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强化政治担当助力脱贫攻坚 > 学习体会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国方案——以佛山经验为例

信息来源:民进佛山市委会 时间:2020-07-22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指导下,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所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中,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国方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为世界扶贫提供中国经验与智慧。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根据数据统计,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科学论断,是因时施策、循序渐进、统筹结合的理论指导,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理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出了作为共产党领导人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决心意志、胸襟格局。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往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减贫成为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减贫,对全国减贫贡献率超七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精髓的体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

  一方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基于减贫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巨大等社会实际作出的战略安排,体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然而截至十八大召开,中国还有近亿的贫困人口,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战略。到了十九大期间,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中国减贫取得重大成效,但一方面国内仍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存在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另一方面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巨大,相对贫困、边缘贫困与返贫等问题可能将长期存在,于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都是基于国情的准确判断,寻求的都是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体现。

  另一方面,脱贫攻坚重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全民小康;乡村振兴是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更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是脱贫攻坚的延续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开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重点聚焦绝对贫困人口,切实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面对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新思想、新方略。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人口收入,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减少相对贫困人口,防止脱贫人口再次返贫。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对脱贫攻坚的延续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实现扶贫工作常态化。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是践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更是中国反贫困工作进程不断深入推进,贫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乡村振兴的佛山案例

  在践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上,佛山作为珠三角经济强市,佛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良好工作成效,并形成了值得研究的佛山经验。

  (一)助力脱贫攻坚的佛山案例

  佛山积极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及省内精准扶贫工作。佛山省内对口湛江与云浮,省外对口凉山扶贫协作,自2017年国家开始对扶贫协作工作开展考核以来,佛山连续3年综合评价为“好”,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工作经验则获全国推广。2019年10月,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还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始于2016年8月。3年多来,佛山市累计向凉山派出48名党政干部、335名专业技术人才;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4.25亿元,仅2019年度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便达7.27亿元,比2018年增长6.13%。此外,佛山还积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凉山捐资捐物708笔共876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总额比2018年增长51.86%。经济强市源源不断的人才、资金支持,为当地群众解决了饮水、取暖、安全住房等问题,有力协助了凉山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目前,凉山州累计实现1772个贫困村退出,80.1万贫困人口脱贫;11个国定贫困县中,雷波、甘洛、盐源、木里等4个县成功脱贫摘帽。

  佛山举全市之力做好对口帮扶凉山脱贫攻坚,用绣花功夫,精准帮扶凉山,形成了从安全住房、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教育医疗、携手奔康、文化体育、社会帮扶等方面的综合帮扶格局。在佛山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下,凉山州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佛山在凉山的400多个帮扶项目,成为了凉山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佛山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反贫困工作即将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首次全民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还有一批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广东佛山紫南村通过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给出了答案。紫南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虽然地处珠三角,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因素,紫南村以往人均分红仅有846元,较低的人均收入,缺乏发达的产业,紫南村当初在珠三角中属于较落后的穷村。然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团于2018年走进“全国文明村”广东佛山紫南村时却发现,十年来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紫南村集体收入由930万元跃升到1.1亿元,增长11倍,村民人均分红由每人每年846元提升到1.08万元,增长12倍。2013年以来,紫南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广东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最美村镇”等荣誉。

  央视的采访及紫南村的屡获殊荣充分证明了紫南村乡村振兴获得了成功,经验得到了认可,而村民中流传的俗语“不怕没钱没楼,就怕你没有紫南户口”也充分证明了村民对这种发展变化的认可与自豪。究其根本,紫南村发生这种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就是践行了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彻底改变了该村村民收入低、产业较落后的面貌,村民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佛山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的积极意义

  对口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形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积极实践,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科学性,有效助力了中国2020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紫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给中国其他广大相对贫困农村地区践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尽管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之前的紫南村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贫困村而言,是属于富村,但在珠三角却是属于穷村。它与全国更广大的农村地区相同:摆脱了贫困但并不富裕,在区域中处于相对贫困的位置。这种区域发展中的相对贫困正是我们扶贫攻坚决胜阶段容易忽略,且今后应当予以重点关注的。

  无论是助力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实践,归根结底都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群众收入及生活水平。这有助于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贯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只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在农村地区摆脱贫困之后,继续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发展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彻底摆脱贫困代际传递魔咒,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如何阻断扶贫代际传递

  贫困的发生总体上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结果,但具体到每个贫困个体,贫困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直接致贫原因有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因死致贫,另外还往往由于缺土地、技术、资金,以及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交通不便、区位较差等因素共同影响。

  这些综合因素导致的贫困如果仅采取直接生活补助的形式,虽然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看,致贫因素依然持续笼罩在贫困人群头上,原有贫困人群很可能在政府撤去扶持后快速重新返贫。因此,如何彻底斩断穷根,避免贫困挥之不去,甚至代际传播,这既是扶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方法论述,精准施策,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比以往“大水漫灌”式相对粗放的扶贫方式,强调精准的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基于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内在发展能力提升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从根本上拔除穷根的治本之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当中既有对十八大以前扶贫经验的继承,也有创新与发展,形成了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中国经验。现结合佛山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概括性分析这种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中国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等论述。全民脱贫、全面小康都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前提下取得的成效。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强大动员能力等制度优势都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阻断扶贫代际传递的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东佛山紫南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之一正是坚持党建引领。紫南村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工作,制定村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公开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引进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党员积分量化考核体系、建立村级直连工作队等多个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团结合作、敢打硬仗“两委”班子,紫南村书记潘柱升更是获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在对口凉山扶贫协作中,佛山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一一帮助凉山州脱贫致富。一方面派出得力党员干部,增强帮扶地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另一方面佛山5区、16个镇(街)、11个村(社区)分别与凉山11个县、22个乡(镇)、11个村建立“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区县结对帮扶全覆盖,以及乡镇、村村结对的积极探索。

  (二)加强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抵抗风险能力

  贫困地区及人口出现长期的贫困,甚至难以摆脱贫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抵抗风险能力极弱。贫困地区及人口往往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第一产业作为主要谋生的手段,这种生活方式及产业机构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大,在市场经济规律面前相对脆弱,更还有一部分人口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扶贫措施,在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兜底脱贫、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医疗救助帮扶等方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种方式极大提升了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抵抗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等致贫问题的能力。

  山高坡陡,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凉山州不少贫困山村面临的最实际困难。受传统居住习惯影响,广大贫困群众居住在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的高山上,改善贫困村民住房条件,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了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的的首要任务,截至2019年底,佛山共援建安全住房6644套,让27680名凉山州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困难群众搬迁之后,下一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说:“乐业才能安居”。佛山一方面积极鼓励凉山州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劳务协作工作,帮助贫困户就业,提高凉山贫困户收入水平。目前,凉山州实现了在家务农的劳动100%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100%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仅2020年1-4月,凉山便有5030名凉山农民工到佛山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78人。此外,佛山将贫困户口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保,多措并举有效加强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抵抗风险能力,凉山州广大贫困群众迅速脱贫。

  (三)提升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就是要提升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不能仅靠保护性扶贫措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开发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采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方式,精准施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为贫困地区充足的人财物保障,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有力提升了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人口及地区脱贫致富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产业基础薄弱,是凉山贫困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贫困县产业无规模、缺技术、少资金、少市场,无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贫困村民脱贫。佛山把产业帮扶放在重要的位置,从做大做强贫困县产业入手,通过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引入龙头企业和培育经营主体等方式,共同发展蔬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造血式扶贫的好路子。为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佛山不断夯实凉山州基础配套,建设标准村道,实施饮水工程,完善垃圾收集设施,新建文体场所,安装高标准路灯,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及企业投资环境。2018年,佛山在凉山投资注册落地24家企业,实际投资额逾14亿元,2019年新增投资落地企业29家,新增投资额29.11亿元。此外,佛山启动了“百企帮百村”行动,大胆探索村企结对模式,动员110家佛山企业与凉山110个村结对,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到凉山直接建立生产或加工基地,推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提升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坚持共享发展成果,调动全民参与发展热情

  中国面临消除绝对贫困与降低相对贫困的艰巨双重任务。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不仅巨大的城乡发展差距让广大脱贫农村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而且相对贫困人口问题容易被忽视。城乡及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作为贫困产生与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渐凸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共享发展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激发更多群众的积极参与,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

  经济强市佛山积极投入人财物对口帮扶落后地区凉山是共享理念的体现,佛山紫南村在乡村振兴成功实践中同样依靠了共享理念。佛山紫南村在发展中坚持全民参与,发展成果共享。一方面通过改变分红方案,将一部分的分红用于推动宜居村庄建设和卫生、教育等民生事业,实现了全民社保、免费医疗,调动了本村人的发展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外地人成为“新紫南人”,鼓励“新紫南人”积极发声,为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共享共建。紫南村不仅将非户籍党员全部纳入非户籍人员党支部由村党委管理,更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党员以及非户籍企业职工列席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衔接均是习近平总数扶贫思想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可以说,推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热情是中国阻断扶贫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所.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

  [5]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论文集  [C].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

  [6]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

  [7]胡富国.向贫困宣战:如何看中国扶贫[M].外文出版社

  [8]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以产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战略思考[J].新华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龚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