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携手同庆百年华诞 同心共创复兴伟业 > 多党合作 民进记忆

罗元:我与扶贫第一书记罗文干“殊途同归”的故事

信息来源:民进河源市基层委员会 时间:2021-06-30
字体: [大] [中] [小]

  

  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秀河畲族村是广东最北端的少数民族村,也曾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以来,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副科长罗文干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2020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2021年2月25日,罗文干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罗文干是我们河源罗氏家族里的优秀子弟。他受奖回来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祝贺他,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我跟他相识近二十年,2016年他初去秀河畲族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我正好因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常去他那里。在那个贫困而又落后的小山村里,我多次看见他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指导村民耕种;在泥泞的山路上走访村里的每一个贫困户;在山村寂静的夜晚伏案沉思,为秀河村寻找脱贫之路工作到深夜。我和他都是从事城乡规划工作,经常走到一起喝茶聊天。虽然我只是参政党的一员,但我这个民进会员跟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罗文干却是“心心相印”,很多的事情都能想到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交流如何对秀河村进行规划设计,小学如何提升环境,沿街如何整治修缮,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打造。

  他改变乡村的思路和做法对我启发很大。比如他一到村里,就认真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在深入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秀河畲族村有3个优势资源:田地、水库、油茶。为盘活资源,针对水库,罗文干邀请技术专家,引导致富带头人养殖淡水鱼。看到成效后,村民们纷纷效仿。针对田地,他通过培育良种提高产能,号召村民利用荒废的田地种植莲子、富硒米。他带领打造的南蛇坑油茶抚育场、角塘坑水库等五大产业基地,5年来为村民增收500万元。2020年底,秀河畲族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600元,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6750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21557.74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从2015年2600元到2020年以后每年65万元翻百倍的大跨越。

  我从心底敬佩他,我想,虽然我所熟悉的罗文干只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共产党员,但在他身上却展现了共产党人吃苦耐劳、扎实肯干、开拓创新、甘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在他的影响下,2018年以来,我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和平县梅径村,为老家的脱贫致富尽了一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获得了民进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先进个人”表彰,于2021年4月12日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并捧回了奖章。获奖回来的那一天,罗文干为我接风,戏谑道:“我前脚去北京,你后脚就跟着去了,你是民进会员,我是共产党员,但我俩获得的荣誉都是全国脱贫攻坚奖项,真可谓‘同心同向、殊途同归’!”

  我很认同罗文干说的这句话,因为在参与家乡脱贫奔康的工作中,我的很多规划设想也是和他在交流讨论中受到了启示和影响。

  梅径村人口不到二千,由于种种原因,历来贫穷落后。村集体没有收入、没有文化设施 ,村小学也破旧不堪,因此,被广东省定为省级贫困村。如何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梅径村变得富绕美丽?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我想通过我的专业技术把梅径村规划建设成一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罗文干,他很赞同我的设想,并专程来梅径村指导考察,对我们村的扶贫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之后,我主动找村两委,建议梅径村的发展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纲,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梅径村八山一水一田的地理特点,把全村七平方公里村域面积进行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我还向村委提交《振兴梅径村的发展方案》,提出通过文化旺梅径、经济兴梅径、促进梅径全面振兴全面永续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得到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一致赞同。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一切关系和途径推介梅径村,在河源的首届茶文化博览会上,我专门为故乡的土特产品做了一个展台,向外界“推销”粮溪绿茶。最让乡亲们自豪的是,在那次博览会上,小山村的产品引起了时任河源市长叶梅芬同志的兴趣,自掏腰包购买了村里的茶叶,并且叮嘱乡亲们一定要好好地宣传推介家乡的土特产品。

  罗文干利用所学规划建设专业知识以及原工作岗位经验,结合畲族文化特点,率先在全市省定贫困村中部署村庄设计,规划出“美丽秀河,七彩畲乡”蓝图,建设畲族风情馆、家训馆、民俗馆,以此展示畲族文化。在他的启发下,我灵机一动,产生出了把村祠堂打造成古村客厅的想法。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村民进入城市,故土情怀日渐淡泊,祠堂凝聚乡民的功能也越来越淡化。如何让祠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成为我那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在第一次召开的径背自然村理事会上,我第一个建议就是把村祠堂那幢围龙屋改建为全村客厅,重新修葺。按照径背围龙屋的特点,在保存其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将围龙屋改建设成集宗氏活动、客家文化展示、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同时设有村史馆、农耕长廊、农家书屋和梅径民俗龙狮馆等。为提升古村客厅的文化品位和影响,我还特邀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会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罗杨为古村客厅题牌匾。在整个修复工程中,我个人捐赠的资金和物品总计差不多30万元。村祠堂改建成古村客厅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成为重拾邻里亲情,维系乡村稳定,张扬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梅径村“古村客厅”规划入选和平县“古村客厅”公益设计项目选取的首批五个试点之一,成为展现新农村新面貌最佳阵地。

  通过对乡村的不断深入调查,我越来越感觉对于乡村的扶贫,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物质上,思想文化的扶贫有时显得更为重要。有了一定的文化思想,就会增强村民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增强村民的法律自治能力。为此,2018年初我向村委提出打造“全省第一个法治主题公园”的建议,建议利用村委前面的那块晒谷场,建一个法治公园。这一建议得到村领导班子以及驻村干部的支持,最后由我拿出规划设计方案后,争取资金由政府出一部分,向外出乡贤筹集一部分。2018年3月,梅径村“法治主题公园”全面动工,整个公园占地面积1500 平方米,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四维八德”为主线,用石头刻上具体内容,用石雕演绎孝、忠、义、仁、廉的故事。法治主题公园还建有宣传长廊,有颜氏“36字”廉政官箴、有村规民约,也有新时期法律知识宣传。充分体现了客家传统文化习俗和客家人务实、包容、团结的文化精神,让村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法律知识,有效引导村民悟法、知法、懂法、守法。也许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梅径村近年来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道干净整洁,邻里关系融洽,乡风文明和谐,村民法律意识提高,违法乱纪的事例少有发生,成为全市以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先后荣获“中国古村客厅”“广东省法治建设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虽然我在参与梅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心里明白,我之所以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家乡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受了罗文干的影响和带动,是罗文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为参政党的一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当下吹响乡村振兴号角的背景下,虽然我们不是主角,但只要我们用心参与、用情参与、用力参与,努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就会有戏,有好戏,有大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