可以转让,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实现农民的资产性收入。通过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重组,让农民得到永久性收入。
  第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按照佛山市的统一部署,在农村财务引入第三方管理,这是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全新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把引入第三方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作为反腐治本抓源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把新农村建设运动转化为农村自发的、自我组织的、以鼓舞农民奋发进取意识和勤劳致富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自助致富活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融入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弘扬自治互助、勤劳进取、科学文明的现代新农村精神,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政府大力支持,但不包办。
  总之,顺德土地少、资源紧张,特殊的地域情况决定我们必须在借鉴其他工业发达地区所走的乡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寻找适合顺德特点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创设一个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新模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