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 广东30年足迹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5-08-11
字体: [大] [中] [小]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深刻总结过去,科学开创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不久前指出:“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赢得今天,也只能靠改革开放开创未来。”
  近日,本刊隆重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专家座谈会”,期望追揽昔日改革风云,总结民族前进智慧,继续奏响时代强音。
 
  思想解放是一切的起点
  田丰: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无一例外都是以一往无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前提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所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黄挺:我曾总结了改革开放 “八个变化、六条经验”,其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一条是解放思想。思想和观念的解放,使人们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认识和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认识误区中挣脱出来,最终取得改革开放的胜利。广东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征程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与广东人观念转变快、坚持邓小平理论坚决有关。
  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可以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思想每解放一寸,改革开放就前进一步,发展就上一个台阶。30年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非凡的魄力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二、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三、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廓清姓“资” 姓“社”迷雾,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大大加快步伐;四、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党的十五大召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五、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必然结论,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将迎来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必然促进我们的改革开放向新的方面发展。
 
  理论创新是广东的巨大贡献
  田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中发挥了试验田的特独作用。众所周知,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广东发表了“南方谈话”;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春天,胡锦涛同志在广东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三个春天,三次理论创新,都发轫于广东的土地上,我们对改革开放的探索,也刚好与中央提出来的几大文明的认识相呼相扣,这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
  可以自豪地说,广东对全国的贡献,最重要的不是GDP,而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所以,在总结广东改革开放重要历史经验时,不要过多地讲GDP,要多讲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解放思想是一切的起点,理论创新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
  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节点,全国各地都会进行总结,广东尤其如此。因为它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改革开放最得益的地方,人们享受成果最多的地方。要从思想理论的角度来对广东改革开放进行总结,把我们整个改革开放思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过程、成就结合起来讲。讲广东的贡献,一定要讲思想理论和解放思想上的贡献,因为没有这些的先行一步就没有后面整个改革的成功,这样总结才是全面的、深刻的。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体现广东特色
  蒋年云:我1995年作为专家引进到广东,从一个内地人的眼光来看广东的改革开放,我认为应该倒过来讲:开放改革。从全国看,是“改革—开放—改革”30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广东突出了“开放—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特点。
  广东在改革开放当中,首先把开放作为先导。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有两个最重要的贡献:一是价格放开,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价格波动;另一个是引进港资,三来一补,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了我们所有制的结构变化,市场结构两个最主要的基石就奠定了,没有开放的先导,很难有这样的改革。
  我认为改革开放当中,广东有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开放作为先导推动改革发展和经济发展。二是以开放作为一种前提,为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三是广东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利用市场手段来调控经济,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引导,做得比较好。四是今后广东仍要以开放为主导,走国际化的道路,如果广东不走开放和经济全球化道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很难,因为广东经济外向度达85%,资源特别缺乏的时候,不走开放这条路,不行。
  吴茂芹:谈到广东改革开放的特色,有几点是比较明显的:第一,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办特区没有先例,当初靠的就是敢于冲破各种条条框框,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二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首先通过引进外资特别是港资,发展工业、商业,同时学习境外、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开阔眼界,推动我们的改革,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华人华侨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在广东改革开放过程中,港澳同胞、华人华侨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对广东实行特别政策、灵活措施,办特区,但当时广东没有经验,不知道究竟怎么改革、怎么办特区。有一个例子,为创办深圳特区,时任广东省委领导的吴南生同志找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总裁庄世平,希望能借钱搞特区建设。庄先生说,这钱不是我的是银行的,不能借,但我可以帮你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当时国内还不知道可以贷款来搞建设。后来广东建出口加工贸易区,也是通过华人华侨关系收集世界上各国加工贸易区的有关资料,借鉴外国经验办起来的。应该说,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对广东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投资办企业方面,而且在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目前广东利用外资中有大约70%都是港资、侨资。
 
  广东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者
  陈广汉:改革开放是思考民族如何富强的结果,广东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先行一步”:率先探索价格改革,建立市场经济调节机制;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分配制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探索企业和产权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正是这些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空前调动了广东人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导致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广东之所以能在体制改革中先行一步,除了党中央和国家的支持外,还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就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产物。其次,通过开放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和提升开放的水平。这可以说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从全国来看,广东是全国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省份。最后,是广东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海外华人华侨的优势。香港和澳门在中国特别是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香港和澳门的产业转移和经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移植是珠三角经济起飞和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今天,广东的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广东唯有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方面先行一步,才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全国前列,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视野与特区模式
  乐正:从宏观看,广东是中国最有世界眼光的地区;从历史上讲,它是中国联系世界的一个关节点。中国现代化实现了三个超越:首先是超越了西方的经典现代化模式;其次超越了苏联模式;第三是超越了孙中山等先贤志士的追求,在执政党主导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三个超越,换来举世公认:现代化中的中国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广东谈改革开放30年,应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不能以一个省份的眼光来看待。
  从微观看,以深圳为例,伴随着改革开放,所有的争论,在深圳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争议中,深圳成长起来,从出口加工区到经济特区、到经济中心城市,在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功,它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个重要石子,它的改革开放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一、成立时到1991年,深圳一枝独秀;二、1992年至2002年,背景是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后,改革开放在全国铺开,呈万马奔腾之势;三、2003年以后,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不是效果本身,不是目的,它是动力,最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发展中找改革开放的主题,在发展中检验改革开放的结果。
  深圳最突出的特点——先行观念,担当起经济特区的使命;务实观念,干了再说;市场观念。整个广东都是在这些观念上开始发展的。深圳的工业化第一步就迈进了国际产业链条,遇见问题就到国际上寻找经验,而且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者,有很强的创新观念。2003年以后,深圳更强调这一点。如果自主创新这一块没有弱下去,深圳就不会衰落。
 
  回顾是为了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汪一洋:改革成就巨大,但尚未成功,任务仍然艰巨;未来任务艰巨,但前途光明,仍需探索。回顾总结成就可以增强信心,但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不足。盘点过去,立足当下,面对未来,可以促使改革继续深入,开放更加扩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客观看来,30年过去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必须承认我们还只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走了很远,市场化程度也很高,但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还未完成。而这两个恰恰是核心,古语讲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不能沾沾自喜。
  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目前还相对滞后,改革不敢迈出大步子。现在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经济发展形势很好,GDP年年都是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年年上新台阶,但老百姓感到生活难了、生存压力大了,这是社会体制改革相应滞后带来的症状。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提出要科学发展,表明我们已经正视了这个问题,社会体制改革正面展开,希望我们能用5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体制改革是这样,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提出,市场化是我们的方向,并用了10多年的时间进行探索。而民主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怎样实现,还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激发起改革的激情和勇气。希望改革开放40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可以看到:3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时间搞好社会体制改革;50年的时候政治体制改革也阶段性地完成了。那么,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建立了一个成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模式。
(原文来源:南方月刊)
作者: