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民进在广东 > 四、纪念征文

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2
字体: [大] [中] [小]
--纪念“五.一”口号发表六十周年
民进珠海市委  陈文佳
 
  摘 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过程中,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制度。构建更加完善和谐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必须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关 键 词:和谐政党关系;政治发展道路;参政党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需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社会进步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民主政治是这个文明发展的主要形式,政党政治又是这种形式的基本内容。政党的产生、政党关系的互动及其政党制度的确立,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政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表明,它是民众参与政治、沟通民众和政府联系的桥梁。民主政体国家的政党及其相互关系的和谐,对于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民主的发扬、对于运用社会公共权力为人民造福,是非常重要的。世界政党制度和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表明,政党关系是否和谐,对社会的进步、安宁、祥和影响深远。
  政党关系的和谐主要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有效和充分的表达,政治体制的巨大包容性,政党之间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求同存异以及对矛盾化解采取协商的态度等等。当政党之间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政治纲领的尊崇和根本利益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分歧甚至是冲突,政治权益只能是永恒的竞争和不断的冲突,霸权主义对国家政党和政治的“移花接木”势必造成人为的冲击而引发社会动荡。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不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所造成的。
           中国国情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保障
  政党的政治发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都要受到这个国家基本国情的制约,都与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相适应,否则就冲突。中国的政党制度则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当几千年封建统治寿终正寝,历史的钟声敲醒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迷梦,人民把它送上历史断头台的时候,“五一”口号的发表,新民主主义中国缔造了独特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历史的洗礼和前进的风雨之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它的确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利于民族振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政党和政党关系;和谐的政党和政党关系,则需要和谐的政党制度予以保证。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不仅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且为政党制度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
  和谐政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不断巩固和加强;需要我们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指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根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这个基本政治制度,把社会主义和谐的政党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灵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的灵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发展道路,体现这个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主体--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坚定信念和不变情怀。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高度重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发展了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它为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胡锦涛同志提出: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必须把握好的几个方面:“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这“四个既要又要”是坚持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正确处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发展多党合作理论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更加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将更加丰富。
  2005年2月,中共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定并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重点是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理论观点及政策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确立以来,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深深植根于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畅通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当今世界独有的一项政党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很好地将共产党领导与多党派合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与广泛政治参与的统一,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
  《意见》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职责。  21世纪初的中国,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依循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广大中华儿女殷切期盼并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民主党派要想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在社会发展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多元化的现实面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真正把自己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很好地总结这半个多世纪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很好地总结这半个多世纪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经验,很好地总结这半个多世纪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得失,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参政党建设规律出发,建设一个高素质参政党。
  胡锦涛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希望各民主党派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的优良传统,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为此必须要提高、打造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