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香港回归十周年 > --粤港合作--

一次区域经济腾飞的实践预示着乾坤挪移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3
字体: [大] [中] [小]
除了京杭大运河,像漓江和湘江这样有两头出口的内河并不多见,这得感谢2200多年前秦始皇建的灵渠,它使湘江、漓江、珠江通畅无阻,形成了内河和海洋的环抱圈,这个环抱圈一抱就是小半个中国。
  曾通过灵渠而在历史上获得中原经济、文化哺育的岭南,在最近20多年,从广东先行一步开始,已形成一个代表中国发展标高的发展极。现在,这种发展携海洋之风,正由南向北反哺,这就是泛珠合作
  泛珠合作的9+2体系,把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与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中西部发展中省份,加上香港、澳门这样的国际性城市,形成一个包含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体。
  2000年岿然不动的灵渠,又见证一次区域性的大转折。
  历史上,灵渠曾实现了一个帝国扩张的愿望和民族融合的梦想;现实中,灵渠成为中西部经济腾飞又一个象征性走廊。
  据《南方周末》消息,一年前,广东党政代表团为泛珠合作到广西考察时,专门到灵渠参观。有观察者敏锐地注意到,站在灵渠刻碑两边,两广领导人牵手合影。
  历史何其惊人的相似,2000年前的强大帝国和现在正在崛起的中国南疆,在不约而同地选择一个标志点--灵渠。
  古老的运河,正在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灵渠所代表的沟通,给不同水平的地区带来共同发展的途径;沟通产生的能量,刺激着一个区域经济的腾飞。而由腾飞的愿望产生的美好构想,将再现一次对南岭的跨越。这次跨越,将展示出中国南部和西部经济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
 
  大沟通:灵渠打破地理阻隔来开启两个流域文化与经济交融的大门,泛珠合作则打通行政壁垒来开启长江珠江流域市场一体化进程
  传承历史,会令人产生很多充满深意的联想。
  同处岭南的两广进行经济合作是容易理解的,但一般人很难把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放在泛珠9+2体系内,与珠江流域联系起来。
  事实上,这种联系2000年前就产生了,产生这种联系的,就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有一点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灵渠是打破五岭的地理阻隔来沟通长江、珠江水域,开启的是文化与经济交融的大门;今天的泛珠合作,是打通行政壁垒、经济共赢的宏大社会实践,它开启的是两大流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这种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目标是在市场条件下各地区互惠互利,把省界区域概念最小化,统一市场、统一产品、统一对外竞争,形成区位竞争优势。
  曾有一种担心,认为这种起点不一致的合作,会使落后地区成为发达地区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形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反而拉大地区差距。灵渠所能提供的历史借鉴,能让我们打消顾虑。
  历史上,灵渠的沟通作用,使区域内产生有规模的经贸往来,使本来落后的岭南地区在短时间内获得中原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这点来说,包含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泛珠合作,是完全能通过创造混合型的区域发展形态,去实现市场一体化的构想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被捆绑在一起,在高度沟通的经济互动中寻求共同发展的途径。
  2000年前,五岭南北的沟通方式是灵渠里源源不断的湘漓水,今天,中西部地区与珠三角的沟通来自于自由流通的市场。
 
  大转移:用平等互利的方式去实现产业转移和资源互补,彼此扩展发展空间和获得发展所需资源
  历史上,富庶繁华的中原地区是南疆人向往的地方,灵渠的建成,帮助中原先进文化向南疆的辐射,满足了这里人民的这种向往。现在的珠三角,也是其经济发展魅力辐射所至的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经济落后地区普通人心目中天堂,就象当年香港是普通广东人心目中的天堂一样。到广东打工,攒资金、学技术,回家乡创业,是近年来流行的模式,这种劳动力流动的趋向,使泛珠三角模式能得到受辐射地区的认同。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00年里曾经在灵渠上出现的从北往南的人口迁徙,那虽然是帝王们强迫式的迁徙,但对于相对落后的南疆而言,迁徙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缩短了本地人民的探索时间。
  时间进入21世纪,一场规模更大、意义更深远的转移在进行着。曾接受了中原文化熏陶、又融通了海洋文化的广东,在经过上世纪末20多年的发展后,开始充当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输出端。这种输出是一种产业转移,也是对西部开发的主动探索。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新农村政策实施、农村劳动力价格提升,曾为广东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制造业发展空间受到挑战。
  曾经,香港经济在高速发展后遇到发展空间小、生产成本高时,就把制造业转向广东,使广东本地产业升级,成就了广东崛起。广东遇到能源和自然资源受制约的问题时,自然也想到了利用地缘经济的关系,在发达的本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用平等互利的方式去实现产业转移和资源互补,彼此扩展发展空间和获得发展所需资源。这表明,当一个地方的崛起遇到瓶颈时,如果有一种解决方式存在,那就是沟通。前后2000年如此,岭南与岭北如此,香港与广东如此,一个小地区和另一个小地区也可以如此。这种合作方式所产生的混合型区域发展形态,通过互通有无、市场配置资源,在区域内外实行自由贸易,突破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梯度依次发展模式,使那些拥有充分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地区克服区位劣势,共同发展,甚至后来居上。
 
  大构想:现代版灵渠--湘桂运河,是湘人再次沟通湘江向南坦途的梦想
  泛珠合作的前景,刺激起寻求崛起机会的地区人们的兴奋,住在湘江下游的人们,就因此对灵渠产生全新联想,提出建设湘桂运河的庞大构想。
  2000年前,面对湘江,桂北人期盼能驾自己的船顺水向北,过城陵矶、走长江、出东海;千里之外的湘北人也远望漓江作着同样的梦想,梦想能逆水南下,走漓江、过珠江、入南海。灵渠让这种期盼和梦想变为了现实。灵渠建成后的2000余年间,湘江上从未断绝过广西船的帆影,唐朝长安城东的广运潭港口,停泊全国各地朝贡的船只,来自始安郡(今桂林)和南海郡(今广州)的河船就经常出现在那里,这些吃水浅的河船,显然是经灵渠北上的。但2000多年的湘桂通航却于1975年停止了,在同年建成的湘江上游第一坝永州东安电站大坝的后面,再没见过广西船的身影。
  不久前的一则消息,透露出湘人一个惊世梦想,勾起湘人对广西船重上湘江的期盼。中新网湖南2006年11月8日电:古灵渠淡出历史后,现代版灵渠--湘桂运河进入人们视野。记者从刚刚完成的《湘江航运发展规划报告(送审稿)》中获悉,远期的湘桂运河规划将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实现全国航道联网。湘人构想的湘桂运河,将建设和改造二十五个梯级航电枢纽,实现湖南衡阳以北2000吨级航道接长江,衡阳以南1000吨级航道通过漓江连接西江。西运河方案:由永州苹岛沿湘江而上经全州至灵渠下游4km处的贺家塘开人工运河,经田洞至太史庙穿越分水岭,再经铁路村与灵渠汇合,进漓江汇入桂江,全长369km,其中开挖人工运河32km。东运河方案:由苹岛经潇水至道县入永明河,在江永县白岭岗开挖人工运河跨越分水岭,至桃川县螺丝岭入恭城河,在平乐汇入桂江,全长332.2km,其中人工运河42.3km。构想中的这条运河将投资550亿元,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年发电收入20亿元。建成后,运河将惠泽湖南、桂林、梧州的50多个县市、4千多万人民。湘人希望通过这个远景规划,建设秉承灵渠一脉精神的湘桂运河,再次沟通湘江向南的坦途。
  在没有太多机械工具可以改变社会格局的年代,灵渠塑造了一条经济带,其影响力深达2200余年,至今不休不止,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人类的天性富于梦想。然而,回首人类历史,充满梦想的年代和岁月何其之少?在饥饿的痉挛中,在烽火连天的流离中,在政治动乱的恐慌中,所有的梦想都会萎缩。今天,泛珠合作的创意、湘桂运河的梦想,和我们其它很多强国梦一样,标示着我们正进入一个和平发展、充满想象和决心的时代。
  灵渠,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告诉我们:不管什么理想,都有变为现实的可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