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 亲历改革开放

姚本棠副主委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1
字体: [大] [中] [小]
(二OO八年十一月三日)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我们这三十年都是过来人。随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要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很大的文章,不可能在理论上全面地阐述这一问题。我便谈一谈我所经历的三十年来的一些感受。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每一步都是两种思想不断碰撞和斗争产生的成果。
  中山78年开始开展改革开放。我79年来到纪念中学,因为当时纪念中学远离城区,对农民的情况也比较清楚。改革开放的第一大步是农村的体制改革。当时中山最早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板芙镇开展的,当时轰动非常很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说是集体经济的瓦解。但当时市委市政协始终坚持下来。结果先行点是农民自发开展起来的,得到省里的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民的生产力。80年以后,物资大大丰富,不必再凭票购买,农产品种类多。这一点功不可没。十七届三中全会正进行第二次“土改”,解决土地的流转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掀起了社会很大的震动,如卖掉国有企业、下岗问题。但我们还是坚持改革开放,现在中山工业产值至9月份是3000亿元,78年时连10亿都没有。应该说把国企改革推向社会,最大限度调动内资和外资对工业的投资,发展经济,这一点功不可没。三十年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如今中山的经济,除了有很多火炬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外,还有专业的镇。古镇是灯饰镇,古镇的灯饰占了全国零售量的60%到80%,它的出口量非常大。第二个是小榄镇,是全国示范镇区,以五金业为主。现在小榄镇的领导说,镇里人均年收入三万元以下的已经属于贫困户。所以其经济也是高速发展。还有一个做服装的沙溪镇,做食品工业的黄圃镇,做红木家具的大涌镇。一个镇一个专业。农村城镇一体化、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在中山看到了希望。经济上的变化也是深受其功。
  教育改革方面,以前提出一个错误口号“人民教育人民办”,把教育下放到人民中去。教育改革就是要政府担起责任来,从改革国有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到推进教育强镇、教育强市和等级学校的评估。如今中山的初中和小学都是免收学费。全市的22个镇,都是教育强镇。全市40%的学校是省、市级学校。现在中山的教育发展在最近的《人民教育》杂志有66页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报道。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法治市、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山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78年后,中山坚持在市政府的4位市长中,必须安排一个党外同志当市长。我是第三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我体会较深的一点是:中共越来越重视和少不了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这一点我认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共的统战观念,推进多党合作的不断深入。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议题越来越有分量,直接会左右党委的决策。中山的教育发展与我们中山民进的参政议政基本是同步的。“改造薄弱学校”的提案,是民进先提出来的。提了以后,市政府有计划地一间一间进行改造。后来我们觉得这样有点不对路,所以又提了一个提案,就是把改造薄弱学校和调整学校布局结合起来。此后便开始意识到小的破旧学校要联办,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买校车比建学校要好”,用于接送边远的学生。没有规模就没有质量。这一提案,也得到了接受。后来便以火炬开发区调整布局为试点,将坦洲25所学校调整成14所,节省了很多资源。又提出建好学校之后,要全面促进推进素质教育,也开展了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接着我们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所以中山也开展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讨,对今后教育如何发展提供了依据。这一次座谈会中,市委市政府中计划在东区和西区各新建一所高中。在座谈上,我提出建一所高中的成本大约是1.5个亿左右,但新建的何时才能比得上“一中”等学校,划不来。建议不如把3亿元放一亿元到纪念中学,将18个班扩大成36个班。各把一亿放到“一中”和“侨中”,也扩大规模。相当于了增加了三所学校,同时招生规模也扩大了,向中山人民提供了一倍以上的优秀学校。后来这一建议被采纳,三年以后,他们扩大了现有学校的规模,高考的升学率也翻了一番。
  所以,中山教育的发展与民进的建议分不开。最近换届后,我们新的主委提出组团式地发展高中段教育的建议。中山是22个镇,如果一个镇一所理工学校、一所高中,不但质量上不去,而且花的钱比较多。东、西、南、北部分别组团,组成规模较大的理工学校和高中。对这个建议很多人质疑一个问题--钱怎么出。政府不可能全部包起来,所以提案中提出按生源比例,由生源地的政府负担这部分的经费。后来市委常委将此作为重点督办提案,市委开会讨论通过了这一方案。现在在五桂山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职教园,约3000多亩地,建一个新的中专、一个实训基地,还有一个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北半部也准备搞一个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由此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民主党派的建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有了参政渠道,对推动中山建设付出了心血。在中山,民主党派有什么事,希望能争取一点什么,市委是非常愿意支持的。换届后,市委除了使我们办公经费翻了一番,还让现任民主党派主委享受市委常委同等待遇,每年有20万的可支配活动经费。非常灵活,可以支持调研等的经费,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在中山,多党合作越干越有劲。对于民主党派提出的问题,市委也都慎重考虑。例如换届的时候,省委组织部派人来与我们副厅以上的同志一个一个地谈。我提出每年民主党派任市一级实职的都没有办法安排,总会漏掉一个或两个没有安排到政协人大。这并不是争位子,而是我们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平台问题。之后市政协主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换届的时候,中山的七个民主党派,一个安排了做副市长,两个安排了做人大副主任,其他全部在政协当副主席,都安排了位置,我觉得这是历史上中山民主党派政治安排最圆满的一届。现在他们需要民主党派,我们民主党派也要拿出实力去参政议政,形成参政议政的良性循环。30年来感受很多,但是我觉得在多党合作和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共同走过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