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 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论坛

多党合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25
字体: [大] [中] [小]
民进河源市支部 骆丁光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逐步变成现实的决心和信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及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党中央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任务,制定了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更加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体制。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的战略成果,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中共执政党进行了艰辛探索。为了实现经济协调、政治和谐,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执政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理念,第一,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民主、富裕的社会,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表明中共作为执政党清醒地把握住了时代特点和人民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第二,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表明中共清醒地把握住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第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表明执政党治国理念的完善。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中共执政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必将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全球化的世界。当人们在经济上携手竞争的时候,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就成为人类共同生活的政治需求。随着世界多极化和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国内潜在的或是已经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26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社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家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为了避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为了在多样化的社会中保持执政党的有效领导和有效执政,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与和谐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合理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使全社会形成合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新主题。
  二、中国政党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逻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是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政党,其价值追求必然是要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个人将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由此而来,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是以独立的、分散的个人利益为主,而是以在独立的个人利益基础上整合出的民众根本利益为主导的。在当代,就表现为人民向往以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政治民主、行为规范、运筹得当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高低。在政党政治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和完善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当代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处于社会的政治轴心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第一,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角。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党在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各国政党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个中心纵横捭阖,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同美国研究政党问题专家理查德•S•卡茨所说:“现代民主是政党民主,在西方看来,作为民主政体基础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实践都由政党所创造,没有政党,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当代中国,政党是国家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主体。在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中,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及其管理,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当然的轴心。
  第二,政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学,政党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的规定性而形成的政治组织。这种规定性决定政党的性质,它往往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于中国政党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先进性是不会改变的;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其进步性与广泛性特征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中国政党的规定性为它们提供了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责任的合法理由。然而,历史是前进的。政党只有按照政治运行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履行自身职责,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中国政党来说,必须尊重自身的阶级规定性和历史规定性,一方面不能轻易改变自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应该依据历史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逻辑,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顺应时代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执政党和参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中国政党具有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责任的能力。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政治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在国家层面,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国家机器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二是在社会层面,主要任务是赢得社会的支持与拥护。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命到来之时,中国政党在这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便凸现出来。在国家层面,执政党可以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提出有关社会发展总方向或基本的政策主张,确保政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下巩固与发展。在社会层面,政党可以集聚和表达民众利益,处理好各种政治关系,争取各方面利益的满足和政局稳定,此外,政党可以通过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动员,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和社会政治秩序,以有组织的方式传播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意愿。
  三、中国政党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捉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体现了我国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了党和国家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构建了和而不同、资源兼容的政治资源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中国政党制度则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征。所谓“和”,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所谓“不同”,即各政党都是独立的政党。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先进性特点,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不同利益群体,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特点。“和而不同”,就是各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谐社会需要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体系支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是一个强大的政治资源体系,各种政治资源的兼容、互动,贯穿于这一制度运作的全过程。各政党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分工合作”、“统一运行”,从整体上达到一致与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第二,中国政党制度规范了政党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政党行为是否有规则对社会政治发生着重大影响。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国家宪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政党的行为规则,明确了各政党的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党合作的原则、方针、内容和程序,保证了社会政治主体行为的规范有序。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五号文件 ,进一步规范政党行为,以保证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认清责任,找准位置,履行职能。
  第三,中国政党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运筹得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一个权力、利益逐渐分化的多中心社会,如果只有合理的社会资源体系和社会规范,没有高明的政治运筹,社会仍然难以和谐,甚至于会浪费资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调节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时,协调自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利益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一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广泛的代表性,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民主通道”,使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释放,实现了最广泛的政治参与;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经常性的政治协商,使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之中,实现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特别是通过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帮助执政党和政府提高治理社会的能力,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人民的意愿,实现了国家政治的民主化。
  三、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社会,它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变革的和谐,发展的和谐。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这实际上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从政治发展学的新思路,把发展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用政治发展学的新思路来看,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键在于强化政党体系,提高政党制度运作的有效性。政党制度运作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为政党发展和完善国家制度体系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政党依法运作和驾驭国家制度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政党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强化自身体系,开发政党功能,提高政党政治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政党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扩大对现代国家与现代政治的影响力,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党体系,扩展政治空间,充分利用政治资源,不断提升党际关系的和谐性,同时要加强政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参政能力和运作、治理水平。
  民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模式,它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统筹全局,兼顾到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民主通道”。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集中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扩大各界人士的有序参与,拓宽社会政治利益表达渠道。
  四、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政党建设是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政党体系的主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各政党建设,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
  第一,明确政党责任,适应历史要求和人民选择。现代政党责任是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现实选择密切联系的,政党不仅仅是本阶级的利益代表,而且应该是领导和影响国家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政治力量。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家欣欣向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生活主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作为引领国家与社会生活发展的责任主体,中国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为此,中央五号文件指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必须明确自身责任,适应历史要求和人民选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心同德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贡献。
  第二,找准政治生态位,提高执政能力。政治生态位是政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只有找准生态位,才能较好地履行政党职责。“生态位”是指生态要素在生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生态位相对固定,但又会因环境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生态位”概念用于政治学理论,就是说,不同的政治要素,适应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各自寻求适于自身发展要求的生态位置。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政治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政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各民主党派由“民主政党”到“参政党”,社会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历史性转变,要求中国各政党找到最适于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政治生态位,按照这个生态位的要求规范党的运作,提高政党能力。与执政党的生态位要求相适应,中国共产党一要增强执政意识,转变执政观念,坚持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二要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要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与参政党的生态位相适应,各民主党派首先要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与共产党真诚合作,在参政议政活动中突出政治性、参与性和合作性;同时要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参政、民主参政、依法参政,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第三,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执政党建设是指共产党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参政党建设是指各民主党派要按照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与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的生态协调关系相对应,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也是一种交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不仅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也取决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由于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在搞好中国政党建设方面负有更多的责任。按照中央五号文件要求,中共“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各政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不辱使命。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所要求的那样,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