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论坛

试论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广东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 付广平
 
  政党关系作为我国现阶段的重大社会政治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
  现代民主政治本质上是政党政治。政党是近现代政治史上最活跃、最有影响的行为主体。举凡政府的组成与更迭、权力的分配与行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几乎都离不开政党的介入和参与。不同性质和地位的政党,其作用和影响也不一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党与社会紧密关联、密不可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政党围绕国家政权这个中心展开的政治活动,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一)政党通过推动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各民主党派具有联系面广、智力密集的优势,可以团结各自所联系的社会成员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献计出力。
  (二)政党通过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和巩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各民主党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和建言献策推动和谐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增进内部和谐,密切同所联系社会成员的关系,使自己始终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三)政党通过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各民主党派具有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可以更多地代表和反映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引导所联系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动力,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二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领导、控制、组织或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特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分配为内容的政治关系。”(杨宏山.当代中国政治关系[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12.)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历史土壤和现实条件之中,具有中国特色,富含和谐精神。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不仅是现实的必然要求,而且具备“充分必要条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合”思想为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历史文化条件。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孔子的《论语》明确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不是盲从附和,而是“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合”思想强调世界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生。由于“和合”思想反映了事物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几千年来,“和合”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贯穿于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和辩证处理之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处理彼此关系时“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和谐提供了历史文化条件。
  (二)各政党对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为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政治思想基础。政治纲领是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我国各民主党派历来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概括起来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这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宣告以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作为政治纲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各民主党派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纲领,但基本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致的。指导思想是政党的生命和灵魂。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样,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政治纲领的一致性和指导思想上的共同性,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理想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为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诤友挚友关系,彼此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扎,而是按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通过“协商式民主”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各政党之间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某些具体利益的矛盾,这既有利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形成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又有利于避免多党竞争、互相倾扎造成的政治动荡和一党专制、缺少监督造成的种种弊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而言,必须着力处理好三大关系 :
  (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虽然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别,但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党际关系上与共产党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而是把党的政治领导寓于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之中,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协商讨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使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各民主党派的共识,变为共同奋斗的自觉行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特点,也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自1948年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以后,各民主党派在选择多党合作制度的同时,就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对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赞同,是对共产党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肯定,是对在共产党领导下可以实现其政治意愿和利益的确认。“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动摇了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抵御西方多党制的影响。
  (二)互相监督的关系。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善意的、建设性的。这与西方政党制度中反对党和在野党以执政党为对立面搞权力制衡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最怕鸦雀无声。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共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民主监督既然是互相监督,那当然也包括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民主党派并没有天然免疫力,只有对别人实行监督的权力而无接受别人监督的义务。民主党派领导体制具有专职与兼职结合的特点,领导班子与工作班子又呈“两张皮”状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难度更大,加之其上级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往往不到位,因此共产党也要加强对民主党派的监督,督促民主党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
  (三)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除了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外,在政权中还存在执政与参政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权利,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广泛吸收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加强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参政党履行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途径和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体现。当前,在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中,要按照中共中央2005、2006年两个5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党内外干部的选配符合规定的比例。要充分发挥党外领导干部的作用,保证党外领导干部在其位、主其事、负其责,对分管的工作真正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党外领导干部要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积极参与集体领导,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形成决定坚决执行。
  (作者系民进广州市委秘书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