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论坛

关注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梅州市委 王莉玲
 
  【摘 要】 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够和谐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建议党和政府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从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教育公平。建议学校要丰富和深化和谐校园内涵,建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表明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各参政党,应深入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发挥民主党派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优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本人认为,教育公平问题应成为我们民主党派目前关注的课题之一,结合国家和本地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出谋献策。
  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公平一样,.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机会公平的本质体现,主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保证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对大多数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对社会而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也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民心工程。构建和谐教育,要让每一地区都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不要让优质教育资源仅被少数地方的少数学校垄断。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硬件、软件及教师收入差距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以我们梅州市为例,斥巨资兴建东山教育基地,东山中学预计高一招生六十个教学班,相当于三个县重点中学的办学规模。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名校效应,大大增加了优质学位;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薄弱学校师资流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加上教育惩戒功能丧失之后的今天,弱化了学校权力,颠覆了教师的应有权威地位,丧失了教师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束缚了学校和教师们的行动,助长了学生特别是犯事学生的“娇骄二气”,催动了畸形心理的恣意萌发,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难上加难,生存都面临危机,何来发展?同样是公立学校,大学任教的教师与中小学任教的教师、不同区域任教教师的收入差距悬殊过大。例如,一位老师今年从梅县某中学调到梅州市某中学任教,工资收入由原来的1600元马上涨为2400元,这是由不公平分配造成的,不利于调动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以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是社会不够和谐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
  怎样破解教育不公平的难题?关键还是靠党和政府。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谨向党和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一、 党和政府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从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教育公平。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二、 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无形之手”的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当然,这需要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来保证各级政府足额及时拨付各项教育事业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教育事业经费现象。加快落实统发教师工资的步伐,着重解决教师收入差距悬殊过大的分配不公问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因分配不公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 设法避免从教育专制的极端走向教育自由的极端。现在有不少学校把“以人为本”缩为 “以生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忽视了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也需要人文关怀。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关注,但对教师因压力过大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社会忽视了。据有关资料显示:“心病”正成为中小学教师健康头号杀手!在提倡教育民主的同时,应适度强化学校权力,重树教师权威,落实过错惩罚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惩罚威慑。例如,恢复学校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等处分的权力。如果学生超出了思想教育的范围,比如,多次殴打师生就属于绳之以法的问题,就应该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要让学生知晓哪些行为属于过错行为,哪些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更要让学生知道违纪后必须接受惩罚,违法犯罪后必须接受严厉惩处。当一个人心中拥有惧怕时,他的行动就会变得谨慎,每做一件事时,都会三思而后行。因此,我们在强调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惩罚的作用,因为丧失了惩罚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在这一点上,当下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是过于强调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必要威慑的价值。
  四、 建设和谐教育,必须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提高办学水平、缩小办学差距、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其次,要建设一支和谐的团队,要有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校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并尊重、信任和善待每一位教师;教师之间也要谦虚礼让、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形成一个创业干事的和谐团队,为培养和谐型人才做出表率。再次,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丰富和深化和谐校园内涵,建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②彭功军:《论和谐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总第375期
  (作者:王莉玲,广东梅县高级中学教师,民进梅州市委员会统战理论研究会成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